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陕西6月13日讯(记者 吴雨航)“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要加大乡村振兴领域学科的投入;布局一批乡村振兴领域创新平台。”12日上午,教育部“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1+1系列发布会召开,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介绍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计划时表示。
据悉,目前,我国已经有30余家单位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方案,13家单位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
教育部“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系列发布会现场。吴雨航/摄
2018年岁末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计划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引导高校深度参与和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
雷朝滋司长在发布会上介绍《行动计划》进展情况时表示,高校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之一,近五年高校在农业领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6项,占相关领域授奖总数的46%。在2017年我国农业科学15项重大进展中,高校牵头完成了7项。
同时,高校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大力推进校地、校所、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并通过“专家大院”“科技小院”等多种农业科技推广做法,将高校创新成果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产业动能。雷朝滋司长介绍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39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建设了各类实验站300余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00余个,各类农业推广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近1400个,服务涉农企业1700余家,示范推广新成果1万余项,新增产值近6000亿元。
在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方面,雷朝滋司长表示,高校已经成立乡村振兴相关的研究机构百余个;并搭建“乡村振兴战略论坛”等平台,组织开展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交流,通过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和理论创新,为政策制定提供研究支撑。
此外,高校还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农业企业合作联盟”等国际化合作平台,近20个国家的近百所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参与。
提到下一步工作计划时,雷朝滋司长强调:“要把推进《行动计划》的具体落实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来抓。”
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引导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鼓励高校通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资源,加强对从事乡村振兴相关基础性研究、技术推广研究的科技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布局一批乡村振兴领域创新平台,建设交叉研究的前沿科学中心。另一方面,加快一流农业大学、一流农业学科的建设;支持高校组织专家学者、科技服务团、博士生服务团等队伍,深入贫困地区,发动企业、校友等多方力量,帮助贫困地区打造新产业、完善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发展新型业态,展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高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