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成都太平小学“徐霞客”:整个世界都是孩子的教室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佚 刘杨 | 时间: 2019-09-20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9月20日讯(宋佚 刘杨)“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访名山大川,游四方奇观,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如今,相距徐霞客的年代甚远,曾经的田野、树林、乡间小路逐渐被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所代替,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现代人不再像过去一样和自然联系得那么紧密,很少有人在意月的阴晴圆缺,孩子们的娱乐消遣也早已脱离自然,手机和电脑等一系列电子产品成了他们最亲密的伙伴。

层层深入

在课程中实践“生活即教育”

2014年,成都市太平小学开始成立各类社团。为让学生更加亲近自然,五年级三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谢雅芝提出“整个世界都是孩子的教室”这一教学课程,开设出内容丰富的课堂,成立了徐霞客社团,让孩子们通过社团活动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增长阅历和见识,成为一个拥有更加健全人格的人。

不同年级的学生感知领悟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如何让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能从课程中受益,是谢雅芝在推行教学课程的首要问题。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将社团的教学内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分为“一物一世界”(一二年级)、“诗和远方”(三四年级)、“且行且思”(五六年级)三大板块。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对不同的年级板块,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课程中实践“生活即教育”,激发和调动孩子们对于世界万物的好奇和探索。并且能够认知到知识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再单一、直线条地去进行分科式的思考,而是立足时空,对事物进行全面的、相互连接的认识。三个阶段的社团课程在慢慢推行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喜爱和好评。

一物一世界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带着孩子们走进自然,用孩子们喜欢的体验式的、探究式的方法与自然来一场亲密接触,调动孩子身上所有的感官,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敲一敲。对于小学低段的一二年级,谢雅芝将课程主题确立为“一物一世界”。从自然界中的“一物”出发,通过多方面的考察,感知到“整个世界”。谢雅芝带着一年级的孩子们走进竹林,了解竹子为什么会生长于此,以及喜欢的气候和环境,从而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做一个小实验,探索竹子为什么长得快的秘密;把自己亲手制作的护竹牌挂到小竹子的身上,争当护竹小卫士。

先秦有竹,削而为简;秦时毛笔,造者蒙恬;竹在悠久的历史中充当的最具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功能。谢雅芝和孩子们吟诵来自远古的歌谣《弹歌》,在古奥的词汇里,追寻几千年的味道,然后通过几种与竹有关的物品来一一感受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魅力。

从傣族吊脚楼讲到巴厘岛竹子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竹雕到竹制玩具,谢雅芝带着孩子们一起玩竹子积木、竹蜻蜓、踩竹高跷、投壶、彩绘竹帽等等,在观赏把玩的过程中,让同学们感受到竹的价值和美感。从学画墨竹、学写和竹有关的书法,阅读有关竹的绘本,观看享誉国际的台湾编舞家林怀民的云门舞集《竹梦》,展开千年世界里文人墨客笔下的竹文化,感受竹的美学魅力,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戏剧,编排话剧,诠释竹子的一生。

让课程打通学科界限,让知识变得更加综合、立体、富有生活气息、情感的色彩,更加符合人的认知发展和人类发展的规律。谢雅芝表示,通过“一物一世界”的系统学习,社团的孩子们都成了竹子小专家,了解竹文化名人郑板桥、竹林七贤等人的故事,理解竹这个文化符号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与象征、寄托与隐喻。生动有趣的竹文化旅行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明白了生活处处皆学问,懂得了如何在课堂之外去学习知识。“相信竹子的正直、虚心、坚韧的特质,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让他们虚心向上学习,坚毅有节做事。”

探索石文化

一石一木皆有情

“一石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古人相信一石一木皆有情。”二年级的学生以了解“石文化”开启了学习之旅,谢雅芝邀请懂岩石力学的家长走进社团,为孩子们讲解石头来到大家身边的漫长旅程。“地壳运动、岩浆喷发、海水冲刷、开山辟石、溪水打磨、风餐露宿。孩子们慢慢发现,每一块小石头,都是时间的旅行者,石头看我们,只是刹那光华。”从事珠宝行业的家长为孩子们讲解宝石文化,让孩子们了解到玉石是占据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人和玉之间早已超越了和一块石头的关系,玉已经成为人精神寄托的信物。

孩子们在学习《石头彩绘》一书后,在课堂上开心地给小石子涂鸦和制作石制工艺品;在阅读绘本《石头的猜想》后,又观看了远古人类和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对石头运用的相关视频,了解人类最原始工具的产生。对人类最早起源的新、旧石器时代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感受到了磨制与打制的心思精巧,几万年的光辉在朴实无华的石头上验证了智人的崛起。

中外不乏一些著名的石头景观,大足石刻、云南石林、黄山奇石、芙蓉洞石钟乳、柬埔寨吴哥窟、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斯里兰卡狮子岩、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同学们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这些景观,将石头的魅力传递给大家。石头不仅可以成为工具、建筑,更能成为美食的手段、音乐的源头,石锅鸡、石琴都是人们巧用石头的经典例子。

