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涿鹿县举行仁孝天下•公益之城启动仪式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19-12-30 | 责编: 李颖

中国网北京12月30日讯 2019年12月26日,由炎黄儒商和炎黄双创联合多家爱心机构及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共同发起的“仁孝天下•公益之城” 启动仪式,在三祖圣地涿鹿达华建国酒店举行。

image.png

公益之城倡导的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公益,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发扬合心、合力、合符的精神。


涿鹿县领导陈文会为当天的活动做了开场致词,他说:“今天是个好日子,'仁孝天下·公益之城'能够在这一天启动意义非凡。”

image.png

仁孝天下公益之城未来将会把更多优质的公益项目落地涿鹿、扎根涿鹿,为当地百姓的生活和涿鹿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出谋出力。

来自于儒商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精英代表与涿鹿当地企业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了公益之城的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参会的嘉宾代表一同展开了书法大家张铎曦老师为公益之城提写的两幅墨宝:仁孝天下公益之城和仁孝天下健康管理中心。

一个温暖的启动仪式拉开了当天活动的序幕。当天的活动有三项内容:项目路演、涿鹿故事、公益捐赠。

在项目路演版块中,来自北京的几位明师和儒商代表与大家分享了他们深耕多年的公益项目。

image.png

上古草堂古琴文化产业园创始人海阳老师分享了中华礼乐的精粹:古琴。古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古琴的发明创制,可溯至“上古时期”,有伏羲发明说;有黄帝、炎帝、尧帝、舜帝创制说。传说炎帝在沁源景凤羊头山下“黍定黄钟”,发现了音乐,又“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

中国古琴文化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她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股清流,从未断流过。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古琴又向世人展现了东方神韵!她内在所蕴含的“天人合一”、“中正平和”、“和而不同”、“悦心、悦己、悦人”等哲学审美精神,更是人类未来文明所指向。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image.png

仁孝天下公益之城启动仪式现场,海阳老师与琴者子漪合作唱诵了一曲《卧龙吟》,让听众仿佛穿越千古,与卧龙先生对酒当歌,“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黄帝曾作琴曲“华胥引”,天下达到大治。海阳老师希望古琴文化能够在涿鹿落地生根,用高雅艺术振兴乡村;让琴声唤醒涿鹿这块古老土地所蕴含的巨大精神能量;让涿鹿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成为世界幸福文明的圣地。

image.png

北京中圣颐安医院的创始人张志刚院长,分享了关爱青少年儿童视力和关注老年眼睛健康的“仁孝光明工程。”

张志刚表示,展望2020年,作为一名公益活动的参与者、眼科医务工作者,

我非常有幸参与“仁孝天下公益之城”的公益项目,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到六亿,青少年的近视率世界第一,有1 .5亿的儿童尚未得到有效治疗,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每一个中国的孩子都拥有健康的视力,让我们一起守护孩子的眼睛,我们将不遗余力的派出专业医疗团队对青少年儿童进行试点视力公益普查,建立学生管理档案,开展爱眼护眼专题讲座。通过筛查还将为有需要视力矫正的贫困孩子赠送眼镜,真正把爱眼护眼公益做到实处,为这些贫困的孩子争取一个清晰的世界与光明的未来。

张志刚认为,“仁孝光明工程”在关爱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同时,还需要关注老年人的视力健康,这才能体现出“仁孝”精神。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我国目前致盲率最高的一种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出现,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日益增加。

张志刚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青少年儿童拥有良好的视力,赢得精彩的世界,老年人都能视力健康的安度晚年。

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华书道的传承人张铎曦老师少年时代便醉心书法,至今终于渐趋大成,入于精微,将一个书法家内心中对书道虔诚仰信与领悟,完全注入到持重、严谨、熟练、自然的笔画之中。他的作品,流露着书法人虔敬的生命温度,具有着美好精妙、动人心弦的力量。

image.png

在“仁孝天下公益之城”启动仪式现场,张铎曦老师分享了中华书道的传承脉络以及书法碑林和写经院的项目。

image.png

北京正奇岐黄国际肿瘤医学研究院院长陈奇,1984年入伍,先后在武警北京国旗支队和空军指挥学院服役。1990年6月,陈奇遭遇车祸颈椎骨折,导致高位截瘫。当时的中华岐黄术传人刘楚藩是空军指挥学院教授,他出手用岐黄术救治,使陈奇得以康复。从此,陈奇拜刘楚藩为师,苦学岐黄术,发誓一辈子治病救人,做有功有德的事业。

image.png

此次赶来参加公益之城的启动仪式,陈奇还特别为参加会议的涿鹿父老乡亲带来岐黄茶和健康杯,针对个别的嘉宾身体状况还赠送岐黄灸等。

大医精诚、医者父母心,近三十年来,陈奇用岐黄术悬诊法为三万多人进行了体检,根据不同情况,向他们提出了治疗和调理以及大病早防的建议。

陈奇还致力于用岐黄术防治癌症的探索实践,在即将出版的题为《岐黄医术天下无癌》的著作里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他强调,体湿是癌症的种子,排湿是真正的预防治疗。

