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电子科大附小杨书虎:做研究型的实践者,做快乐的“教书匠”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19-06-21 | 责编: 葛蕾

中国网6月21日讯(宋佚 李小野)美术学科带头人、正高级教师、教育部第三批国培教育专家库成员、四川省美术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市县科技拔尖人才、优秀文艺工作者、名教师、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除了这些数不过来的称号,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杨书虎的书法作品还入选四川省第四届书法篆刻展、入展四川省第三届书法教师作品展等等数不清的展,他的多篇论文获全国首届“我与教材”征文特等奖、全国第五届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少儿美术杯”全国课例大赛一等奖等,主持的课题先后荣获省市普教教学成果奖……在这么多荣誉和成绩的背后,是杨书虎不负青春的努力,不负光阴地进取,更是他沉浸教育事业的追求。

杨书虎有20多年的教书历程,他戏称是自己的“教书四部曲”,任职过的学校是他的“战场”,现在回顾起来,杨书虎觉得一切都很耐人寻味。

在经历中成长,在成长中积累

1991年,杨书虎师范毕业任教的第一站就是金光村小。分配会上宣布他分到大两乡,虽然知道它是北山的穷乡,可书生意气的他不以为然。在那里,杨书虎第一次见识了在窄窄的机耕道上开车的胆大司机;第一次认识了窄窄的尖嘴锄;第一次看见石板房……“篱笆墙、影子、加上我们,便成了那里的风景。”这画面直到现在,在杨书虎的脑海里都还清晰依旧。

在这里,颇引以为豪的是--金光村小有电,那时乡上都还是点煤油灯。说起电,其实那是学校后一户人家自建的微型水力发电站,也只是晚上供电两个小时,遇到水少的时候,一天仅能发电一个小时。也是在这里,杨书虎学会了做饭、洗衣……“在金光的第一顿饭我们用去了一大背篼松果子(松树的果实),烟熏火燎了近两个小时,才填饱了肚子。”也是在这里,杨书虎还学会了用草纸自制灯芯做煤油灯,因为棉花对当地人来说那是奢侈品,是舍不得用来做灯芯的。

“在村小的日子是平凡而寂寞的,但朴实好客的村民没有让我们‘空闲’。”杨书虎说,每到放学,就有学生倚着门框,奉父母之命,邀请老师去他们家做客吃饭。在这里,杨书虎第一次吃到了纯正的“火烧馍”,第一次吃到了看不出是苞米的苞米干饭。几乎每到周末,老师都被会学生“预订”了……村民们的热情和淳朴,现在回忆起来,都还能看出杨书虎脸上满满的感动。

“离开金光村小,离开大两乡已经许多年了,一直没能回去看看,听说那里已修通了公路,有了直达客车,也通了电,告别了煤油灯……”杨书虎说,如果有机会,他真的很想再回去看看,看看自己曾经成长过、战斗过的地方。

“远景有希望,希望在远景”

“远景有希望,希望在远景”、“宁可碗里无肉,也不让孩子失学”标语充满诗意也充满感动,是杨书虎来到“旺苍县远景希望小学”的第一感受。

在临河的几块稻田中间,一幢品字形的两层小楼,一块小操场,半个栏架,这就是希望小学的全部,也是杨书虎教书生涯的第二站。学校一楼是三间教室,二楼三间教室一个做实验室、一个做办公室、另外一个就是男教师的寝室,大小九人同室而居。杨书虎说,那时最大的希望的就是能有一个自己的空间。

这里学校虽小,要求却和城镇小学一样,作息时间极其严格。每天吃完饭,杨书虎就去河边看水、在小树林边看书……看累了也下河摸摸鱼;夜里在灯下习字、画画……就这样,在这里憧憬着、希望着,打发着这“富裕”的时光。正是这充足的空气、水与阳光,让杨书虎完成了自考大专学业、让他在书与画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了作品的发表和获奖。