课后,谢雅芝带着孩子们品尝石锅拌饭,感受石头带来的美味;了解成都许多与“石”相关的地名,如五块石、石笋街、青石桥、大石西路、石人公园、天涯石社区等等,这些地名是由何而来的?指导孩子们一一实地考察并了解背后的故事,制作成都“石”之地名小报,在参观了恐龙化石博物馆后,更是增加了大家对石文化的学习热情。

参与《石头小猪不服输》和《石头汤》等绘本的表演不仅让同学们体验了戏剧的魅力,也更好地培养了孩子坚韧的意志力和与人分享的美德。表演结束后,孩子们还一起用石头玩叠罗汉的游戏,四人一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堆叠的石头层数多者获胜。游戏虽然简单,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他们也需要像煮一锅石头汤一样,分享彼此的智慧。一块顽石敲开了大观园的大门,谢雅芝从少儿版文学作品入手,从《红楼梦》、《西游记》孕育了天地灵气的“石头”主角讲到女娲补天补天之石,并组织大家学习关于石头的诗歌和成语,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石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诗和远方

阅读让精神饱满而丰盈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从诗经到乐府再到唐诗、宋词,中华古诗词,都是中国古典文化之瑰宝,其诗词语言之美、音韵之妙、意境之深远,美不胜收。对于中段板块的三四年级,谢雅芝将“诗和远方”确定为课程主题,通过社团的教学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古诗词独特的美丽,更能够透过古诗词看到其中的人文历史,山川河流,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

以地图为点,以时间为线,带着同学们乘坐时光列车,穿梭在古诗词的时光地图上。谢雅芝用《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和《诗文地理》这两套丛书来配合教学内容,带领同学们跟着古诗词“去旅行”。从初唐到清代后期,循着诗人和词人的足迹,从烟波浩渺的东海,到白雪皑皑的天山,从繁华喧嚣的长安城,到杳无人烟的西疆大漠,抵达经典诞生的地方,共赏诗词之美,共游祖国河山之壮美。透过“诗”,也看到了“远方”,让学生们由诗入景,由景生情,对古诗词能进行理解性的记忆,而且能在背诵古诗词之余,还能对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祖国有所了解,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或许下次家长带孩子去桂林的时候,孩子会脱口而出‘江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到了西安,马上能想到杜牧的《过华清宫》,还能讲讲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历史,读到王维的《渭城曲》,想到商鞅立木取信。”谢雅芝说到,诗词中有名山大川、有浩瀚历史,能让孩子感受人世间最饱满的情感,体会到最恰当贴切、动人心魄的表达方式,为孩子们日后的学习、写作乃至个人成长埋下深厚的积淀。诗歌的真善美渗透到孩子的心里去,也会慢慢成就一个人的内涵与气质,更谦逊、更从容,而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且行且思

思考和行动是成长的过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且行且思”是阅读最终的目的,也是高段五六年级的课程主题。旅行的意义很多,体会不尽相同的风土人情,领略山川之雄伟,河流之绮丽。拘泥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就要多走走,走向更多的地方,通过切实的感触,看社会百态,享受自然之美,增长见识,扩大思维的丰富度。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独自行动能力,因此谢雅芝在“且行且思”的教学内容上设计了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从课堂到户外,从国内到国外,鼓励学生走出去,开阔视野,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掌握基本户外生存技巧。

 课堂上,谢雅芝常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旅途见闻,同学们通过“点课”的形式,了解中国辽阔的地域、山川河流。并通过有奖问答等形式将自己从埃及、阿联酋、老挝等国带回的纪念品赠送给孩子们。透过真实经历对世界萌发出的求知欲最为可贵,这正是她带领孩子们了解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大好时机。认识各国国旗、国花,认识各国货币及人物或景物图案的故事、寓意。除此之外,孩子们在社团中还学会区分哥特风格、罗马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等不同建筑形式。

多亲近自然,多学自然之事,多访自然之景,透过自然之物学习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巧。谢雅芝带着孩子们观看《徐霞客游记》、《玄奘之路》纪录片,体悟先贤;观看《航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和美食;观看《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品味不同人生。在学校艺术节上徐霞客社团的孩子们表演由《小苹果》改编的《大中国》舞蹈,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乐趣;在“我与成都母亲河”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通过网上搜集资料、实地考察、当地访问等形式,领略了府南河的美丽景象,并追根溯源,探寻母亲河的历史。

当同学们通过新闻了解到中国武术文化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艰难传承时,徐霞客社团联系到旅行作家原老未,将同学们写的鼓励信件翻译成英文应并念给在阿富汗赫拉特练习中国武术的孩子听,并捐赠地垫、训练靶、训练服等,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校长郑重表示,太平小学作为“新教育实验学校”,在“营造书香校园”、“开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等方面全力探索。谢雅芝作为新教育“种子教师”组建的徐霞客社团,自开设之日起,就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束缚。从一二年级的“一物一世界”,到三四年级的“诗与远方”,到五六年级的“且行且思”,无论哪一个年级,无论哪一个版块,大家都能够在学习中亲近自然,透过自然之物,在生活中了解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巧。走出课堂,了解各地风土人情,丰富课余生活,从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生活成为学生最好的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