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段银莹:今生为筝而来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张其丰 | 时间: 2019-08-08 | 责编: 闫景臻

在成都,提到古筝,就少不了段银莹。

作为近年来中国青年古筝演奏家中的佼佼者,“段银莹”这个名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成为民乐传承与发扬的一个文化符号。

古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至今已走过2500年的历史。而对于成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秘书长、四川音乐学院古筝专业讲师段银莹来说,古筝“就像左手和右手一样,不存在爱不爱,是融进了生命的东西。”她说,感觉这辈子就是为了做这一件事而来。

一个爱古筝的人:从坚持到喜欢

段银莹是典型的成都姑娘,明眸皓齿,身形娇小,2019年7月13日,成都城市音乐会-段银莹古筝专场音乐会如期举行,现场座无虚席,当她撩拨琴弦,浑身的力量和激情从指尖倾泻而出,让听众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一个音符。

“你看,传统文化还是很有魅力。”喜欢写古体诗的成都诗人秦刚听完音乐会后如是说道。

段银莹与古筝结缘要回溯到童年时期,小时候她十分“淘气”,在幼儿园当老师的妈妈看不过去,想让她学习一门乐器陶冶情操,多一点温婉。就这样,段银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古筝。

“学习古筝对于我来说一直都很轻松,没有什么压力。”段银莹说,那时候,她每天至少要练习两个小时古筝,开始是坚持,而后变成了习惯,随着自己技艺越发成熟,上高中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开始喜欢上了这门乐器。

“小时候我们说‘陶冶情操’,其实根本不懂,也没有什么体会,直到感受到音乐带来内心的宁静、愉悦和美好。”段银莹说,有了喜欢,也才知道怎么去感受音乐、享受音乐。

“琴,反应的是一种美感、一种文化意境。”经典的古筝名曲,大多都是根据传统诗词、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演变创作而来。因此,对于段银莹来说,“演奏古筝乐曲,也是认识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过程。”

事实上,古筝也给她带来了许多荣誉。她曾荣获首届声乐器乐舞蹈大赛全国总决赛专业组金奖、中央电视台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古筝组亚军,也受到中央电视台《音乐告诉你》、《风华国乐》等栏目多次报道。但她忠告自己,也忠告学生:“艺无止境”。“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使命感,更需要不断勤勉地学习。”

一位教古筝的老师:有幸相遇每一段师生缘分

尽管段银莹把古筝的学习说得比较轻松,但要演奏好古筝并不容易。古筝有21弦,常用的演奏指法颇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弹奏需要手指和手臂的协调配合,“就像运动员一样,需要科学的方法。有时候,一个技巧、一个指法、一首曲子的练习都会遇到很多挫折。”她告诫学生,学习乐器的过程,就是一个抗挫折和意志力自我修复的过程。

教学十多年来,段银莹和学生相处的模式更像朋友,“他们很多的时候拿我当姐姐一样。”但课堂上对老师的敬畏感,和课堂下对朋友的亲近感界线分明,从不跨越。

下课后,还没离开琴房,学生就爱黏着段银莹开玩笑。“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古筝教学是一对一,有时候正上着课,学生就会因为生活抑或情感的烦恼哭起来,这时候,她会马上停下来,给他们疏导、安慰。

段银莹在社交软件中,分享最多的就是学生的演出,以及和他们在一起摆着各种Pose的自拍照。每一次在成都的演出结束,学生们也都会送她回家,“我能感觉到他们很爱我,因为他们也能感觉到我很爱他们。”

 对于“老师”这份职业,段银莹说,倒没有觉得自己很崇高,但很幸运,能收获一段又一段的师生缘分。“我的学生都很可爱,我和他们惺惺相惜。”

每一年毕业季是段银莹最开心也最难过的时候,“看着他们来到这里,然后一点一点在音乐技巧、文化知识、思想观念上改变、成长,成就感满满。”她说,但他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有时候,段银莹觉得自己很难去判断是“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更多?还是授业解惑的责任感更多?她能做的,就是让那些如花的青春把更多的心思和汗水花在古筝上,花在这门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古老乐器上。

一位文化传承者:做引领大众审美的声音制造者

在成都城市音乐会-段银莹古筝专场音乐会上,段银莹演奏了包括《渔舟唱晚》、《远清秋》、《穿越时空的爱恋》、《秦土情》等八首曲目,其中,有传统曲目,也有现代改编曲目。

为了让民乐能让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欢,现在,段银莹和她的朋友们也会做一些与大众审美接轨的音乐创作,比如和流行的融合,在她看来,这算是对市场的一份妥协。

“曲高和寡。”段银莹说:“我们演奏的曲子商业价值并不高,大众审美还是喜欢流行一点和旋律直接一点的音乐。”

但是历经千百年的传统乐曲让段银莹着迷,她舍不得放弃,也不敢放弃,“我们总得去坚持些什么。”

“无论是教学还是演出,我都希望通过互动和感染,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民乐的魅力,从而获得自信。”段银莹认真地说道。

在她看来,作为一个声音制造者,“一定要做大众审美的引领者。”

十多年过去了,段银莹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大多数都在从事和古筝相关的工作,这让她感到特别欣慰。

如今,随着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从古典文学到传统艺术的教育出现了一波热潮,对于段银莹和她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场久违的盛会。

段银莹很喜欢看《道德经》,她说,这本书对自己影响很大,能让心情保持平静,像初春的森林一样,充满生机却又保留着最原始的宁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从这里学来的。

和段银莹其他的朋友一样,在知名诗人银莲眼中,“她就是一个简单的人”,这种“简单”是像孩子一样,凡事凭心而为,很少去做利弊权衡。

久而久之,熟悉她的朋友总担心她因此吃亏。“也许现在这种人不多了,所以大家都想要好好保护我。”段银莹打趣地说道。

段银莹说,自己是个十足的“宅女”。在家的时候,除了练琴,就是熏香,抑或是打理那些花草、多肉,再或者就是围着收集的茶杯、器皿打转。“看着种的植物一天天的变化,也会觉得很安心。”她说,太吵了,就不喜欢。

在段银莹的眼里,自己的生活已经足够丰富和热闹。

她很满意当下的状态,要做的就是不断创作和演奏更多经典的乐曲,用本真的状态表达自己真实的生活,坚守愈久弥新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家园,就像她所在的城市,走过三千年的历史征程,行进在时代的最前线。

后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城市的根与魂。”2018年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召开,要求要用天府文化连接世界,加快把成都建设成为“蜀风雅韵、中国气派、别样精彩”的世界文化名城。

由此可见,“文化”将成为天府之国未来发展不竭的动力。

段银莹说,希望有一天,当琴声再起时,古筝已经和成都的火锅一样,融入大众的生活,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甚至这个民族骄傲的一部分。她对古筝的情怀,有对使命的笃定和对初心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