在启动仪式当天,涿鹿县的几位村书记代表也各自分享了他们村的故事。

狼窝村坐落于河北北部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中。狼窝村是千年古村,自唐代便有历史记载,目前村中尚保存有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经过长期的人文发展和历史积淀,狼窝村初步形成了以农耕文化、田园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和古民居文化为主题的五大人文特色。这里有朴实的农民、传统的农业耕种方式、各种精彩纷呈的民俗节日活动等,吸引了大量周边城市以休闲度假体验生活为目的的游客。

2020年四月,狼窝村将举办首届杏花节。并将对村里的古庙和古戏台进行修缮。拓展旅游景点,向东延伸越野赛道及穿越杏花谷的徒步游览路线。村南沟道路两侧种植老品种苹果、香果,打造成一条10华里采摘走廊。

狼窝村隐居群峰之中,山中盆地风光秀丽,常年流淌着西灵山泉水,使狼窝村人杰地灵,夏季更无蚊虫,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休闲避暑胜地。狼窝村书记郑建军希望各界有识之士能把狼窝村当成第二故乡,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image.png

东窑沟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千年古村千年陶,世代传承世代新。

“东窑沟制陶”是华北传承保护较为完整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列为“涿鹿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近年来,东窑沟村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挖掘利用制陶文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投资1000余万建成陶艺博物馆、体验馆,恢复“古陶一条街”;引进社会资金,配套建设采摘园,实施民居改造,修复窑神等古建,打造陶艺小镇,给涿鹿文化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

2018年,东窑沟利用村委会和村学校闲置场地新建陶艺博物馆、陶艺学校2000多平米,购置陶机具,聘请制陶艺人现场表演,传授技艺;代表涿鹿县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展现了东窑沟陶艺独特的魅力;成功举办了“红红火火的中国年,陶艺小镇冬奥情—年味东窑沟”第一届传统文化年活动,进一步打响特色文化品牌。

image.png

燕王沟村距矾山镇5.5公里,距离旅游景点黄帝城、不足五分钟车程,是矾山镇北坡六个自然村之一,全村240户,603人,区域面积5340亩,耕地面积1456亩,村庄面积163亩。

燕王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村庄,自古以来民俗文化活动繁荣昌盛,村子现存古戏台、古庙宇各一座,至今庙里的古老壁画仍清晰入目、活灵活现。以前本村都有自己的业余戏班子、高跷队、秧歌队,每逢年节村子都要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热闹一番,有点小村庄唱大戏文化味道。至今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办几天、闻名一方的九曲黄河灯逛灯会,唱几天大戏请几台歌舞,每家每户张灯结彩,新时代的广场舞在锣鼓声中翩翩起舞,村民们不论男女、不论年龄大小都自愿为本村的民俗文化活动和年节气氛各尽所能地出把力。

早年的燕王沟和临近的几个村一样,世世代代都是以农耕为生,靠天吃饭,用勤劳的双手换取微薄的希望。在古老的农耕时代一直延续着明日复明日的生活模式。多少年来燕王沟缺少水源,全部都是坡梁地,解放前大部分以种植谷、粟杂豆为主和少量的低质果林树,如:海棠、沙果、梨树、杏树、桃树,解放后新增了玉米种植,但由于土壤质地差,无水灌溉,产量一直处于偏低……。时过境迁——如今的燕王沟再也不是昔日的古村旧貌,满山遍野的果树,杏扁树,葡萄架处处可见,白墙红瓦的新村貌,代替了昔日的土墙矮房。新建的黄帝小镇养老中心、新开发的楼盘、楼群与之遥相呼应,新型的、现代化厂房在北坡一带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像一朵朵艳丽的鲜花绽放在这片古老的土地,映衬在燕王沟村左右。春天、小村掩映在白色杏花的海洋、散发着阵阵幽香。盛夏又被葱绿的青杨翠柳所拥抱。更为耀眼的是“东阁葡萄专业合作社(东阁生态园)园区”,这一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新型模式产业,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崛起壮大,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刻矾山川的沃野,坐落在燕王沟的土地上。东阁生态园的亮相,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更多百姓的广泛关注。

image.png

卧佛寺村,地处丘陵山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据悉,汉代所建的军屯“锁儿屯”到了北魏时期,人口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因为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逐渐修建了卧佛寺。随着寺庙声名远播,渐渐的村名便被寺名取代了。

