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熊江:与美育结缘,源于美视……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小野 | 时间: 2019-10-25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10月25日讯(李小野)从2002到2019,这些年,与美视,与创作,便是他与生活;相聚荟萃,拿起画笔,身边多了欢声笑语,以及目标……

在美视这片土壤扎根多年的老师不少,不同学科、不同老师有不同的风采和故事,而其中有这么一位特别的老师,从2002年美视建校开始,他便在此把根深扎,并扎出属于自己的颜色……他作品曾多次获奖,个人也获得不少荣誉称号,比如“高新区美协常务理事”等等,可他却很谦逊不愿多谈;他的课堂深受欢迎,学生可以尽情分享自己关于绘画、艺术作品的想法;他吸收在课堂内外学生新鲜的艺术灵感;他多是埋头作画、或与学生浅谈绘画艺术……

这位极平易近人,让人畅谈的老师,也就是不久前其作品入选“画意成都”美术作品年画展、成都美视国际学校的“画家型”教师——熊江。

育人+创作=诗与远方的课堂

这些年来,熊江主要负责美视国际学校中国部美术课及艺体生课程的教学。2009年11月30日,高新区教研室美术中心组成员曾在教研员赖雪梅的带领下,来美视开展教研活动,研讨说课个案并听取了学校美术老师——熊江的一堂公开课:《圣诞贺卡的设计与制作》,课后赖雪梅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和有益的建议,并希望熊江加紧准备积极参加高新区赛课教学比赛。

“熊老师的课堂究竟魅力何在呢?”熊老师的课堂,是一片草原,学生都如良驹一般,在此碰撞出自己的诗与远方。十七年来,熊老师的授课风格和内容目标也在不断地融合现代化教育,与美视“兼容并蓄,整合创新,科学育人”的教学理念相互联系,层层深入……熊老师的课堂内容总是充实又丰富。

在充实生动的课堂背后,是熊老师对教学不懈的努力与投入,美术课上的每一个学生他都会认真对待、因人而异地加以引导……如此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美育,不为一处之功用

   熊江在教学中,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格物致知的学习能力、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和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及价值的认知。在他的课堂上,不仅传授、培养同学们的绘画技巧,同时还会花费更多的心力去培养学生发现自我、主动改善自我、有逻辑地去解读自我的能力。

学绘画,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艺术,也是学习创作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熊江会介绍大量的创作思路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教育是当一个人把学校所学的全都忘记以后所剩下的东西。”这句话正是对教育核心本质的阐释。教育的核心本质就在于——教育不为一处之功用,美育也如此,应当贯穿各处。因此在美视,为学生提供充足美育资源,保证每一门类的课程开齐开足,并将每堂课都上齐上足,便是美视的一种品质保证!

此外,熊江还常常鼓励学生在课后广泛地创作,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毕业而功利性的学习。在传道授业的同时,熊老师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灵成长。在课堂中,他会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根本价值进行思考。熊江回忆起多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后来考上了清华,那个女孩给熊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将座椅推到桌子下放整齐”,也许这一个细节就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起点,自那以后熊老师也践行着这一点:离开座位,将椅子推到桌下放整齐。

熊老师总是把这个故事讲给每一届的新生听,他甚至刻意夸大了这一行为的含义,学生慢慢相互影响,并把这一点践行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作为老师,应该保护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的自我成长,自信而不自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也相信他们都愿意更优秀!”

亦师亦友,良性互动→自我修炼

在熊老师心里,师生之间并不都是单向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双向的相互学习的关系。

“修炼自己”。熊江说,正是刚到美视时的良师们深深地影响了他如今的工作及治学态度。身为人师后,熊老师常常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有些学生,他们要交叉学习其他学科,课业繁重,有时甚至凌晨才睡觉、很早就要起床上课。有一个学生曾对熊江说“老师我好累啊”,但一开始作画,他便立马振作起来,坚持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创作中。每当这时,除了油然而生的心疼和欣慰,熊老师也备受激励和鼓舞。

此外,熊江还非常欣赏青年学生身上那种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主流的独立精神。同学们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发出不同的声音是非常可贵的。“发现学生的优点,去培养其优点,好过于去发现他的缺点,不断的克制,强迫他改变。”从业这些年来他一直都践行因材施教。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画直线,就像练书法,也许有的孩子从性格上就适合从行书开始。

作为老师,在熊江的课堂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当学生开始独立思考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开始向他们学习的时候。而这些关于美育的教学经验与技巧,始于美视,也在美视结出许多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