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4月16日讯(记者 刘佳)继《职教二十条》后,今天,教育部再次发布《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对职业教育继续实名助威。《试点方案》透露,从今年起,我国将重点围绕、信息与通信技术、物流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十大领域试水“1+X”证书制度,不仅学生,社会人员也可参与。从此,职业教育评价接轨“社会化”。
五大领域率先配套等级证书
根据《试点方案》的任务进度表,从今年起,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20个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率先从10个左右职业技能领域做起。
近期将首批启动5个职业技能领域试点,其中包括建筑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物流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 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物流管理职业技能、老年照护职业技能、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和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将率先接轨等级证书制度。
市场化严选证书颁发机构
《试点方案》要求,等级证书的颁发和评价机构将面向社会招募,但不得违规收取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社会需求、企业岗位(群)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对学习者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如实反映学习者职业技术能力,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对证书质量、声誉负总责,主要职责包括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等,并协助试点院校实施证书培训
地方有关部门、行业组织要热心支持培训评价组织建设和发展,培训评价组织负责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
社会成员考证可计入“学分银行”
《职教二十条》规定,教育部将开设“学分银行”,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学生和社会成员均可通过“学分银行”取得相关学历资质。
《试点方案》规定,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可结合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开展培训评价工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国家开放大学可根据专业实际情况选择。试点院校在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培训的同时,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培训服务。社会成员自主选择证书类别、等级,在试点院校内、外进行培训。
教育部同时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研制相关规范,建设信息系统,学生和社会成员在按规定程序进入试点院校接受相关专业学历教育时,可按规定兑换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
名词解释:“1+X”证书制度
“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设计,需要通过试点稳步推进。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