所有的努力都为静待花开 东小成就辉煌

从远景希望小学进入小镇普济小学,一年后,又从小镇普济来到了县城小学——旺苍县东河小学。那时,杨书虎跻身于学校综合楼三楼文印室的后半截里(直到修好了单身宿舍)。杨书虎说,那一年是他最快乐的一年,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每天早早起床,洗漱一番与几个一道调入的年轻人跑步、打球、进行锻炼;晚上一道去飙自行车,一阵疯跑,用汗水洗去一天的劳碌与疲倦。然后回到他一人掌管的那栋楼里,肆无忌惮地“冲个凉”。之后,或练字或画画或看书,一天天的时光就这样打发了。

第二年,杨书虎为全县素质教育研讨会上了一节示范课,引起轰动,从此名声大噪。接着又连续参加了市、省优质课、说课、论文大赛、技能比赛等,连获一、二等奖,尝到了收获的味道。望着这一摞摞的“红本本”,杨书虎感叹:其中的甘苦,只有自己知道。第一次上示范课要准备一个说课材料,连改三遍,均不如意。老校长的一句话让杨书虎记忆犹新“要想写好一篇文章,那还得多读文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以为读了不少书的他真正感受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搜肠刮肚总算将那份材料献给了全县教师,虽说后来还发表了,但它却让杨书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有了这次的经历,他就注意多读书,随时收集资料、搞摘抄、做剪贴……不但自费订阅了大量的教育书刊,还经常到学校图书室、县图书馆借阅各类书籍,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日积月累,杨书虎不断总结,先后有五十余篇文章在《美术报》《中国美术教育》《少儿书画》等刊物上发表。

能力的增强,水平的提高,使杨书虎在教学领域中如鱼得水,市教坛新秀、市骨干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骨干教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一连串的荣誉更是让他品味到春华秋实的真谛。让杨书虎最难忘的是2010年,他成为四川省第九批中小学特级教师,成为当时全省中小学仅有的三位在职的美术特级之一。

新学堂开启新征程 附小再铸梦想

流淌的时光在2013年九月转过了一道弯。通过成都市成华区绿色通道,作为人才引进对象,杨书虎被调入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开始了他教育生涯的第四部曲。

新学堂,新气象。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在校长康永邦的带领下,立志要打造一所“让学生健康成长,让教师和谐成长,让家长幸福成长”,使学生“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新学堂。新学堂给杨书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作为初来乍到的我,理所当然的给大家上了一堂见面课,那堂‘红色记忆’的公开课让全校两百多位老师认识了我。‘我的成长我的读书’青岗骨干教师培训班讲座让大家了解了我。”随后,杨书虎代表学校去革命老区送教,为四川省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上观摩课,为徒弟教师上示范课、网络直播课、学校特色走班课……同时,并负责艺术教学管理,搞校园文化设计,作校园文化宣传规划,参与团队管委会工作……在这个新舞台上,杨书虎开始了新的征程。

新学堂,新收获。身为特级教师,除了潜心自己的课堂外,还要引领老师们的教学,指导青年教师,走校指导联盟内教师,一学期听课百余节,指导教师在区、市赛课、技能比赛、论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三十余人次。完成了学校校园文化整体设计,目前正分步实施。整理历年的美术教学,主编完成电子科大附小首部优秀学生作品集《玩美新学堂》。梳理学校艺术教学,主编完成了《新学堂艺术教育之路》,对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总结。倡立开展了“新学堂杯”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活动,顺利完成了成都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复查验收工作,承接和策划市少儿科幻比赛、区美术教育年会、梦幻天使儿童画比赛、晨光文具杯校园亲子绘画大赛等活动,使学校的艺术教学尤其是美术教学稳步提升,在区、市各级发出了附小自己的声音。创设了“新学堂教师书画苑”免费为老师们教授书画,负责打造的“校史陈列馆”成为学校的亮点,成了全国各地来访必看的地方之一。2018年,创建了“新学堂美术馆”,开创了学生个人作品展与学生优秀作品展的校园展览系列,使学校美育跃上了新的台阶。

除了工作,几年来,杨书虎自己也参加了四川省美术作品展、生态四川中国画赛、全国少儿美术教师作品展、四川省青年展等展赛活动,并入展九次。文章发表、获奖六篇,其中论文《艺术走班教学实践与探索》荣获全国第五届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个人也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教育专家库,并于2018年被评为正高级教师。

回望走过的四部曲,杨书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播种、不荒废大好光阴,在“秋天”来临之际,才会满载而归。“人生如歌,我将继续谱写好教育生涯的第五部曲、第六部曲……谱写我的教育生涯中更加精彩的乐章!”

