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三亚学院校长陆丹:5G和AI将改变和创造历史

来源: 海广网 | 作者: | 时间: 2019-03-26 | 责编: 曾瑞鑫

3月22日,由三亚学院举办的数字产业与学科发展学术论坛在书山馆大报告厅举行。论坛邀请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究院无线首席专家、5G总监、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光毅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人工智能首席教授张文生教授做客现场,与师生近距离分享数字技术前沿。本文为论坛上三亚学院校长陆丹教授接受媒体采访内容全文。

3.jpg

海广网头条推送

是什么在改变和创造历史?历史学家们观点很多,比如是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社会冲突等等因素,而技术作为改变历史的一种重要力量也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5G和AI作为一种新的和强大的技术力量,将如何改变历史?是渐进的,还是迭代更新的,还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新范式?目前尚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改变绝不是简单的做加法,而将是更大和更深层的突破。对此,技术专家已经描述了很多因此而改变未来生活的场景,敏感的企业家或许也已发现很多商机和挑战,但截止目前为止,这类改变未来的描述和发现远远没有穷尽。在某种意义上,可能目前所能描述和想象的只是冰山一角。 至少在以人为尺度的社会领域,面对5G和AI携手而来的挑战,相关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卷入讨论的大多还集中在伦理层面,但我判断问题远远不止如此。

人类建构的现代知识,是基于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支点的现代化,现代化既是新技术也是新新品,还是新制度、新价值观和新文化。支撑这种体系性新的,当然是理性精神、科学革命、技术飞跃、以及相应的资本投入、生产能力、市场活跃、贸易通衢等等现代性要素的集体爆发,其中,交通现代化和通讯现代化与之密不可分。

人类进入现代以前,各个大陆是孤立的,工业革命发生,传统的各自孤立且坑洼不平的马车道让位于平整宽阔的公路,马车让位于汽车和火车,随着大航海时代欧化世界的步伐,以及飞机等划时代交通方式出现,人类的交往空间不断拉进,从不可见变成容易可见,空间与距离造成传统不可能的变成现代的各种可能。同样,通信技术从传统飞鸽传书、飞马传书,到现代的电报电话,再到网络的1G2G3G4G时代,每一次升级都给人类带来了更方便、更快捷、更稳定的空间和时间紧缩。交通和通讯对生活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但我要进一步说,5G与人工智能的同步出场,改变可能要比人们感知和想象的要大得多深远得多。

我们知道,人类现代的知识、观念、制度和文化是建构在人类现代特定的空间关系、时间计算和时空关系上的。支撑这种特定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和时空关系的是与之总体相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样通俗的说大家一般都无异议。但是,如果说到技术力量带来革命性改变,则特别容易被中国式常识忽视和轻视,其中技术进步带来交通和通讯的改变更容易被常识轻描淡写。为了引起足够重视,我们甚至可以简单直白的说,现代知识、观念、制度、文化就是建立在现代交通条件(改变了传统空间关系)和通讯条件(改变了传统时间关系)基础上并与之对应的。

如果这种假设成立,那么,我们不禁会想,5G和AI的到临会如何进一步改写人类社会已有的时空关系?我想,这种关系也可能假设称之为“后后现代”。“现代性”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相应的现代公路、铁路、海运和飞机等交通和电报电话电视等通讯为支撑,“后现代”的消费时代特征,则以进一步的交通条件(遍布世界的高速公路、机场,中国的高铁)和通讯条件(网络、手机)为支撑。那么“后后现代”呢,5G改变通讯条件、影响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工智能改变的工作效率-替代人工的方式,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部分-以数学进步为前提解决复杂性信息处理的非线性、不规则问题的智能性,将可能在越来越大的层面和深度重新构建人们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和时空关系。

这样,人们在过去的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下形成的空间格局和时间格局以及建构其中的知识体系和制度体系,面临挑战。人们已经确立的笃信无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群体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相应的文化制度也一定会随之改变。只是这种改变是静悄悄的还是疾风暴雨的方式,并不确定。我看到的是,一定意义上,现代性囿于技术限制而未竟的事业有可能因为后后现代而提前实现。对此,技术专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界似乎还没有充分重视,至少两者的关注是相互区隔的。社会治理面相也没有对此充分研究,利用技术进行控制的兴趣大于进行促进。但这种改变势不可挡。这种改变可能带来全新行为范式,虽然现在尚不可完全描述。“幸运”的是,5G虽然已经拍马赶到,人工智能困于数学难以快速突破,其大量不规则的难题解决尚非一日之功,人们还有时间去考量如何面对空间已经改变、时间已经改变、人自身还有许多功能来不及替代和改变的社会。这是留给科学的机会,留给社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