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二外成都附中彭洋:爱与责任成就教育人生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晓怡 | 时间: 2019-09-09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9月9日讯(李晓怡)做一位“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兼具实干精神与梦想情怀”的好老师,是彭洋从教十四余载所一直践行着的信念。她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却有着许多不凡的事迹。2017年她担任石室双楠实验学校教务处主任;2018年调任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成为北二外成都附中筹备组成员之一,参与新建学校的筹备;现任北二外成都附中校长助理,负责北二外成都附中初中部教学管理工作。

image.png

彭洋的成功不是偶然,一路走来所获得的荣誉是她努力的见证。从教以来,她先后获得“武侯区优秀指导教师”“武侯区优秀班主任”“武侯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的学生多次国赛、省赛获得优异成绩,所教学生在中考中达到重点率90%,合格率100%的优异成绩,发表的论文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同时,她还是多项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主研人员,2017年12月,彭洋被聘为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实践跟岗研修指导专家。

  坚守“育人”教育情怀

彭洋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亲人间的关怀与友爱让她形成了博爱、温润、踏实、谦逊、讲原则的性格,这为她最终走上“教书育人”这条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无论是对待学生、同事,还是领导,彭洋都能以极强的同理心感知并及时提供帮助,因为在彭洋看来,“发现、唤醒和帮助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教育”应当是肩负着使命的——不论对象是谁、年龄几何,如果在对方需要时,能及时给予帮助,特别是能为其提供精神生命力量的帮助,那么“教育”的意义就实现了,所以,彭洋眼中的“教育”,是一份肩负着“生命影响生命”的神圣使命的情怀,而将这份情怀实现,则需要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image.png

谈到自己的育人情怀,彭洋说:“将心比心,以德服人。”古语“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是人的教育,教书育人的关键在于“走心”与“感化”,当老师是真心地关心、爱护、体恤学生时,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所以,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通晓道理,只有心里悦纳了,教育才算奏效了。

用爱传递教育力量

窗外的大树又吐出了新芽,叶片嫩嫩的,绿绿的,又是一年“六.一”。彭洋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一首暖心的乐曲低低的放着,彭洋望向孩子们,他们整齐地端坐,目光凝聚成一束亮光笔直地投向屏幕。屏幕上将要播放的是彭洋送给孩子们的儿童节礼物——之前让家长们悄悄写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信。

文字随着精心挑选的音乐缓缓地从PPT中流淌而出,彭洋悄悄地观察着孩子们的表情,他们没有料到彭老师给他们的礼物居然是来自于父母的一封信,于是开初的几分钟教室里有些沸腾,看得出孩子们的反应有些紧张,有些激动。

PPT在继续播放着,每切换到下一位同学,其他孩子就会不约而同的一块儿寻找那位同学。那些被集体的目光关注的孩子,有的会勇敢迎上大家的目光,然后慢慢品读爸爸妈妈写给他的文字;有的则羞红了脸颊,眼神飞快略过屏幕便躲起来。音乐继续流动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气氛,那是在孩子们心里渐渐升腾起的一种情怀。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在生活中有太多和父母间的冲突、纠葛、矛盾和碰撞,常常在深夜,彭洋还会收到家长们发来的微信,郁闷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烦恼和孩子间的沟通,基于这样的原因,彭洋给这群12岁的孩子们策划了这场特殊的儿童节班会——告别童年做最好的自己!她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家长和孩子们多一种沟通的渠道,多一次审视自我的机会,更多一种感受爱体会爱的可能。

教室里已经有一些孩子在低声地啜泣,伴着音乐的渲染,文字的冲击,更多的孩子眼睛湿润了,彭洋注意到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彻底放松下来,读过信的孩子有些陷入了沉思之中,也许是父母信中的话击中了孩子们的心结,感动之余孩子们内心可能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在滋长吧。

教室前排的一个男孩目光始终“锁定”屏幕,应该是一直没看到妈妈写给他的信吧,这是一个在班级存在感极低的孩子,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又生了个弟弟,他被寄养在爷爷婆婆家里,虽和妈妈同住一个小区,但相比同母异父的弟弟,他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可能会少很多,彭洋被他的紧张和焦灼所感染,希望前面的PPT播快些,也懊恼自己准备时没把他的那页放在最前面,正陷于自责的彭洋忽然看到那孩子眼睛闪亮地盯住了屏幕——那是他妈妈在信中给他倾诉的爱,在信中坦言对他的愧疚,孩子放在桌上的双手不自觉地撰成了拳头,他的身子微微颤抖着,彭洋却也埋下了头,她不敢去直视他渐渐蒙上水气的眼睛,对于妈妈的爱,这孩子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渴望。那一刻,彭洋被狠狠地刺痛了,泪水夺眶而出,内心既有对孩子的心痛,也有为他们母子建立了这么一次链接的激动。

image.png

彭洋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究竟是什么?可能是一次爱的传递,一次心灵的成长,一次青春期的引航;教育过程中,如果孩子、家长老师能形成一个圆的话,那么爱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激情可以传递、梦想也可以传递。