探索艺术走班教学,促进学生情商发展

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收获。杨书虎说,一路走来,他也在一路思索:有为才有位,别人认识你、了解你往往是通过你所做的事。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你必须有所“为”。因为“有为”,也就让人放心。要务实肯干,要正确对待事务,因为推掉事务也就是推掉机会。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千万别把事当负担,推掉事务,也就推掉了自己成长成才的机会!要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己。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必须这样。只有学习,才能不断厚实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要善于总结,不断反思。点点滴滴,或长或短,并不为什么功利目的,只为自己的成长。当一切来临时,才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量变必然质变。

杨书虎进行了艺术走班教学实践与探索。针对儿童交往半径小、情商有待培养、教学中不便进行因材施教、课程建设的需要以及国际国内大势所趋,他进行了打破原有的班级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自主选择艺术课程,在新组合的班级中进行学习艺术走班新形式的实践。艺术走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规范了艺术“走班”的管理模式,构建了艺术走班的课程体系,编写了走班校本教材,创新了走班教与学的方式、走班评价体系。电子科大附小“走班”的实施是4—6年级,学科课程由原来的8门课变成了26门课,包括拓展类、实践类、科创类等类型。其中艺术走班设置了木笛、合唱、舞蹈、国画、版画、装饰、漫画……等共计12个课程。

杨书虎认为,走班能有力的促进学生情商发展,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是课程建设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关于怎样进行艺术走班,杨书虎提出,规范艺术“走班”管理模式,建构艺术“走班”校本课程,多渠道提升艺术“走班”教师专业素养,构建艺术“走班”评价体系等措施,通过几年的艺术走班教学,学生的交往半径和情商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师、学校也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极大的提高,艺术走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用爱心呵护童心,与孩子共同成长!

“用爱心呵护童心,与孩子共同成长!”是杨书虎的教育理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努力奋进,踏实付出,春华必会秋实”“努力做到‘废画三千’,定会迎来一画流芳”是他的人生感悟。提及是如何成为一名专职的美术教师,杨书虎满脸自信:“从金光村小的包班,到大两乡的教初中,再到旺苍县远景希望小学、旺苍普济小学,我虽然教着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国情、自然等学科,但我一直不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一直坚持教美术,练技能。1997年,县城的东河小学进行素质教育试点实验,要求配齐配好各科教师。作为参加过县上多次展赛,略有名气的我,终于以自己的特长走进了县城小学,成为了一名专职美术教师。”

在美术的教学中,杨书虎坚信,美术没有画错了的。在课堂上、学生作品辅导中,他也常常这样引导学生。杨书虎讲述了他遇到的问题最多的一堂课:鸡蛋里面有骨头。

“在教学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八课《出壳了》时,是我遭遇到的问题最多的一堂课。”《出壳了》是向学生介绍有关卵生动物的常识,让学生了解小鸡、小鸭等卵生动物出壳时的情景并把它们画下来,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以及进行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环保教育。当他在黑板上画完一个大大的椭圆时,小朋友们就争论开了:“鸡蛋!”“不,是鸭蛋,”“都不是,是恐龙蛋,只在恐龙蛋才有那么大”……他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并提问: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你都见过些什么蛋呢?接着询问谁见过小鸡、小鸭或其他小动物出壳。学生描述后,杨书虎向孩子们介绍了一只鸡蛋是怎样变成一只小鸡的。问题出来了:“每个鸡蛋都能变成小鸡吗?” “我们每天早上吃掉一个鸡蛋是不是就等于吃掉了一只小鸡?”一石激起千层浪。满教室都是高举的小手,问题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刁钻:“公鸡为什么不生蛋?”“小鸡在壳里出不来,我可以帮它吗?”“双黄蛋就能孵了两只小鸡吗?”“人能孵蛋吗?”……最富哲理的是这一问:“鸡蛋里面没有骨头,那刚出壳的小鸡身上为什么有骨头呢?它的骨头不就是从鸡蛋里来的吗?”

