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原创红色剧目《箱子里的图书馆》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徐虹 | 时间: 2019-11-28 | 责编: 徐虹

中国网北京11月28日讯(记者 徐虹)11月27日,东城区分司厅小学金帆话剧团的原创抗战题材儿童剧《箱子里的图书馆》在中国儿童剧场正式亮相。作为北京市首个获评“金帆话剧团”的小学,学校以《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为蓝本,历时两年,自主创排了这部描写陕北小学校学生在抗战炮火中传承爱国精神、坚定知识报国信念的儿童剧。40余名9至12岁的小演员,用深情而精湛的演绎,为观众呈现了代表北京市学生最高水平的艺术表现。

该剧作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联合协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校园系列活动暨2019青少年戏剧教育成果展演”的代表剧目,将连演三场。据悉,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也派出多位艺术家参与该剧创作,这也是三方携手打造的第二部原创儿童剧。

献礼祖国:百年名校原创红色大戏

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分司厅小学金帆话剧团为孩子们打造一部贴近历史,主题宏大、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儿童剧。

本次演出剧目《箱子里的图书馆》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由延安保小的历史为灵感原点,以《珍贵的教科书》为蓝本,讲述了发生在陕北一所小学校里的故事。这所学校里汇聚着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他们有的是前线作战人员的子女,有的是烈士遗孤,还有的是当地老百姓的孩子。就在小主人公铁男一心想把自己锻造成为奋勇杀敌的“钢铁战士”时,学校里却来了个手提一箱图书、格格不入的王家轩。王家轩为保护一箱图书献出宝贵生命,引发了铁男和其他孩子对爱国、报国、理想与信念的思考。该剧意在通过展现特殊年代孩子们所特有的精神风貌,让生活在当今幸福生活中的孩子们一起感受知识的力量、感悟精神的传承。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分司厅小学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风雨中成长的艰难历程。为此,学校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让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厚植师生心间。

分司厅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校长金辉表示:“值此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发挥学校特色和优势,运用戏剧教育的力量,送给更多的孩子们一堂生动直观的历史课。借助剧中鲜活的人物,我们希望把爱国主义故事讲述得深入浅出,做到既接地气儿,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走近历史、再现历史、传播历史、重新展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

“三高”主创:最“老牌”金帆团携手顶尖艺术家

从初稿到定稿,《箱子里的图书馆》历经两年打磨,才有了今天舞台上的精彩亮相。该剧总策划、分司厅小学金帆话剧团副团长邵明老师介绍:“在剧本酝酿阶段,主创团队在查阅史料、采风过程中发现,不少在战火中长大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并没有因为物资极度匮乏的环境而衰减,他们充满自信、笑对生活,不少人还成长为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才。因此,这部剧目秉承剧团作品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带领观众重温历史,力图将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责任感传递给更多的人。”

分司厅小学金帆话剧团自2004年成立,2008年成为“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首个小学话剧团。剧团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以校园生活为基点,关注学生成长,创编出众多贴近生活、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的戏剧作品。15年来,其创作的三十余部剧目,先后六十余次在全国、市、区屡获佳绩,获北京市中小学金帆艺术奖。

除了被称为北京最“老牌”的小学金帆话剧团,分司厅小学金帆话剧团还是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教学示范基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艺术家下基层采风校园实践基地,中国儿艺副院长闪增宏、中戏曹艳副教授“挂帅”艺术总监,来自这两个中国表演艺术最高殿堂的专家团队定期下校指导。

此次演出的原创剧目《箱子里的图书馆》,汇集了分司厅小学、中国儿艺和中戏等多方主创人员,该剧是三方继现实题材原创儿童剧《我想对你说》之后的二度携手。据介绍,《箱子里的图书馆》由中戏李响执笔,与校内外多位主创合作完成。中国儿艺优秀年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马彦伟担任总导演,分司厅小学话剧团邵明、景波两位教师担任执行导演。编剧、舞美、灯光、音乐、音响、服装等方面诸多业内专家为该剧保驾护航,推动校园戏剧的蓬勃发展。

