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武侯实验中学附小李慕鸿:既已相遇 必会相知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得恩 李小野 | 时间: 2019-06-19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6月19日讯(宋得恩 李小野)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把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李慕鸿愿做火种,点燃孩子的心灵之火;愿做石阶,助孩子们一步步向上攀登。

image.png

时光荏苒,转眼,李慕鸿在教育战线上已经14个年头,回首过去的教育生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而2011年就是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2011年前,李慕鸿在“大家都这样做”的工作氛围中寻找满足,不曾想过追寻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这种状态换来更多的是遗憾、困惑与彷徨。2011年,学校迁入新校区同时更名为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李镇西老师成了学校的校长,在他的引领下李慕鸿认识了新教育实验。

相遇既相知 将新教育融入美术课堂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武侯实验中学附小的校训,虽然知道意思,但要付诸于实践,当时的李慕鸿是一头雾水。特别是缔造完美教室,仿佛是那30多位班主任的事情,与科任学科无缘了。每次有关新教育的各类活动,因为负责摄影、宣传工作,李慕鸿都在场。校内外的新教育优秀教师都是语数老师,艺体老师很少见到上台。“时间长了我就开始思考,如何在我的美术学科中践行新教育实验。”在随后的工作中,李慕鸿接触新教育的时间越来越多,尤其是认识了“教育在线”,负责上传学校所有新教育资料后,他的眼前一片广阔,对完美教室,理想课堂,书香校园,有了新的认识,过去工作中的困惑与彷徨一扫而空。更多时候他只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践行新教育实验。

在近几年中,李慕鸿不断学习,努力将新教育实验的核心思想融入到他的美术课堂,努力实现他和孩子们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image.png

学校每周五下午两节课是学校的儿童课程时间。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由孩子自愿报名参加老师开设的儿童课程。一直以来,李慕鸿开展的儿童课程均为——《书法欣赏与练习》。书法,是我国汉字书写的一种传统艺术,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引导学生从小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把字写得合乎规律,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是小学书法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而学校现行的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书法课,李慕鸿就主动承担起了教学生书法的任务。

能写一手好字,对于一个人的将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可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乏味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简直是让他们如坐针毡。因此,最开始的几学期,报名时车水马龙,上了一段时间后就门可罗雀了。怎样才能留住这些学生呢?李慕鸿在学校老师和网络上四处取经,原来很多学生是应家长要求来学习书法的,几节课后发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好玩,相反还很枯燥,因此干脆就不来了。找到原因后,他积极应对,重新整理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如故事引入、参加竞赛、物质奖励等等。他还就此撰写了论文《培养小学生毛笔书法兴趣的策略研究》。近年来,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高涨,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书法气息。

构建理想课堂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李慕鸿积极遵循新教育实验思想,努力构建理想课堂,不断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美术能力提高和美术素养的形成。

理想课堂需要整合教材。李慕鸿认为,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是面对全国各地小学生的通用教材,其中的课程并不是完全适合学校学生的学情,如果按部就班,很快就会让学生对美术课堂失去兴趣,因此,李慕鸿立足学科特点,倡导以 “主题”、“单元学习”、“问题解决与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美术教材做了加减法,删去不适合的内容,填补一些适宜学生学习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

理想课堂是学生自由发展、创作的课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在李慕鸿看来,一节好的美术课,一定是注重学生自由学习,自由想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由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切不可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评判、衡量孩子的作品。面对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和问题,教师还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能随机应变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让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理想的课堂是学生动手动脑的课堂。学生扎实的美术基本功,都来自于刻苦的训练,在美术课上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给学生留足练习的空间,让其在大量的创作中提高美术基本技能,拓宽美术素养。“在学生的写生课中,我在每节课中只会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讲解,然后将时间留给学生练习创作。”练习创作的时候,李慕鸿会通过现场示范与指导来帮助学生克服练习中存在的困难,促使学生完成作品。美术课中适度练习加以有效指导,才能让学生在练习中收获创作带来的快乐。

从课堂入手,缔造“完美教室”

朱永新教授说: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雷夫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边写到:“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这些话都传递着一个信息——课堂是教育的核心,而课程设置是关键。但是在美术课中如何实施操作?李慕鸿一片茫然。自从践行新教育实验后,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老师,其中主要是语数学科,通过长时间向他们学习和观摩,李慕鸿慢慢明白“完美教室”是一个涵盖了很多方面的整体。慢慢地他也参与了进来…

作为副班主任,李慕鸿首先从课堂入手。“美术课堂一般来说都较受孩子们的欢迎,如果老师既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又能每节课都将孩子学习的胃口吊起来,孩子们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恨不得每节课都用轿子来把你抬着去教室。”因此,李慕鸿认真准备每一节课,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他的学生,和他们一起解决绘画和手工制作方面的难题。有时候李慕鸿会把课本上的内容做一些改动,让孩子们学起来更加贴近生活;有时候会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些课时进行拓展。书本上不适合四川地区的课他会把它放弃,添加上适合学生学情的内容,如书法、陶艺等。每一学期李慕鸿和孩子们会把所有的优秀作品和创作过程的图片分类收集起来,到了期末他们再把这些作品按照主题分类整理装订成册,或把作品装裱起来美化教室。孩子们看到这些作品,满心喜悦,成就感油然而生。除此之外,李慕鸿和班主任一起还通力合作,打造班级课程,如传统节日课程、四季课程等。

“在和孩子们一起打造完美教室的过程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师生之间相处融洽,整个班级更有凝聚力。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满满。”李慕鸿满脸幸福地讲述着他的收获。

专业阅读,寻找教育智慧的源头活水

阅读是新教育人最关心的问题,新教育的六大行动之一就是营造书香校园。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也是教师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智慧的源头活水,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通过阅读,李慕鸿获取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解决了他在教学中的困惑,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题研究水平。阅读中,他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进而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近几年,武侯实验中学附小大力推行教师专业阅读,李慕鸿主要看了一些教育专著和人文类书籍,并精读了部分书籍,除了勾画、记笔记,还写了读后感,方便自己将收获的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李慕鸿说:“阅读是真正意义的永久备课,教学实践反思与读书相结合,才能帮助我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路,在生命的长河中,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书籍,将与我不离不弃,始终相随。”


“我与新教育的这些年,就是从模糊懵懂到不断清晰的过程。”李慕鸿说,一路走来,虽然坎坷,但每每想起孩子们的坦诚、同事间的互助,他有理由相信,在路上的他定会遇见庆典,既已相遇必会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