是呀,这不正说明鸡蛋里面有骨头吗?好聪明的小脑瓜!这些问题如何回答,如何向七、八岁的小孩子解释个一二三四来呢?对于公鸡生不生蛋、孵不孵蛋,杨书虎尚可用分工不同解释;对于人能不能孵蛋,他也只能说只要温度适合,加上恒心就能孵出小鸡,科学家达尔文小时候不是做过这样的实验吗?对于鸡蛋里面为什么有骨头,杨书虎只好说这是由蛋黄的某部分发育而成,至于到底为什么,又是由蛋黄中的哪一部分发育的,他也只能说:长大后去研究吧!

同时,“遭遇”这堂问题最多的课,也使杨书虎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孩子们的思维是闸门里的水,具有巨大的潜能。只要引导得当,它就会一泻千里,具有无穷的力量;知识是无穷尽的,教师的知识更新必须与时俱进;课堂教学的方式要开放自由,让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成长。因为这样的钻研,才让杨书虎一路走来收获不断,也因为这样的课堂氛围,才让孩子们喜欢他和他的课堂。

用“热情”主动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就会有收获

为了搞好美术教学,推动和宣传学校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杨书虎与学校老师们先后策划主持了多次大型美术教育活动:利用校园艺术节开展现场书画;利用中国红军城地域优势进行红色家园写生采风、鼓城神韵写生采风活动、庆祝建校130周年举行的书画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爱我红军城·童心绘祖国”现场书画、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爱我红军城·童心永向党”现场书画、“走进陶吧”陶艺夏令营实践活动、校园亲子创意绘画大赛等。

杨书虎说,这些活动没有谁一定要求你去做,或敷衍了事应付也很容易,但是认真做了,自己主动做了那是大不一样、截然不同的。迄今,杨书虎组织大型美术类实践活动有三十多次,编辑学生作品集、画集六本,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素养、学校形象,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有力地宣传和展示了学校的美术教育,提升了学校品味。

谈及未来的工作计划,杨书虎说,他将继续坚持和做好美术“走班”教学。电子科大附小的走班教学是很有特色的,杨书虎那篇获得教育部全国第五届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的文章《艺术走班的实践与探索》,就是对电子科大附小的艺术走班经验的总结。自2013进入电子科大附小以来,杨书虎从对走班一无所知,到融入其中,到今天的创编、完善走班校本教材,美术走班正从开花到了结果时候,目前将带领美术老师们作好对果实的梳理。在全区方面,目前他们正以《岩彩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项目活动为抓手,从撰写方案到实施,再到马上要进行的小结,杨书虎正与其它几个点位学校一起进行着这项全新的探索,力求多出成绩、出好成绩。

“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斜跨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背包,给人的感觉非常朴素,很好打交道。”“真不像艺术家!”是电子科大附小老师们对杨书虎的第一印象。如今六年过去了,在他们的眼里,杨书虎的性格特别好:不管工作多难多累,他总是笑笑然后把工作接下来,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发脾气。心地很善良:杨书虎多次为老师们做讲座,他在集团青岗教师培训会上的一句话:“年轻人要多学习,尤其是30岁以前千万不要计较太多。”“推掉事务就是推掉机会。”让很多老师记忆犹新,他还总是喜欢说:“机会多给年轻人。”而他自己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专业能力强:作为专业的美术教师,他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他的书法、绘画等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大赛并获奖。有实干精神:从大巴山里走出来的杨书虎,本身身体里就流淌着实干的血液。其实,这就是杨书虎的魅力所在。他低调而务实,不计名利,不喜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