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打好扶贫“组合拳”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出实招,见实效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小野 | 时间: 2019-12-19 | 责编: 荆晓强

中国网12月19日讯(李小野)“主动作为,不辱使命,真抓实干。”在对口帮扶凉山州木里县的过程中,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认真落实四川省相关部门的部署、要求,按照“扶贫、扶智、扶志”的工作思路,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扶贫工作办公室,落实“领导班子主责、牵头部门主推、相关单位主帮、驻村干部主干”的“四位一体”帮扶工作机制,出实招,见实效。结合当地实际需求,以产业、教育、文化、民生及社会事业、“以购代捐”等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准实施帮扶项目总计12项,投入资金63.4万余元,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image.png

选一个“代表”深入一线

落地帮扶措施

从2018年3月起,电子科大成都学院选派通信与信息工程系辅导员马浩前往木里藏族自治县三桷垭乡三家铺子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2019年,马浩延续上一年工作,在社会扶贫、党建工作、产业发展方面都作出了很多突破,取得了良好帮扶成效。

走上扶贫岗位后,马浩没有给自己“过渡期”,直接进入工作状态。他深入村组摸实情,突出问题精准;深入村组解难题,突出责任落实;深入村组添措施,突出帮扶实效。并坚持参与党建月会议事,突出运行规范;参与重大项目实施,突出监管有力;参与农民素质培训,突出能力提升。在马浩看来,自己不仅仅是一个驻村队员,更是一个 “联络员”,他积极联系群众,实时掌握民情;联系村级工作组,解决问题;联系学院,寻求帮助。

image.png

在马浩的积极协助下,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对口帮扶的各项特色扶贫活动有序开展。其中,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成效显著;并积极转变扶贫形式,变“输血”为“造血”,帮助村民增加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质量。

“将近两年的扶贫时间,看似很长实则很快,收获到的东西也不是能一笔带过的,相信这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时光。”马浩说,在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感觉到枯燥或辛苦,但是当自己实实在在收到好评时,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有艰险的经历,有离别的不舍,有被牵挂的感动,也有被感激的满足。在马浩看来,自己之所以能够在一线勇往直前,是因为背后有学院作为坚强后盾。“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这里的生活,在学校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努力下,三家铺子村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有了雏形,相信在今后,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三家铺子村都会越来越好。”

变“输血”为“造血”

创新扶贫工作模式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积极落实定点帮扶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学院2019年工作重点。学院积极调动资源,搭建各类平台,动员合作企业、校友广泛参与。全年完成三家铺子村产业帮扶项目3个,帮扶三家铺子村魔芋种植产业提供化肥农药资金1.8万元。

image.png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积极开展村级产业调研,通过调研明确帮扶项目和方向。学院后勤服务中心积极作为,联合学院供货商与木里县、乡、村三级领导深入研讨,详细了解当地基本情况,包括地域特点、农户数量、主要农产品和脱贫工作思路等,帮扶三家铺子建设农村合作社并筹集合作社相关项目启动资金15万元。

三家铺子村林多地少,只有一条乡间小道通往村上,村里农作物、猪羊、家禽多以放养为主,产量和规模有限,农民脱贫工作艰巨。学院在充分了解了当地情况之后,从经济价值角度和发展特色农产品方面给三家铺子村出主意,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域和土壤的特点,建议三家铺子村尝试种植水竹笋,并提供2万元的首批种苗,安排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栽种、养护、收获指导,首批种苗免费发放给农户尝试种植,将于2020年3月栽植。由于水竹笋的经济价值远高于当地主要农作物土豆,对三家铺子村农户的脱贫工作提供了重要助力。

合作社成立以后相关农副产品生产、包装、销售一条产业链将全部打通,再由学院合作商家与合作社签订订购协议,采用订单式销售模式,将现有的农作物,例如蜂蜜、核桃、土豆和花椒等利用合作社进行品牌包装,运用互联网进行宣传销售,克服地域带来的不便,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齐头并进。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筑梦”未来