用“心”温暖身边的人

除了承担教学工作外,负责学校初中部教学管理工作的彭洋,还肩负着“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重担。彭洋所在的北二外成都附中,作为新建学校,开办初期面临层出不穷的困难与问题。在这样一个一切都是“崭新的”团队中,老师与老师之间需要认识与磨合,老师们对新学校的文化制度需要适应,老师们对学生的学习水平需要把握……所有关乎“老师们”的问题,无论是否有共性,或者具有个性,都是需要着手一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心理层面,也可能是现实层面,方方面面,都是考验。她听遍每一位老师的课,倾听过每一位老师的心声,从精神上给予年轻老师们动力,从教学上给予老师们帮助,这位总是喜欢“傻乐”的80后校长助理,被年轻老师们称作“彭妈妈”,因为,在这些弟弟妹妹眼中,她的和蔼、她的真诚、她的踏实,让年轻老师们心中感到无比温暖。

在队伍中,有很多年轻老师,他们多是“95后”,有激情,有干劲,也可能保持自我、追求个性……但他们更多的是需要被关心、被给予正向的引导。

2018年,学校开办第一年,22岁大学毕业即来到了北二外成都附中的一位年轻数学老师,由于涉世不深,不通晓人情世故,加之个性有些心高气傲,在集体中显得格格不入,对集体事宜的参与感也低,有不满与小情绪也会在集体中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宣泄、渲染。这位年轻老师的“任性”做法在老师中间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彭洋并没有轻易地放弃这位“问题老师”,相反,她看到了这位年轻人身上有一些多数人很少具有的闪光点——虽然经验尚浅,但他对数学却有着一份天然的热情和钻劲,对待教学,他也肯比其他人付出成倍的时间进行研究。

于是,在平时的食堂就餐时,彭洋会有意地选择和这位年轻人坐在一个餐桌,午餐时间也就变成了“轻松话题”时间,一来二去,他对彭洋这位“领导”也没有了抵触情绪,再后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都愿意主动找到彭洋倾诉,这是走心的开始,也是信任的基础,与此同时,彭洋也借着机会,从“姐姐”的角度与他推心置腹,指出其身上存在的问题,为其分析利弊,帮助他打开心扉接纳身边的人和事。这位年轻老师在彭洋的“开导下”,似乎心也变得更柔软了,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更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

在新学年的工作安排中,彭洋毫不犹豫地让这位年轻数学老师担任初一年级的班主任,这无疑是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充分的肯定与信任,这位数学老师也在这样的鼓舞之下,变得比之前更加随和,也不再带着“敌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彭洋表示,“育人”的本质是塑造,而不是轻易地抛弃与摧毁,“人无完人”,无论是对待学生,还是对待老师,都要给足其成长的空间与时间,在充分的耐心引导下,生命都会向善而行。

用责任坚守热爱的事业

在同事心目中,彭洋是最美丽亲切的人。作为一名资深教师,她的评课客观真实,注重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注重各项环节的设置与配合,注重学生和教师的有效互动,注重课堂实际效果。与此同时,她的指导耐心细致,她一言不发地坐在教室后方倾听,不时埋头记录,不时点头微笑,还在课后第一时间与教师沟通,绝不吝惜分享经验。而在每日校园生活中,她又是一位优雅的生活家,穿梭在教学楼间的忙碌并不打扰那份雅致,迎风飞扬的头发每一丝都折射着灿烂。她眉宇的颦蹙间都是对教学的专注,她每一抹微笑都展示着对生活的热爱。

在学校领导眼中,彭洋是个单纯、专业、热诚的人。单纯,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必须直指人心的成长,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颗心打动另一颗心;专业,是教育人的追求,除了知识专业,智能时代,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层出不穷,瞬息万变,愿意求新,保持学习,这是新时代教师的特征;热诚,是教育团队的需要,基础教育是团队的教育,烦琐的事务需要正能量,需要分享,需要补位,热诚像一支烛光,能照亮同事的心房。这三者,如果有一点在一位老师身上,就已经了不起了;这三点集中在一位教师的身上,她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值得高兴的是,在彭洋身上这三点都很突出!

 “始于温暖,敬于善良,终于人品”是彭洋给家长的印象。“初识彭老师,我们对她的印象是:无论对谁,都总是笑脸盈盈,和蔼可亲的眼神里透着蜜一般的甜,平和且耐心地解答着家长的疑问,也能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当时就觉得,我们可以完全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学校,因为这所学校的领导让我们觉得心里温暖且踏实。”学生家长纷纷表示,彭洋让他们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亲其师,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