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蒲江西来学校张秀平: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小野 | 时间: 2019-07-22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7月11日讯(李小野)张秀平是蒲江县西来学校的一名普通农村小学教师。2008年毕业至今,一直秉承着教书育人、身正为范的基本原则,在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坚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般陪伴。

image.png

任教以来,张秀平多次获得县级和学校“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的论文、课件、视频课例等多次获得市级、县级优异成绩。

image.png

工作中,张秀平始终不忘初心。最初,每天与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打交道,有时她难免也会着急,但如今多年的教学生涯让她学会了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学生,现在的她对待学生更加平和,更有耐心。为了打开孩子们沉重的心扉,她不断钻研学习,明白了要给予孩子更多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为幸福人生扬帆起航。

一道特殊风景线:带着奶奶上小学

三年前,一年级开学第三周的一个早上,学校领导带着一对祖孙来到教室外面,他示意张秀平出去一下。而他的身旁,站着一位两鬓斑白的奶奶和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男孩,轮椅后面还挂着一个瘪瘪的新书包。奶奶满怀期望地看着张秀平,孩子的眼睛却一直盯着地面,看不清表情。学校领导向张秀平大致介绍了孩子的情况,原来这孩子已经十一岁了,有先天残疾,各大医院都跑遍了,也进行了几年的康复治疗,但一直没有好转。如今,医生已经确认,不论怎么努力治疗,这孩子都只能生活在轮椅上了,于是,他的家人商量着让孩子进入学校开始新生活。张秀平为这个孩子感到惋惜,但一想到这个孩子要进入自己的班级,势必会增添许多工作,心里有那么一丝丝的不情愿。

image.png

张秀平推着他进入教室,班上孩子们都惊奇地看着这个轮椅上的新同学。张秀平向大家介绍道:“孩子们,这位是小宇同学,从今天开始,他也是我们班的一员了。他比大家大几岁,大家可以叫哥哥,以后大家要多关心和帮助哥哥,大家掌声欢迎哥哥。”下面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孩子们都满怀好奇地盯着小宇,眼神中充满了疑问,而小宇整个过程都盯着地面,一言不发。张秀平为小宇安排好了位置,又为他准备了一套书本。现在张秀平回想起那一幕,感到十分愧疚,当时的小宇就这样被推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被一群陌生的人好奇地看着,被别人猜测,大概感到非常地难过,而当时的自己做得也不够好。

下课了,孩子们一窝蜂地围在小宇的座位周围,还不停地问问题:“哥哥的腿怎么受伤的?”“哥哥的手能写字吗?”“哥哥会说话吗?”远远地,张秀平听到小宇的奶奶在给大家不停地解释,而小宇只是左手放在新书上,不停地摩挲着。张秀平赶紧走过去,招呼孩子们:“大家赶紧上厕所,下节课是数学,要上课了。”接着,张秀平帮着小宇把其他书收起来,桌面只留下上数学。他轻轻地说了一句:“谢谢老师。”他的声音小得几乎让人听不见,但足以让张秀平震撼和喜悦,这是他进入教室说的第一句话。张秀平的心里燃起了希望和信心,想着自己一定要让这个内心羞涩自卑的大男孩完全融入班集体,让他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后来,张秀平回想起自己最初的不情愿,心里感到无比羞愧,这时才明白,比起其他孩子,小宇更需要老师,这个家庭更需要一个能温暖孩子的老师。

