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高校 >

长江师范学院“十新”举措构建新时代重庆教师教育新体系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曾瑞鑫 | 时间: 2019-05-20 | 责编: 曾瑞鑫

  2019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高校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长江师范学院 周涛 摄

中国网5月20日讯 (记者 曾瑞鑫)5月17日上午,“2019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高校行”大型融媒体采访团走进长江师范学院,同时,该校举行“新师范”建设新闻发布会。

这意味着,长江师范学院以一所地方师范院校的使命担当,率先在重庆启动建设“新师范”,这将对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教师教育的新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师范”如何建设?

“十新”举措构建新时代重庆教师教育新体系

“新师范”建设新闻发布会上,长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戴玄向全国网络媒体主编、记者表示,学校顺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要求,按照“缘起新要求、依据新标准、借力新技术、构造新形态”建设“新师范”内涵,开启教师教育新探索。

该校党委书记彭寿清结合建设背景、学科优势、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介绍“新师范”建设行动计划。“新师范”建设目标是什么?彭寿清书记概括为建构新体系、打造新质量、形成新特色三个方面。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彭寿清书记表示,到2022年,基本建成教育学学科实力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双优、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贯通、小学—初中教师培养同步,开放、融合、互动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定位培养卓越小学、初中教师,抓住卓越教师培养的核心要件,强化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研究能力等四大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四有”卓越中小学教师,打造新的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学校依托重庆市重点学科教育学和重庆市教育科学与教师教育特色学科专业群,抓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重构、信息技术应用五条主线,尊重教师教育共性,彰显长师教师教育个性,以务实的长师探索,形成“新师范”建设的长师特色,擦亮学校的“新师范”牌。

建设“新师范”,具体有何举措?彭寿清书记表示,学校将在UGSS教师教育共同体(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城市优质中小学、农村薄弱学校四位一体)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从新定位、新平台、新布局、新机制、新抓手、新模式、新阵地、新课程、新技术、新队伍十个方面着力构建新时代重庆教师教育新体系。

发布会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长江师范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联合推进教师教育一流专业建设、协同推进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工程、共同开展合作项目课题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双方在重庆市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有新贡献。

在记者提问环节,青岛新闻网张力伟、新疆网李磊、龙虎网刘佳佳、长城网石鹏飞、红网张兴莎、大众网刘辉等全国网络媒体主编、记者分别围绕“‘新师范’新在哪里?”“学校如何建设‘新师范’?”“新时代如何培养大国良师?”“科研创新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强校如何助推‘新师范’”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提问。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范卿泽、长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彭寿清、副书记戴玄等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就记者提问全方面进行详细解答。

  长江师范学院“新师范”建设新闻发布会 周涛 摄

为何过半毕业生选择扎根基层?

新时代教师教育的“长师样本”值得推广

“在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5个渝东南区县中,任教的我校毕业生占教师总数的54.94%。近四年,赴‘三区’中小学任教的毕业生有2752人,过半毕业生选择扎根基层工作。”在参观校园过程中,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刘春向主编、记者们介绍了教师教育专业建设情况。

据了解,自2006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设立以来,长师毕业生在“教师特设岗位”工作的总人数,居重庆市各高校榜首,有着“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良好口碑,学校被誉为“三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去一线城市工作,为何长师的毕业生愿意扎根基层,而且做得那么优秀!”活动现场,河北新闻网教育频道副主编郑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与学校加强师生‘乡土情怀’教育密不可分。”刘春老师介绍道,学校通过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百村行”大型调研活动、推进“四个一流”等举措,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乡村教育事业的“子弟兵”。

长江师范学院是一所拥有88年办学历史的师范本科院校,地处三峡库区,紧贴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承载着为“三区”培养优秀教师的教师教育使命。

据了解,学校升本以后,不断探索教师教育的内涵建设。2004年,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开展了三个阶段的教师教育改革。建立了教师教育的体制机制,搭建了UGSS教师教育共同体平台,推进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深度融合“双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成果分别获得重庆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近年来,学校通过推行“建设教育学重点学科”“打造教师教育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教师教育内涵”“助力师范生个性化成长”“汇聚教师教育队伍”五大举措,探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是关键。长师紧贴‘三区’教育需求,培养了大批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振兴,这种坚守师范教育、接地气的办学举措,值得推广。”新疆网记者李磊了解完教师教育专业建设情况后说,这真的是一所真真正正办教育的学校。

8000吨长江石为何“空降”大学校园?

全国记者点赞校园文化建设、科研创新平台

在校园参观环节,世外桃源般的校园风景让记者们流连忘返,其中,占地100亩的大江风骨景观,让记者们眼前一亮,大大小小的长江石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甚至石头上被江水冲击的痕迹,和当年纤绳留下的凹痕,还清晰可见。

最令记者们惊讶的是,长师人历经数月,将156米水位下一大片长江石整体搬迁进校园,数量之巨达800车之多,并运用“液态爆破”等高科技手段,才得以呈现今天令人震撼的景观。如今的“大江风骨”,已经成为学校师生心中神圣的精神图腾。

随后,记者团一行来到该校的人文社科创新大平台,在这里,记者们依次参观了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武陵山片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重庆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巴渝文化研究中心、重庆当代作家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领略这所应用型高水平师范院校的科研创新实力。

参观后,记者们纷纷为学校的科研成果点赞。青岛新闻网记者张力伟说道,“长江师范学院深处涪陵,扎根‘三区’,能够结合地方优势,形成一系列经济文化、地方治理等学术成果,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值得点赞!”

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记者团一行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震撼!“整场活动参观下来,感受到长江师范学院在乡村振兴上,做出的不俗成绩。”南海网国际传播中心总监叶海声谈道,在“新师范”建设的“新征程”中,长江师范学院必将发挥更大的能量,让“新师范”的“长师范本”获得全国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