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四川华川中学高辉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副生动的画卷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得恩 李小野 | 时间: 2019-09-17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9月17日讯(宋得恩 李小野)“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副生动的画卷,关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个体。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大树,就助他成为栋梁之材。”高辉祥,中共党员,中学一级语文教师。龙泉驿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成都市华川中学校学生工作处主任。他一直信奉,教育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愿意做一个坚定的教育行者,引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收获温情、善良、幸福、宽容、乐观及学习的能力。”

学生心中的高辉祥,刚柔相济,严管厚爱,有严父的威严,更有慈母的情怀。同事眼中的他,雷厉风行,行事果断,有教育智慧,更有责任担当。

办好家长学校,搞好家校合作  共助学生成长

高辉祥主抓学校德育工作,以校风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德”主题的校园文化,以“立德尚行”为主题,从明德、习德、成德、宏德四个维度出发,坚持立德、立志、立规、立行教育,提升学校德育水平。创新开展家访工作,以教师全员家访为着力点,精心搭建家校共育和谐育人生态圈。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学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约占80%,学生基础差,流动性强,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家庭教育水平偏低。”针对这一校情特点,高辉祥提出着力建设家长学校,推进家校共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并大力实施。

高辉祥说,要办好家长学校,首先是提高认识,明确思路。明确家长学校以学校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多向互动交流,着眼高效实效,以“立德”为核心,以“德”主题文化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工作思路,并把这些精神传输到每一个教师心中,让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要努力践行。

其次是建立机构,健全制度--成立了华川中学家长学校领导机构,成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悬挂学校标志标牌;组建机构、制度上墙。培训教师,提升教育水平--通过班主任培训,每月一次例会,请进来讲座,走出去学习,让教师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更好地培训、辅导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家长,提升家长素质--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对初一年级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培训。许多家长交流自己的育儿心得,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在互动中共同提升家长素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搭建多种家校沟通交流平台,指导家庭教育--学校还建立了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学校微信公众号,建立学校网站,开辟家校平台,展示班级、学生学习、生活精彩瞬间,及时与家长进行全方位沟通与联系。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学校同成都大学合作、华川等社区衔接,力求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关怀及心理疏导、学生及家长激励等方面有所作为。实施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提升家校共育质量--自2015年开始,学校申报区级创新创优项目连续三年围绕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实施家庭教育课题化,助力家校共育共赢。

家访,为老师搭建走进孩子心灵和生活的桥梁

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高辉祥说,即使现代通信再发达,电话、电脑及网络再普及,家访还是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需要面对面、心对心地密切相连。学生的许多校外表现及家庭背景是难以“一线牵”的,而教育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则需要借助家访直接渠道获得,家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高辉祥说,如果孩子们自认为目标不可能达到,就会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努力的方向。所以,要家长从生活中发掘他们的点滴优点,加以扩大,让孩子在愉悦的心情下茁壮成长。高辉祥指出,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会像外面的世界一样纷繁复杂,不可揣摩。这样的时代需要教师进入学生内心,与学生共同感受,共同欢乐,共同倾听,能与之进行心与心交流。不仅在学校,也要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子,了解他们的另一面。家访就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

路的尽头,是阳光灿烂

小明是高辉祥班上的学生,眉清目秀,沉默寡言,总是用自己那双明亮的眼睛,悄悄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教了他这么长的时间,从来没见他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小明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在一边看书、玩。有一次,小明写一篇描写景色的文章,看了他的作文,高辉祥那么强烈地感受到了小明内心世界的丰富,那么美的世界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存在,只有他一个人在尽情地享受,尽情地玩耍,这个世界是那样宁静,那样空灵,没有喧嚣,没有吵闹。小明的作文让高辉祥震撼,再这样下去,孩子会更加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与外界拉大距离,这样对他的成长极为不利。

一天晚饭后,高辉祥踏进了小明家的门。迎接的是小明的奶奶,一个走路略显蹒跚的老人。“一个中年男人在沙发上看电视,对我的到来无动于衷,甚至都没抬头看一眼。”高辉祥说,小明的奶奶把他领进了小明的房间。小明正在伏案写作业,虽然提前就知道高老师要家访,但小明还是显得拘束,轻轻地叫了一声高老师就站在一旁再也没话了。卧室塞得满满的,一张高低床,一张单人床,阳台上有两张书桌,就是学习的地方。这是奶奶和两个孙子的卧室,也是兄弟俩学习的地方。奶奶说他们是租住的,两居室,另一间卧室是爷爷和孩子的爸爸住,客厅沙发上看电视的就是孩子的爸爸。“孩子的妈妈呢?”高辉祥心里充满了疑惑……

通过和奶奶交流,高辉祥知道了:孩子的爸爸几年前因为一场意外,头部受伤导致了智力下降,并失去劳动能力,妈妈承受不了家庭的重担而外出,很少回家。爷爷有微薄的退休费,眼睛有疾但还得蹬三轮贴补家用,每天深夜才能回家。平时,两兄弟的生活、学习主要是奶奶照料,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于是便造成了小明独处的性格。

交谈中,奶奶的语气无奈而又悲伤,如果不是因为父母的原因,他们将生活得多么幸福快乐,看到别的孩子周末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他总是在奶奶面前装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然后躲到自己的房间偷偷地哭……作为他老师的高辉祥,内心充满了怜悯和同情,而更多的还是自责:为什么没在平日多关心他?却让如此小的他尝到这个年龄不应该受到的痛苦?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听的话语,没有彼此的客套。只是真诚、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心愿和对孩子无尽的爱。”这一次的家访,让高辉祥的心灵再一次得到了震撼。父母感情的好坏、家庭的状况对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回想孩子奶奶说的那些话,高辉祥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引导小明走出自我。上课对他多提问,悄悄地对他“偏爱”一些。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高辉祥说,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家长之间的一次次短短的接触,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可以使老师更加了解孩子,更加公平地看待孩子,更加恰当地教育好孩子。

家访之路的尽头,是铺满关爱的灿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