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成都沙堰小学李洋:让教育像阳光一样温暖孩子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魏杰 | 时间: 2019-07-05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7月5日讯(魏杰)“爱学生,爱教育。”这句话承载着李洋对教育事业的初心与坚守。“从上大学开始,自己就坚定了做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决心。”工作近10年,现就职于成都市沙堰小学,李洋未改初心,一直积极努力地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授课之余,李洋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习,曾参加台湾生命教育四期培训、香港青年基金“成长的天空——抗逆力”小组16期课程、品格教育等。从教以来,李洋曾多次荣获“中小学一级教师”“区骨干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区班主任技能赛一等奖”“区赛课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和荣誉称号。

image.png

课上的他,是孩子们的“良师”,是孩子独特天性的守护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原点,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让教室充满思维的活力、充满生命力,努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思维习惯;课下的他,是孩子们的“益友”,是孩子眼里的知心大哥哥。和孩子一起玩耍、游戏,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

关注阅读习惯  引导思维成长

“因为李老师是语文老师,他常常组织我们进行大量的阅读,范围遍及古今中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文和习题。”李洋所带的2010届学生高卓睿(已被美国华盛顿大学录取)回忆道,大量的阅读让自己拥有了鉴赏文章的能力以及对语文的热爱,更为初高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攻读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黄振宇说,由于李洋老师赠送的一本《读者》,从此开启了他广泛阅读各大刊物的新旅途。

image.png

“每天坚持阅读不是作业,而是应该养成的习惯。”李洋说,阅读比书写作业更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年段的升高,阅读的重要作用就越来越突显了。“我常常因看到孩子们逐渐爱上阅读,大量地阅读、广泛地阅读而感到高兴。”李洋继续补充道,“他们当中很多人的确做到了。我们基本每周读一本书,还有几次都不知道图书馆还有什么书可以借阅了。”除了共读书目,同学们自己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了广泛的阅读。

在李洋看来,每次看到有同学一有时间就往图书馆跑时,自己就感到孩子们内在的阅读力量正在逐渐壮大。“阅读能够带来体验和成长。”李洋说,当读的书越多,思考也就越深入;读的类型越广,视角也就越宽;不用说,写作水平也蹭蹭蹭地往上升了。“你们更爱阅读了,更能说会道、更会写作了,也更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了。”李洋用书信记录了孩子们的成长,看着同学们不断进步,李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有一次,一名家长从孩子的口中得知,李洋老师利用下午的班会时间带着一群孩子跑到小树林里去阅读。他们或坐或躺或倚,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温和地倾泻在孩子们的身上,“原来读书也是有温度有味道的!”每个孩子手里都捧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认真阅读,静静地沉浸在老师所营造的读书环境中,沉醉在各自的知识海洋里。李洋则悄悄地把这些专注的阅读情景收纳在相机里永久地保持。“看到李老师分享在家长群里的照片我十分感动,这一带着温度的美好经历永久定格在他们短暂的童年记忆中!”这名家长感慨道。

保持平静温暖  静候春天花开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首先要明确自己所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正因为个体的差异性,才让教师的工作显得有趣和多样性,而不是标准化生产。”李洋在谈到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感想时表示,作为教师,必须要明确自己培养的对象是人,培养的是社会公民、世界公民,这样才能更清晰地知道学生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而不至于迷失在刷题或刷分的误区。也就是要着眼与学生的长远发展乃至终生发展,绝不能把学生的成绩分数当成为自己挣面子的工具。

image.png

李洋曾任教的三年级1班,是一个二年级时转学新建走住混合班级,由23个男生、15个女生组成的大家庭。面对新环境,新建走住混合班的孩子们自我保护机制是比较敏感的。“同学之间常常发生各种矛盾,所以要尽快地让孩子们相互熟悉。”李洋介绍说。通过调查,让学生写出自己在班级最要好的两个同学的名字,绘制出朋友图,从而通过分析发现,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同时,列出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化名)的名单与关注点,例如:陈一--最讨厌的人是妈妈;小王--情绪随时大爆发;小东--喜欢用力量与同学相处;小明--拳头说话;小刚--绝食、跑去躲藏起;小彬、小西--缺乏家庭的爱。综上,李洋得出结论,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绪、亲子关系、同学相处、家庭教养这几个方面。