“走出去”看山外的世界

学院秉承“送进去、请出来”的工作方针,暑假期间邀请三家铺子村建档立卡户7名7年级以上学生,走出大山走进城市,从村上到西昌再到成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文化扶贫“星火计划”——“筑梦”游学活动。“贫困家庭的学生连西昌都没到过,最远只到过木里县城。”马浩介绍,此次游学活动能把他们带到成都,了解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了解大学学习生活,并在此过程中开拓眼界,认识新事物,结交新朋友,以此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与理想,将来为建设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image.png

活动期间,学校除了为游学成员准备了素质拓展、文艺联欢会等校内活动外,还为参加游学的同学准备了福利院社会实践、成都市烈士陵园献花、市内著名景点游览等校外实践活动。为期半个月的活动给同学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育、有趣的回忆,在离别之时与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志愿者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后期回访相关家庭得到反馈,曾经厌学辍学的学生已经自主投入到了学习中,家长对学院的此次活动表示了由衷地感谢。

为落实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志愿者精神,积极服务于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社会化进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熏陶思想,充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学院团委还开展了社会实践项目,项目通过走访调研贫困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进行文艺慰问汇演,开展电商交易平台培训等多方面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当地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多措并举

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

2018年,学院投入30余万元经费分别在成都和木里县城举办了2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木里县各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共计140余人次接受了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专题培训。在此基础上,2019年学院根据木里县教科局提出的需求,派专职教师和专业人员,对各木里县内中小学已建成校园网、班班通、录播教室、电脑教室的现教管理人员开展使用、管理、维护的培训,4期培训中,木里县72人次现教人员接受培训,从而使各类现代化教学实验设施设备在贫困县充分发挥作用。

image.png

同时,学院积极推进帮扶县民生及社会事业工程,3.30木里森林火灾发生以后,学院积极响应,迅速募集资金26万余元。其中21万元慰问木里县三户救火英雄家属,5万余元用于购买防火护林物资(迷彩服、森林防火水箱、强光手电筒、对讲机、睡袋、水壶、应急包等),这批物资已装配木里县三桷垭乡防火护林队全体队员。学院还向帮扶村村委会捐赠了价值2.5万余元的办公及生活设备,学院驻村干部已经利用投影设备将周末坝坝电影、农民夜校有效组织开展起来。“暖冬行动”的开展为三桷垭乡中心小学捐赠了350条毛毯,价值2.6万余元。帮扶村建档立卡户今年全部走访完毕,慰问贫困户、贫困学生各类物资1万余元。

此外,还通过学院教职工、食堂、商家多渠道进行“以购代捐”活动,力争建立稳定和长期供需协作关系;积极搭建销售平台,帮助木里县优质农产品外销,激发当地发展生产积极性,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2019年学院已经集中采购三家铺子村花椒、核桃、蜂蜜等农副产品,金额8.9万余元。12月下旬,学院后勤服务中心集中推广三家铺子村藏香猪、藏香鸡的销售,有力保障帮扶村困难群众农副产品畅销。

用心、用情、用智促发展

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2019年是木里县摘帽的关键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冲刺年,电子科大成都学院结合实际,切实把帮扶工作摆在重点位置,精心组织力量、充分调动资源、扎实做好帮扶工作,用心用情用智助力脱贫攻坚,为木里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经验不足,有的工作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有关工作还有待加强。”学校相关负责人在总结中提出,2020年,将在结对党建帮扶和结对贫困户帮扶中进一步加大力度。

学院将通过与木里县研究协商制定新一年的工作计划,计划重点开展县级产业推进研讨、县域文创产业开发、村级支部组织建设、农产品包装设计及营销推广、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乡村旅游探索等项目。并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党中央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按照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的安排、部署,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前提下,攻坚克难,动员校内外一切力量,继续推进各项扶贫工作落地落实。

针对各类扶贫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总结分析,并调整思路、修改方案、保证项目落实无偏差、见实效;加大力度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因地制宜,敢于创新,聚焦重点不断推进。电子科大成都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学院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积极推进帮扶村各类项目落地,着力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