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高校专业大面积调整 专家称不能换汤不换药

来源: 新京报 | 作者: | 时间: 2019-09-30 | 责编: 徐虹

近日,山西省公布了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初步结果,共撤停、间招、缓招重复低质专业232个,新增新兴急需专业66个。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地陆续出台相关方案,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优化和调整。其中,部分就业率较低、办学水平低以及与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不匹配的专业被限制或调整撤销,部分当下社会急需人才的专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成为被鼓励发展或增设的对象。

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刘水云认为,进行专业优化和调整,符合高校人才培养需要顺应社会发展这一基本规律。同时,无论是专业撤并还是新增,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做到实质的变化,并不是名称的变化,这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刘水云也指出,高校专业调整涉及师资和课程设计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课程设计,必须能够与专业变化进行匹配。

多地出台专业优化调整方案

根据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山西省人民政府2019年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情况的报告》,山西省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初战告捷”,实现省级统筹推进专业调整“破冰”,共撤停、间招、缓招重复低质专业232个,达到原专业总数的16.7%,新增新兴急需专业66个。

根据山西省制定的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的具体目标,力争到“十三五”末,将全省高校现有本科专业数量削减15%-20%,总数削减200个以上。在对原有本科专业做减法的同时,山西省还提出增设100个以上急需新兴专业,鼓励高校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应的新型专业或交叉专业。

不只是山西,近年来,多个省市纷纷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出台了相关方案,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优化和调整,撤销一批落后专业,增设新专业。

河北省今年5月公布了调整优化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结构的方案,未来4年,全省高校拟新设本专科专业1039个,拟停招或撤销本专科专业1092个。根据学科专业布点数和就业率情况,严格控制新设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等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大数据与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相关学科专业。

助力冬奧,河北省以河北体育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和驻张家口市高校为重点,打造冰雪人才培养基地和志愿者服务基地。指导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北方学院等学校加强运动医学、运动康复学等综合性应用学科专业建设。

辽宁省提出,到2020年增设面向“十三五”时期重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专科专业各20种左右,停招或撤销办学水平低、就业质量差的本专科专业点各80个左右;重庆则表示将建立30个市级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点。

另外,浙江省去年8月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引导高校调减重复率高、就业率低、不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的学科专业。鼓励高校发展和拓展新的学科专业,加强服务八大万亿产业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的学科专业建设。

记者注意到,浙江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优化方案已经落地,2019年招生从128个专业优化为接近90个专业,招生专业中有多个竺可桢学院专业,其中有2个为今年新设,分别是图灵班的人工智能专业和智能财务班的会计学专业。

改革符合高校人才培养规律

从各省市学科专业优化和调整方案不难看出,限制新增或调整撤销的多为社会需求饱和、就业率较低、办学水平低以及与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不匹配的专业,鼓励发展或增设的主要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

在国家层面,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建立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根据教育部2019年03月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有416个本科专业被撤销,包括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技术学等。

对于这些专业,刘水云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高校都为单科性院校,从90年代开始进入综合化发展阶段。伴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高校扩招,很多学校进入“大而全”的发展路径,一些专业因符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运而生,如服装设计和教育技术学等。在高校扩招初期,因为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对硬件设施要求不高,又有一定就业需求的“热门”专业,在很多高校都设立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专业在部分学校发展比较薄弱,甚至名不副实。”刘水云说,现在国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行专业优化和调整,符合高校人才培养需要顺应社会发展这一基本规律。

高校专业设置应发挥自身优势

同时,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还显示,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包括清华北大在内共有35所中国高校获得首批建设资格,数量位居第一位。

人工智能专业的火爆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根据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只有5%左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记者查阅招聘类APP发现,人工智能相关岗位月薪普遍超过万元,有的甚至超过6万元。

提到如今火爆的“人工智能”专业,刘水云称,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高校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大趋势是没有错的。同时,她也指出,高校专业设置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而并不是盲目的追热门。

刘水云认为,无论是专业撤并还是新增,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做到实质的变化,并不是名称的变化,这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随着专业的变化,师资是不是需要调整?还是师资和课程不变,只是专业换了一个更时髦的名字?”她说,高校专业真正的调整涉及师资和课程设计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课程设计,必须能够与专业变化进行匹配。

(原标题:高校专业大面积调整,专家称课程设计不能“换汤不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