在治班策略上,李洋总会试图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亲近孩子,拉近距离,用爱安放情感,埋下爱的种子。早上到食堂,先去餐厅看看住校生就餐,问问他们睡得是否安好;晚上常常去寝室“串门”,和孩子们聊天,时间一长,孩子们便不知不觉地将情感安放在李洋身上;期末为孩子们写一封信,给他们以最真情的“告白”;课间,和孩子们玩在一起,坚持“用生命影响生命”,参与孩子们的聊天、讲笑话、脑筋急转弯等活动,唱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励志的歌曲,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李洋说,自己一直坚持用音乐的语言柔化心灵、找到共同的话题,拉近彼此的距离。

image.png

“看人看优点,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给每个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发挥他们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逐步提升孩子的自信。”李洋常常鼓励孩子根据自的喜好选择选修课。比如:喜欢唱歌的孩子就推荐参加合唱团,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展示;喜欢跳舞的孩子就让他们来编排运动会、阳光班级秀的节目,让他们带领全班排练;喜好画画、书法、写作的孩子则在阵地建设留一个板块作为他们的展示区等等。“通过扬长补短,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发挥他们的无限可能。”李洋说,自己始终坚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阳光孩子。

李洋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日子里,始终坚信“春天花会开”。在他看来,春天不仅只是四季意义的“春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春天,而花象征美好、幸福和甜美,孩子们就是祖国美丽的花朵。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个孩子亦是如此。“相信花会开是一种期待,蕴含着对孩子成长的等待,静等花开的教育心态。”李洋说,这是一种符合孩子个性化成长,符合孩子的发展成长有先有后,每个孩子的智力因素发展有先有后的儿童发展观。期待每个人都能拥有这种平静而温暖的教育心态,并持这种心态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同他一起走过春夏秋冬。“每个园丁用‘春天花会开’的心态来浇灌花园,也许,在某一天,你会不经意地发现,春天花已开!”李洋说。

拯救被家长所谓的“荣誉光环”所绑架的孩子

小成(化名)是一名转校生,他很少笑,一副老沉的样子,没有这个年龄孩子应该有的天真和纯粹。李洋开玩笑地说他是“假老练”。

经过两周的观察,李洋渐渐发现,课堂上的幽默,同学们都乐呵呵地大笑不已时,小成往往却很平静。每次作业,他都小心翼翼,生怕出错,把字写得很工整,所以他常是最后几个完成作业的。李洋回忆起第一天见到小成时,他们一大家子五六个人陪他来学校参加转学测试。“一听说我是即将教他的老师,他们一起的老人,立即不停地向我夸耀他,拿过很多奖、比赛都是第一名、三好生每学期都拿……”李洋继续补充道,“边说,还边把一个专门装他奖状的文件袋打开让我看。” 孩子在一边没有一丝的骄傲和自豪,反而是几位家长津津乐道讲个不停,觉得自己因为孩子如此“优秀”而很有面子。

李洋从小成的父母口中得知,孩子的外公外婆是资格的老牌大学生,做事一丝不苟,对待生活特别严谨,小成的母亲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当时也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即使是现在,他的母亲也常因为生活中喝完水的杯子未还原等小事而遭到外公外婆批评。“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家长只允许荣誉、孩子的好、孩子的优秀存在,而丝毫不能接受孩子的不足。”李洋说,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已经被父母(家人)所谓的荣誉、奖项,所看重的优秀的光环笼罩、绑架。在他的思维中,他会潜意识地认为父母爱的是他的优秀,父母爱的是他的那些奖项,而不是他这个人。

李洋的教育目标是“健康、阳光、积极向上”,为了“拯救”孩子的内心,便找了孩子的父母进行谈话,小成的父母表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他们给孩子转学的原因。此外,李洋还呼吁家长抛弃那些所谓的“光环”,孩子不是用来挣面子的工具,而是一个独立个体,希望家长不要用“优秀”标准去绑架孩子。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也得让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接纳他。“这样孩子才是真实的,才会纯粹地面对生活,才能更好地经历童年的乐趣,也才能拥有他每一个阶段的美好。”李洋说。

工作多年来,李洋感触特别深:在教育的道路上,有教育理想固然重要,但在追求践行教育理想的过程中,能有教育坚守,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有自己的教育情怀更重要。在他的教育情怀下,孩子们就像阳光下的海洋一般,沐浴阳光,拥抱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