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武侯实验中学附小蒋东秀:用爱静待花开 用心陪伴成长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得恩 李晓怡 | 时间: 2019-07-09 | 责编: 荆晓强

中国网7月9日讯(宋得恩 李晓怡)“找到每一个孩子内心的火种,然后点燃它,让它散发出最灿烂的光芒。”这是蒋东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她有自己的教育心得,“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坚信,教育是最需要爱心的工作,这颗爱心就是播撒在学生心中希望的种子。”走近孩子、理解孩子、陪伴孩子,打造阳光学生、美丽班级、幸福老师,用爱来感化学生,用心规划孩子的发展,努力塑造孩子们从容、自信的心态,努力培养学生的一种情怀,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力求成为更好、更有价值的人,与每一个孩子同心、同向、同行,助力他们筑梦、追梦、圆梦……这些都是蒋东秀一直使用的教育方式。

image.png

重返讲台,找回初心和力量

2018年3月,蒋东秀刚刚休完产假返回校园,接手了这样一个班级:这个班级期末成绩非常差,落到了年级最后一名,班里甚至还有一名同学考试不及格。由于对班级情况的不了解,工作中非常不适应,总是觉得自己和同学们格格不入,不能融入孩子们当中。这让蒋东秀感到焦虑,开始抱怨,开始逃避,甚至想要放弃,总是怀念原来的班级。在反复的“折磨”和思考后,蒋东秀向学校领导说出了心中的忧虑。“那时候,校领导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蒋东秀至今还清楚记得当时校领导的那番话,“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待点燃的火种。”在学生的成长中,唯有对学生细腻的关怀,理解他们,支持鼓励他们,才会让他们从一个稚嫩的孩子,成长为勇敢的少年。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她渐渐意识到,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只有用最无私、最宽厚的爱,多方面关心每一个学生,不仅仅是学业,更是从思想、生活、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关注,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爱心所至,金石为开”。于是蒋东秀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又重新找回了立志成为一名教师的初心和力量,用爱和耐心帮助孩子们,引领孩子们追梦、筑梦、圆梦。

image.png

“火种”点燃计划: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灯

一位充满智慧的教育前辈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分数,而在于发现“火种”在哪里,如果点燃了这个“火种”,他的人生就会腾飞起来!而作为老师,就是要对着学生不断“喷火”,直到把学生头脑里的火苗点燃。蒋东秀所带的班级里有“四大金刚”——轩轩、松松、宇航、馨馨,个个独具特色,既是老师的“眼中钉”,又是同学们的“开心果”,让老师头疼,让学生开怀。针对这几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蒋东秀始终坚持要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灯。

松松,是一个特别开朗活泼外向的孩子,但是语文书写极度潦草,他写的字被同学们戏称为“甲骨文”。这个孩子自制力和自觉性都很差。课堂上提问,他会表现出不乐意的表情,然后一脸茫然,左顾右盼,希望同学伸出援手。有一段时间,蒋东秀很为松松头疼,毕竟学习这件事,必须是自己发自内心的行为。经过认真反思,蒋东秀首先让自己端正态度,放松心情,“哲学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是说,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对待学生的成长更是如此。”蒋东秀意识到:不是孩子身上没有“火种”,而是每个孩子的“火种”都是不一样的,需要靠同学的力量、靠家长的力量、靠教师的力量一起把不同的火苗点燃。

针对松松,蒋东秀制定了一套“火种”点燃计划。用鼓励和表扬代替随意的责备和批评,对他严而有度,与他真诚相处,用爱与他沟通,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渴望被外界、被他人肯定的需要,只有用爱才能帮助孩子重拾对未来的信心。她特意把班级带操的工作交给松松,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让他在带领同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懒散习惯。不断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而且放大优点,缩小缺点,帮助松松准确定位。优秀的学生不仅是学业优秀,更重要的是品质的优秀。教育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那个自己是积极向上的,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努力。让松松认识到,对的要坚持,错的要改正,要有努力向上、奋进的精神。

image.png

一次课上,蒋东秀提了一个古代诗人在流放过程中的作品的问题,敏锐的发现松松细微而闪亮的眼神,于是叫他起来回答,松松的回答让她出乎意料,蒋东秀立即肯定并表扬了他,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下课后,松松主动对蒋东秀说,“谢谢老师,我就喜欢看杂书,妈妈总是训我,没想到老师今天会表扬我。”在蒋东秀的尊重、表扬以及激励下,松松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现在的他在学习中感受快乐,享受踮起脚尖就能够到阳光的美好,已经成为班里很多同学羡慕的对象了。

