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2019留学新趋势:“双非”学生、普通家庭群体成留学主力军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19-05-08 | 责编: 吴雨航

中国网北京5月8日讯(记者 吴雨航)7日,新东方《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正式发布,数据揭示目前中国留学现状仍然呈现低龄化、大众化趋势,同时,普通家庭成为今年留学占比最高的群体;由于人数的攀升导致学生申请名校的竞争更为激烈、专业选择则更加多元。

低龄化日趋普遍,就读硕士仍是主体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66.21万人,相比前一年增长8.83%。在低龄留学日趋普遍的同时;面对就业竞争,研究生阶段的留学人数增速同样明显。

《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对比5年数据,意向留学人群始终以就读本科及以上的人群占比为主,5年来始终超过7成,且仍呈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更多群体计划出国就读到硕士阶段,从2016年的57%增长到今年的70%,占比连年上升。

此外,高收入家庭群体曾被视为留学主体,但对比5年来意向留学人群其父母的职位背景,记者发现,“一般员工”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今年占比最高的群体,占比43%;而5年前占比最高的群体则是“中层领导”,占比48% ;“高管群体”5年来占比相对趋于稳定,意味着留学“大众化”的普遍。

同时,中小学阶段,就读于公/私立学校普通班的学生群体留学意向依然坚挺,占据主流。

英国受欢迎程度提高 专业选择趋向功利化

《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对比5年数据,美国依然是意向留学人群最热衷选择的留学国家,但优势已不再明显,占比43%。而倾向英国的群体占比在2019年大幅上升,占比41%,大有赶超美国的趋势。

与此同时,倾向选择中国香港、德国、日本的群体也逐年上升;澳大利亚、加拿大也依然占据主流留学目的国的第三和第四位。

整体来看,留学目的地的选择多元化趋势仍在持续。对于已有留学经验人群的留学目的地占比调研,其结果趋势与意向留学人群的选择趋同。

然而,伴随着留学人数的上升,在申请竞争和就业竞争的双重压力影响下,也出现了留学选择趋向功利的态势。在选择专业时考虑的因素上,3年来,兴趣的影响因素占比持续下降;对应之下,学校的排名、录取率、课程难易度的影响因素却持续上升。

然而已留学人群在经历过留学学习之后则认为,选择专业时不必过于看重学费和录取难度等因素,长期来看容易得不偿失。

7成已留学群体“不在意钱”,留学后更加认可其回报

对于留学后的收入回报与留学花费的看法,近4成的意向留学人群认为回报必然大于花费;超3成群体不在意回报,只要有所收获就好;只有1/4的群体表示,即使明知道留学后收入不及花费,但依然会选择留学。

但同样的问题在已有留学经验人群中,却得到了不太一样的答案。更多占比的人群表示即使收入不及花费,仍不后悔留学的决定。可见过来人们对留学回报的评价不局限在收入层面,相较而言更认可这段经历给人生带来的收获。

近些年来,随着留学人数的攀升,探讨出国留学的意义的声音也愈加强烈,《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对比3年数据,内在自我提升对意向留学人群的驱动依旧强势,占比逐年攀升。其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通过留学拓宽国际视野、丰富人生经历、学习先进知识。

而外部因素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国内经济的稳健发展,学生通过留学移民的想法逐渐淡化,更多是被国外教育体制吸引,在国内教育的压力下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留学也容易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

据了解,新东方已连续发布《中国留学白皮书》5年,是由由新东方前途出国联合新东方留学考试、新东方欧亚教育、斯芬克国际艺术教育和全球领先的市场调研公司Kantar Millward Brown、全球领先的支付公司Visa共同发布。

《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调研数据来自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和部分海外国家及地区。样本涵盖了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和家长、已有留学经验的人群以及参与单位招聘的社会人士三大主要群体,共回收有效样本622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