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本网独家 >

职教行 | “十一学校·职教部”,了解一下?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佳 | 时间: 2019-08-05 | 责编: 刘佳

中国网 北京8月5日讯(记者 刘佳)人人一张课表、全员导师制、大小学段……熟悉的“配方”,不一样的“味道”——这就是“北京市十一学校•职教部”,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培部。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2016年,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搭上北京市教委“贯通培养”项目第二趟“快车”,以智慧城市设施安全、智能楼宇、智能养老、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5大王牌专业为抓手,让学生初中毕业后一次“乘车”就能“直通”大学。更重要的是,这趟“直通车”堪称“豪华版”——十一学校“掌舵”高中段,十一模式在职教学校生根发芽。

被戏剧课唤醒的“HR”

学生龚申杰

这是龚申杰高职转段后的第二个暑假,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享受阳光、沙滩,或是躺在空调房。龚申杰选择开始了他每天“两点一线”、朝九晚五的“公务员生活”。再开学,就是人力资源专业高职段二年级学生的他,早已对实战体验跃跃欲试。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艺术,就像戏剧表演一样。”选定人力资源专业,是龚申杰入校后没多久就做下的决定,这还要感谢贯培部的一项特色课程——戏剧课。“在贯培部的每个学生,除了必修学科外,还选择了不少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但选择戏剧课,最初并不是龚申杰的兴趣所在,是导师的鼓励让他毅然迈开了这颇具颠覆性的一步。“我不爱说话。”如今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的他,在2年前刚入学时,却是个典型的“闷葫芦”。这种性格特征,让他在戏剧课上显得格格不入。不想和别人说话、自带距离感……回想当时的状态,龚申杰坦言,是曾经的校园生活赋予了他“天然的屏障”。“在初中时,因为学习成绩一般,但又不是那种自甘堕落的孩子,所以常常独来独往。到新的环境,怕大家还是用曾经的‘有色眼镜’看待我,觉得我是‘差生’。”但很快,龚申杰的“自我隔离”就被一名完美主义老师打破。“戏剧老师特别认真,追求完美,这点和我很像。”在这位老师的带动下,戏剧班的成员们无一不全情投入——小组合作、讨论剧本、分配角色……这种“沉浸式”的戏剧课程,让龚申杰忘掉彼此身上的世俗“标签”,相见甚至都以剧中人物相称。每周4节戏剧课的频率,也让龚申杰和小伙伴们变成“高产高质”的代言人,期间,《雷雨》《白毛女》等多部经典剧目被搬上舞台,在这一过程中,龚申杰也完成了从台前到幕后的转变。

龚申杰正在进行话剧表演

“在演戏之外,我还要协调完成台前幕后的各项工作。”场景布置、灯光音效、演员上场顺序……副总导演、场务,一人分饰多角。“野蛮生长”的龚申杰,让戏剧老师、导师在他身上看到了即将爆发的“小宇宙”,于是,他们引爆戏剧这根“导火索”,鼓励他自主成立学生戏剧社团,激发他的领导力。学生戏剧社团成立后,龚申杰全程“开挂”,不仅完成招新、戏剧制作等基本工作,更有趣的是,还平息了一场“人事风波”。“在运营社团的整个过程中,我更明白了什么才是用人的基本‘红线’、如何才能保证团队齐头并进,这是戏剧这门艺术带给我的另一项技能。”也正是这番历练,让龚申杰萌生了成为一名HR的想法,并最终真的在转段期间选择了人力资源这一专业继续深造。

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受妈妈的影响,从小龚申杰就喜欢泡在书丛里“读万卷书”。还记得书中曾提到知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这句话始终牢牢印在龚申杰的脑海中。经年数载,龚申杰在劳职院贯培部领悟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作为一名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要在实践中领悟知识、应用知识。也让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更好的教育。

238个学生129门课程

贯培部学生转段仪式

在劳职院贯培部,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像龚申杰一样的“大梦想家”。激活他们梦想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培养方式,而是不一而足的“兴趣拼图”,这幅拼图可以先从课表说起。

238人、238张课表。从十一学校入驻贯培部起,这一标志性的十一基因就被完整注入。贯培部根据自身的专业及职业教育定位,将基础课程进行升级、改造,加强数学、英语的学科培养,以STEM课程为蓝本打造史、地、政跨学科综合课程,其他学科根据专业要求进行细化与分流。目前,贯培部学科课程总量达129门、综合实践课程达23门,其中包括由分层分类的学科课程组成的基础文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综合实践课程、艺术体育课程,以及与未来高职专业衔接的职业认知课程这四大模块。在职业认知课程中,为了联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贯通部特别细化了各学科的研究方向。以化学为例,包含了《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活》《食品化学》《化学与药品》等课程内容,以对接高职阶段智慧城市设施安全、智能楼宇、智能养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5大专业。“楼宇和城市中不同材质的管道铺设、防腐蚀及检测需要贯通部学生提前掌握。于是,贯培部在自编教材《化学与材料》中,特别设立了《金属材料》一章,让学生加深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理解,提前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为职业教育阶段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这番话,正是出自这一课程框架的“工程师”——劳职院院长特别助理、贯培部负责人刘笑之口。而她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原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导处主任。

 刘笑(第一排左六)与师生一起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样“滴水不漏”的课程体系也绝非“速食加工”。即便是“课程行家”刘笑,在初来乍到之时也有点“一头雾水”。“我们经历了课程改革的3个阶段。”从最初的“照猫画虎”,到第二次的“因生而异”,再到第三次的“因职教而异”,可以说,刘笑经历了一个“亲手将自己推翻”的过程。“十一学校大到排课、选科,小到桌椅摆设,我都参与其中,它已经那么成熟,但真的拿到贯培部来用,确实发现‘水土不服’。”2017年,借着高考改革的东风,刘笑将课程重新“洗牌”,强化“职业”色彩,并严格参照学情制定学科指导意见。据刘笑透露,下一步,贯通部课程4.0模式将再次升级亮相。升级后的课程体系,将不仅继续拓宽行业宽度,更会打破纵向通道——在高中阶段开设“大学先修课”,让高职部教师走进中学,提供职教体验课程的“尝鲜版”。

贯培部教师合影

如今,十一模式不仅在高中部落地开花,高职学生也已经开始试水选课走班的方式。“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这是十一学校的理念,同时,也是劳职院将十一教育引入的初心。这种模式,带给龚申杰等一众学生、家长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学业不足,能力有佳也能找到适合的跑道,换一种姿势飞翔。(图片来源: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