卧佛也被称为睡佛,西灵山上雪峰寺的残碑记载就叫睡佛寺。卧佛寺如今幸存的只有正殿和一棵松树。正殿为唐时建筑风格,它不仅是卧佛寺村的符号和象征,更是真实的历史遗存和见证。曾经的卧佛寺已成为卧佛寺小学的校址。那棵早已修成正果的老松树,也就是人们心中的菩提。

卧佛寺村旅游资源丰富,除卧佛寺以外其他庙宇道观齐全;有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群——周家九连环宅院;有独特的古树——人木芽。卧佛寺物华天宝,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这里生产各种杂粮、杏扁、野菜和中草药等。

丰厚的人文底蕴,悠久的历史传说,众多的文化遗迹,便利的交通条件,稍加开发,卧佛寺村不失为黄帝城景区周边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将和狼窝的古村落、羊圈村的红色教育基地等串珠成串,与黄帝城景区交相辉映。

2020年,仁孝天下公益之城关注的核心项目是健康管理、文化传承和素质教育,除了健康和文化领域之外,主办方还特别邀请了两位从事教育的嘉宾代表做分享。

image.png

从事古典文学教育的国学传承人肖清尹老师,分享了仁孝与传承的重要性,肖老师说:在现今我们不仅要仁孝天下,更是要仁孝当下。电子信息时代,忽略了我们要仁孝或传承的是什么?它不只是文字记载,它是与我们生活、言行息息相关的存在。仁孝在衣钵传承,仁孝在技艺传承,仁孝在口耳相承,仁孝是在我们接受文化思想素养的传承,要把仁孝之德行融入到生活中传承于后人。仁孝天下,仁孝当下。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培育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提升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认同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精神内涵,增强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作为立德树人的文化使者,肖清尹老师有志参与公益之城仁孝课堂的项目,秉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任感和使命,将与涿鹿教育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协作,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有中国文化底蕴且视野开阔的善美青少年。

image.png

来自文化古城扬州现在北京从事全脑素质教育的孙晓平老师在分享中表示,《常智少儿超常教育学习策略综合训练教学法》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让学生8--10天掌握一套怎样学文科的方法,让学生8--10天掌握一套怎样学里科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通过老师20天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完两学期的学习内容,还能让学生阅读大量课外读物,读、说、听、写、记的能力明显得到提升,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业。并且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受用终身!image.png

涿鹿县民俗博物馆的孙玉贵孙馆长在启动仪式上也分享了自己20多年的收藏心得,并希望与公益之城共建民俗文化教育基地,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

在听完十几位嘉宾分享之后,炎黄儒商私董会的理事张家瑞对前边的活动内容做一个总结,他说:仁孝天下,公益之城启动仪式今天在涿鹿县矾山镇举行,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是炎黄子孙就要高举仁孝的大旗,传承民族精神。在今天的活动中古琴制作家海阳先生吟唱著名的古琴曲并分享古琴的历史传承,为今天仪式献上中国古典文化第一课。为迎接2022年冬奥会的到来,海阳先生正在制作一把“雪琴”为奥运献礼。

张志刚院长分享了从医的经历和创建医院辉煌业绩,把治病救人的医德和品质送到百姓中来。

北京正奇岐黄国际肿瘤医学研究院院长一陈奇介绍了中华医学文化,不忘初心、为民治病、传递健康、奉献大爱。把中医药祖传秘方传承给涿鹿百姓。会后又把带来的养生茶和养生杯赠送参会代表。

书法大家张铎曦先生与大家分享了他27年修习书法的心得,传承了中国书法文化并现场书写书法挂历赠送给现场百姓。

中华国学传承人肖清尹老师,给大家讲解国学精髓,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为大家讲了国学第一课。孙晓平女士是开发少年智力的专家,通过她的科学训练可以免去孩子学习的苦恼,成为聪明快乐的下一代。

五千多年来三祖文化传承到今,京冀两地还有多数人不了解,全国各地认识甚微。炎黄儒商与各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建立一个跨界文化融合平台,凝聚社会各界精英力量,让国外文化、经济、商界人士来到这里共商、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