回到办公室,张秀平查阅了许多关于特殊学生教育的资料和事例,掌握了一定方法后,制定了执行计划。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张秀萍更加坚定了要帮助这个孩子打开心扉的信念。接下来的几天里,张秀平和小宇有了更多单独交流的机会。她利用课余时间和体育课,走近小宇,发现他的右手不是很灵活,握不了笔,反而左手要方便一些。通过几次尝试,她和小宇商量后决定教他用左手写字。班里其他孩子的笔画教学已经结束,于是张秀萍决定帮小宇“开小灶”,从“横竖撇捺点”从头开始学习。这事对于用左手不是很灵便的孩子来说,太困难了,比如写“横”时,一般人是从左往右写,但是对于小宇来说,从右往左写反而会更方便一些,可是,他的“横”却老是向左下角倾斜太多,看似最简单的“点”,他写起来也非常吃力。于是,小宇一遍又一遍地纠正,一点一点地改进,一次又一次地练习。张秀平不断地鼓励他:写得更好了!比前面的漂亮多了!跟书上都差不多了……三年了,这一幕场景在张秀平的记忆中一如昨日般清晰:小宇同学咧开嘴角,有了难得的一点笑意,他写得更起劲了,仿佛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旁边的奶奶满脸堆笑,眼圈红红的,欣慰地看看自己的孙子,又感激地看看张秀平。孩子的努力,年老的奶奶的信任,让张秀平坚信她会让这个孩子对生活、对学习充满希望。

一个温暖的班级:绝不落下一个人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张秀平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其他孩子对小宇不再好奇了,但却更加疏远他,甚至下课时也绕着轮椅走。下课时,小宇总是孤零零地坐着,有时候写字,有时候无聊地翻翻自己的书,有时候呆呆地望着窗外。张秀平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小宇会更难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去。于是,她找了班里几个比较开朗健谈的孩子到办公室里谈话,向他们了解了大家不愿意理睬小宇的原因。孩子们说:“他又不能跟我们一起玩游戏。”“他写的字很丑,歪歪斜斜的。”“他总是怪怪地看着我们,让人有点害怕。”

这几个孩子说了很多条“理由”,张秀平并没有责怪他们,因为他们也只是六岁多一点的孩子,并不懂得什么叫“冷暴力”。她试着让这几个孩子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像这个哥哥一样,你们会怎么办?”几个孩子先是一愣,又互相看了看,过了几分钟,才有人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是我的话,我该有多羡慕那些能跑能跳的人啊”“我不想进教室,别人会笑话我的!”“那样的话,我只想在家里看动画片”“如果我的手脚不方便,我可能什么也干不了”“那简直是太可怕了……”几个孩子还说了很多种可能性。张秀平告诉他们:“现在班里的哥哥就很勇敢,即使知道会面对大家异样的眼神,但他还是鼓足勇气来学校了,即使双腿双手不便,他还是很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写好每一笔每一画。”几个孩子使劲儿地点点头,她趁机教了他们一些可以与小宇交流的方法,可以一起玩的游戏。比如:下课时可以主动地到小宇的位置上去与他聊天、下棋等,当大家都在操场上玩时,也可以请奶奶把哥哥推到操场上给大家加油助威。

最初几天,小宇还不太适应同学们的热情,慢慢地也能轻松地与大家交流了。在这几个同学的带动下,班里其他孩子也都乐意靠近他了,听到一声声甜甜的呼喊声“哥哥,哥哥”,张秀平感动万分。体育课上,男女生比赛跳长绳时,小宇就在旁边帮忙数数,大家都很相信他;孩子们热了,脱下外套,也放心地放在哥哥的轮椅后面;孩子们的水杯也都放在他的轮椅旁边。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了游园活动。参加活动前,张秀平提到:“儿童节是我们每个孩子的节日,祝大家玩得开心,但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同学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绝不落下一个人!”当她宣布“游园活动”开始后,同学们都非常自觉地举起了手:“我来推哥哥,我来推哥哥。”看着操场上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看着轮椅上的小宇笑得前合后仰,而张秀平和两鬓斑白的奶奶站在一旁相视一笑。她的心里感到莫名欣慰,这个孩子终于融入了班集体,有了一群伙伴,并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通过与小宇同学的相处、交流,看着他一点一滴的变化,张秀平深深地感受到特殊儿童孤独的内心有多么需要关爱。张秀平说,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时间和关爱倾注在那些更需要老师关注的孩子的身上,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张秀平希望,每个老师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苦干;少一点随意,多一点认真。对得起每一次遇见,对得起每一份期许!张秀平说,她将一如既往,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