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权威政策 >

教育部:360堂校园足球教学课制作完成 正在试运行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吴雨航 | 时间: 2019-07-23 | 责编: 吴雨航

中国网北京7月23日讯(记者 吴雨航)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报告》(2015-2019)。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介绍,校园足球教学大纲按照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周一节足球课共制作360堂视频课,目前已经全部制作完成,正在做试运行。

下一步教育部将依托这360堂教学视频课,把校园足球教师的培训主要通过在线培训进行,今年10月份我们将正式开通校园足球教师的在线培训。

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现场

《报告》指出,目前,已在全国38万所中小学中遴选认定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4126所,设立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38个,遴选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35个,在全国布局建设“满天星”训练营47个,招收高水平足球队高校181所。制定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面向近2000万在校生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组织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

“校园足球体系要做全”王登峰司长介绍称,首先在校园足球教学体系建设上,已组织国内外专家研制《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拍摄制作365集足球运动技能教学示范短片并向全国免费推送,编写360节校园足球示范课教案,并组织拍摄成示范课视频,指导一线校园足球教学。

“这意味着我们校园足球的教学不仅仅有指南、有大纲,还有优秀教师如何上课的视频,全程的视频,这对我们做好校园足球教学工作来讲提供了非常丰富也是非常有效的资源支持。”他强调。

在竞赛体系建设上,在全国广泛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联赛并不断完善联赛制度。各地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比赛场次、参赛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形成“班班参与、校校组织、地方推动、层层选拔、全国联赛”的校园足球竞赛格局。不断探索建设“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此外,校园足球不仅实现了大规模的普及,而且在建立教学、训练、竞赛和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开始不断涌现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初步打通了一条校园足球成才发展通道。

《报告》指出,从2018年起夏令营省级和全国最佳阵容全面与等级运动员挂钩,共有352名初高中学生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4224名初、高中学生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2368名小学省级最佳阵容运动员获得国家三级运动员称号。一批学子因享受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升学政策走入复旦、浙大、厦大等高校就读,不断吸引和带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支持孩子参与足球运动并将其作为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选项。

王登峰司长介绍称,目前很多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已经在招生升学政策方面出台了更有利的扶持政策。此外,在扶持方面还进一步探讨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育运动意外风险的防控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了解除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

在校园足球支撑体系上,《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9月,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校园足球场地120960块。到2020年还将再新建改扩建28545块,总数将超过6万块,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的50%。同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已经培训了四万名校园足球的教师,确保每个特色校至少培训一名。各个省(区、市)加上地市校园足球培训,过去五年的培训接近40万人次。

“下一步,必须加强学校体育的师资队伍,学校体育的场地设施条件这两方面,要实现教体更深入的融合,让体育系统里的优秀人才能够更多地进入到学校体育之中来,也把体育系统的优质场地资源能够让学校有更多的共享。目前,正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和社会体育场馆向学校开放的工作,进展十分顺利。”王登峰司长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