坚定前行姿态,用智慧引领学生

宇航经常处于放空状态,注意力极度不集中。刚接手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于是,蒋东秀找宇航谈话,希望他能遵守校纪校规,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可宇航却是一幅爱理不理的样子,口头上敷衍地答应了,但过后还是和以前一个样,没有什么变化。蒋东秀找宇航的母亲谈心,宇航母亲也是气不打一处来,说这孩子不知道一天到晚在想什么。尤其是写作文,宇航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每次作文都是写上两、三行就交了,放学后蒋东秀想留他补课,可是稍不注意他就溜跑了。

面对这样的学生,蒋东秀曾经想过要放弃,撒手不管,可是当她面对全班学生的时候,又觉得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集体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少了一个都不行,于是就改变了想法,决定帮宇航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经过几次耐心的谈话后,宇航终于哭着说,“老师,我怕写作文,想不出什么好写的,我怕被我爸骂,怕挨打。”听完他的话,蒋东秀思索良久。从那以后,便让宇航平时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一句或者两句话,凡是句子比较通顺的,她都会在旁边注上评语,比如:你真棒!你真会想象,你观察的很仔细,你看你的书写比昨天好多了等等一些鼓励的话语,有时还特意把宇航叫到面前表扬他,让他把日记本上的评语给父母看,让他把写得好的句子读给全班同学听。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宇航的书写、作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蒋东秀相信,宇航以后会更加认真努力。

教育如春雨,用爱感化学生

“作为在第一线教书育人的我们,肩负着重大责任。教育就好比春雨,润物无声,唯有结合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给予引导,慢慢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底深处,把对生命的怜惜和敬畏之情种到他们的心灵里去。”馨馨是由于父母的疏于管理,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很差。蒋东秀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来帮助她,改变她,但大多都是硬对硬的一些要求,结果是一点用也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思考,她渐渐产生了一种念头:用爱来感化馨馨,于是便送了她一本书,并在上面写上了一段话,在把书递给馨馨的时候,她说:“看完了给我聊一聊书里写的什么哦。”没想到当馨馨拿到书的那一刻,欣喜若狂,爱不释手。接下来每天都会来给她说看到了哪里哪里,书中有些什么。当时并不确定,她到底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本书,还是只是为了敷衍自己。直到有一天,班上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嗅书香”,是让孩子们拿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然后闻一闻。馨馨离她最近,她看到馨馨立马拿出了那本书,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当然是这本啦。”她走过去弯腰低头看着这本书,封面已经被摩挲得很旧很脏了,有些地方也已经开始破损。馨馨笑着对她说,“蒋老师,这是你送给我的那本书。”这一刻,她感到无比欣慰。

因材施教,让教育开出不同的花

教师育德也是自我修炼的过程,是在与孩子们点滴相处中,慢慢学习,慢慢进步的一个过程,教会了教师去耐心地处理可能产生的问题。“没有差的学生,只有不当的教育方式,教师热爱学生,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在蒋东秀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开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终将开放。

轩轩,单从外表来看,这个懂事乖巧的小姑娘,绝对和“金刚”牵扯不上,她性格开朗,很喜欢助人为乐。但就是感觉在学习上“差根弦”,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差,重复的知识点要单独给她讲解很多遍,可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总是徘徊在50多分,有时蒋东秀会忍不住很生气。在多次的反思后,蒋东秀意识到,老师有老师的看待角度,学生有学生的行动成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个性化事件,既清楚要求又明了需求,更能有效地在两者之前寻求到高度的一致性。于是,蒋东秀改变了单一的做题模式,从基础的记忆力训练开始,从一步一步的模仿找方法,让轩轩多看,多想,慢慢地,轩轩找到了语文学习的兴趣点。在课堂上,除了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授课以外,剩余的时间都用来鼓励学生提问题和互动交流。针对轩轩,蒋东秀有意识的留下她帮自己做一些班级的琐事,在更多的交流中,鼓励她提问。慢慢地,蒋东秀意识到:学问学问,重点在问,通过重视鼓励学生提问,靠学生自己寻找想要了解的知识和问题。

基础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主要的是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并能经常赞美他们,鼓励他们,巩固他们的好行为,他们会更加出色。通过一段时间的精耕细作,轩轩的基础知识越来越牢固,自信心越来越强,成绩也一直在提高。

真诚的爱可以让语言点燃彼此的心灵火花,拨动学生的心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希望在望,未来已来。我有信心持续修炼,笃志前行,用淡泊名利的坚守,用执着于教书育人的定力,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蒋东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她将继续把爱融入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陪伴孩子成长,引领学生梦想成真,用爱去结一份美丽的师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