该剧首演现场,分司厅小学宣布正式成立“马彦伟戏剧教育工作室”,这也是北京中小学校园内首次建设起由国家一级演员主持的戏剧教育工作室。据了解,双方已密切合作十二年,未来马彦伟导演将为分司厅小学进一步普及和开展校园戏剧拓宽思路、保驾护航,带动和培养更多的一线戏剧教师,从而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戏剧作品。

三代学子同台:一部大戏带动1500个家庭

十五年来,分司厅小学金帆话剧团为一代代学子心间播撒了戏剧的种子,许多孩子因为剧团的学习经历走上了专业的戏剧道路。剧团还让孩子们在剧团的生活里真正的学会“各美其美”“和而不同”,保存了孩子们的个性,给予他们在未来更广大的人生舞台。金帆话剧团真正成为了学生成长的摇篮。

此次参演《箱子里的图书馆》的四十几位小演员,涵盖金帆话剧团3-6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上舞台,剧团将小演员分为AB两组,同场竞演,通过共同努力为观众诠释各具特色的小主人公形象。孩子们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在舞台下互帮互助,舞台上携手绽放,通过长时间共同的团队生活,建立了浓厚的友情,形成了“家”的氛围。

本剧创作是金帆话剧团第一次触碰历史题材。为了保证剧作内容有历史依据,捕捉最真实、最贴切的创作感受,创作前期,主创团队的四位教师专门赴延安进行了实地采风。参与演出的学生则在排演前,统一观看红色影片、历史纪录片,与剧中所体现的时代尽可能拉近距离。剧团还邀请空军后勤部的干部战士,从最基础的军事训练和体能训练入手,逐步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和一丝不苟的态度;邀请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腰鼓舞训练,在一次次挥汗如雨中激发学生对于民族艺术的无限热爱和对多种艺术门类的基本认知。

一部原创剧带给小演员们的感悟与成长是多彩而立体的。剧中,杜美聪和王雅绮两位同学都饰演“铁男”一角。在杜美聪看来,这部戏让自己收获的不仅是表演,更在于做人。“它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战争带来的残酷。我希望,每一个看到这部剧的人都能明白,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今天所有的美好都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回顾起半年来的排演过程,王雅绮则更多感慨于团队合作带给自己的成长。“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受过肯定,也有不足。正是这一点点进步的过程,让我体会到戏剧的魅力、快乐和美好。为了在舞台上的绽放,我们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积极向上、克服困难……这些我学到的东西会伴随我一生。”

为了在舞台上呈现更为真实的演绎状态,剧团在职教师和毕业生也纷纷走上舞台,饰演剧中的成人角色。话剧团的“戏骨”景波老师在剧中出演老年版“铁男”这一贯穿全场的重要人物。两位话剧团毕业生则饰演了男女两个版本的剧中人物“指导员郭老师”。目前就读于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的陈永祺,曾在剧团第一部原创大剧《我想对你说》中饰演“弟弟”一角;目前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的赵文清,曾在剧团排演的儿童歌舞剧《小尾巴》中饰演“姐姐”一角。为了能和昔日剧团的老师和弟弟妹妹一起合作演出,他们克服诸多困难,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主动放弃暑假和周末,用过硬的演技赢得了主创团队的一致认可。

大手牵小手的组合,不但为戏剧舞台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对现役小团员们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真正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戏剧教育的传承。“我特别感谢分小金帆话剧团帮我打开了一扇门,点亮了我的那盏心灯。如今,我希望剧团在更多孩子的身上种下好的种子,让他们永远走在求真、向善、至美的路上。”赵文清说。

一部大戏不仅串联起了全校师生和三代分司厅学子,也带动起1500名在校学生背后的家庭。假期中,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塑造角色,剧团里的许多家长自发地带领孩子前往延安了解抗战历史,帮助他们切身体会“延安精神”。演出前夕,全校师生及家长则一起参与原创剧海报的设计制作,为话剧团充当后勤服务,为剧目的演出增添了一股温暖的力量。

师生的精彩演出让不少观众几度眼眶湿润。学生安若熙的家长说:“孩子们的表演将我进入剧中,在回顾追忆抗战历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属于那段特殊岁月的别样情感,表达了战争年代人们渴望和平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部剧为家长和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东城区教育新闻中心 刘毅、唐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