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高职院校一把手》系列访谈之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卢小平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1954年建校。1954年,为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发展新中国电子工业,第二机械工业部在北京酒仙桥电子工业区创建“华北第四工业学校”。1956年命名为“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学校成立以来,为祖国建设培养了大批电子技术人才,为新中国电子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培养电子工业技术人才的摇篮。1993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为学校四十年庆典亲笔题词:“志在电子,培育英才”。目前,学校共设40个专业,招生计划约1800至2000人,致力于为首都发展的十大高精尖产业输送精英人才。
招生计划与去年持平
今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计划与去年基本持平,人数为1800至2000人,其中50%向自主招生投放,目前这一招生方式已经开启。学校还开设“5+2”贯通培养,投放计划为240名左右。在这两项特殊招生途径外,学校同时参加高考统招,投放计划为500至600人。
专业优势缔造高位招录比
目前,学校共开设40个专业,主打信息特色,强势专业均在自主招生中有投放。结合北京的区域经济现状和发展前景,学院的专业设置也发生了调整。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北京市提出要重点发展十大高精尖产业,其中8项均在信职的专业中有所体现,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产业,比如集成电路产业等。正是在这样的强势专业定位下,近年学院的招生情况比较乐观,招录比达到90%以上。
“差生”标签并非源自用人单位
“差生教育”是一个贴标签的做法,它的判断途径是单一的——只通过考试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但职业教育恰恰是为培养国家的能工巧匠,这与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不同的。
而且,从目前来看,“差生”的标签并不源自家长、也不源自用人单位,那么是谁给职业学校的学生贴上“差生”标签的呢?这发人深省,他们可能恰恰是不了解职业教育的一群人。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职业教育还是要有足够的信心。
职业教育应该成为终身教育
设立副学士学位主要是参考了美国的社区学院,这一学位主要是为进入四年制本科教育提供的一个基础。它的关键还是在于建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这点在《职业教育二十条》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所涉及。
学分银行、1+X证书制度,这两项举措的目的是在于要建立我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资历框架。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想要打通学校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壁垒,即便社会成员在取得了一些职业教育证书后也可以在相关院校进行等值交换,从而完成学历认证,实现职业教育的终身化。
选择贯通培养就是进了“保险箱”
作为“5+2”贯通培养实验项目的试点单位,学校以7年制招生吸引了不少生源。学校通过春秋季招生,招收初中生,学生在对应高中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后,升入高职进行高等教育,最后升入普通高校,进行2年的学习,最后通过7年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5年内建立现代化职业院校
学院对标全球最发达经济体,对标国际经合组织,只有以它们作为一个对标的对象,我们才能够找准建设现代化职业院校这样一个基本的坐标体系。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包括我校在内,有一些指标甚至已经超过国际经合组织的一些院校,但有些指标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
为了实现这一建设目标,学院提出十大建设工程,学院将通过5至8年的时间,全面实现这一目标。
(记者 刘佳 视频制作 刘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