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黄河滩区的白杨树”:坚守三十载培养贫困学生逾千人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阚力 卞瑞峰 | 时间: 2019-11-22 | 责编: 张希臣

“黄河滩区的白杨树”:坚守三十载培养贫困学生逾千人

  夏江为学生讲解革命传统教育 王学伟 摄

中新网新乡11月21日电(阚力 卞瑞峰)赵厂小学位于豫北黄河滩区的原阳县靳堂乡。靳堂乡南邻黄河,北邻背河洼地,是河南省“三山一滩”重度贫困地区。夏江1989年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该小学任教,此后30年,他默默坚守培养了逾千贫困学生走出滩区,被誉为“黄河滩区的白杨树”。

初冬,赵厂小学沐浴在祥和的日光下。红柱彩墙的院子里,统一校服的学生迎面而来,整齐问候着“老师好”,一片温馨和睦的场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赵厂小学还是一个无围墙、无大门、无教室的‘三无’学校,学生上课借用的是三间破烂民房。”夏江指着崭新的教学楼说,赵厂小学是附近三个村仅有的一所学校,为筹建新学校,这两年他四处奔波筹款,最终建成了一所标准化的小学。

彼时,赵厂小学有200多名来自滩区十几个村的贫困留守儿童,为保证这些孩子生活好、学习好,夏江每天坚持做饭、打饭,与学生白天同吃,晚上同住,学生不睡他不睡,学生没起他又起。他白天是校长,做饭是厨师,晚上当宿管,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这一坚守就是16年。

除了节假日,他坚持为学生陪宿,每天查寝,给这个孩子掖掖被子,给那个孩子挪挪枕头,细心的像个“妈妈”。夏江多年的同事告诉记者,曾经一个二年级的学生经常尿床,他就睡在学生身边,两个小时叫一次,两年如一日,直到孩子改变了尿床的习惯。

学生吕荣辉家是贫困户,生活条件极差,夏江就教育他好好学习,自强不息。在夏江的鼓励下,这个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后来还考上了重点大学。

吕荣辉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城市优厚的待遇,毅然返乡带领贫困群众创业。提到吕荣辉,夏江脸上洋溢起了笑容。“他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动村子四十多名群众光荣脱贫致富,被新乡市政府评为脱贫助贫先进个人。”

由于工作出色,2014年11月,夏江被调往另一个滩区中学靳堂乡中学任教。“当时学校学生流失严重。”夏江到任后,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不仅建成了花园化学校,学校成绩也节节攀升,成为滩区的名校。

在黄河滩区任教的30年间,夏江成立了学生“留守之家”,对每个贫困生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毛庵村一名学生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务工,爷爷年迈体弱,夏江坚持每周接送这名学生回家。娄庄村一名学生父母离异,和七十岁的奶奶生活,夏江鼓励他不能对生活失去信心,日常生活中,他还像父母一般呵护这名学生,使孩子安心学习。最终,这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原阳县一中。

“大爱无声铸师魂,三十年默默无闻,他用一腔大爱温暖着滩区的贫困学生。”原阳县教育系统这般评价他。

据统计,三十年间,他教过的学生多达3000多名,其中贫困生占一半以上,先后有920名学生考取了高中,有753名学生迈进大学的校门,为黄河滩区的孩子成材铺就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

岁月沧桑,现年已五旬的他满脸皱纹,双鬓染白,但为滩区教育日夜操劳的劲头一刻也没放松。“老夏死都不会正常死,非累死!死也不会死在家里,因为除了在学校,他就不会回家!”这话虽然听起来别扭,但非要对夏江作个评价,靳堂乡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林发正觉得这话最恰当。

“只要还活着,俺就不会离开黄河滩的孩子们。”夏江热爱教育,真爱学生,他的事迹深深感染着黄河滩区的父老乡亲,也赢得了父老乡亲的充分信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