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年度人物王卫佳|一位企业高管转身做教育会有多少可能

来源: 中国民办教育共同体 | 作者: 共同体君 | 时间: 2019-03-21 | 责编: 段留芳

一位曾经的企业高管转身做教育

会有怎样的新视角?

一位从养育孩子出发反思教育的母亲

从事学校教育会有怎样的实践?

一位迷恋儿童的教育创业者

她的探索会有多少可能?

采访启元国际学校校长王卫佳

有许多期待揭晓的答案——

王卫佳

郑州启元国际学校总校长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兼任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

曾获“郑州市十大杰出女性”“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王卫佳:转身,遇见教育之美

15年前,王卫佳弃商从教,创办了郑州启元国际学校,于是她的人生轨迹开始转向;12年前,她提出了“五好”孩童培养目标,即好身心、好智能、好习惯、好性格、好品质,赢得了家长广泛认可;3年前,她出版了一本名为《顺势教育论稿》的专著,受到业界专家的好评。

在这本书里,王卫佳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顺势教育。在她眼中,儿童不是被塑造者,而是一个个需要“自然生长”的独特生命存在,教育者就是“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是呵护其成长的聆听者,支持其成长的协助者,欣赏其成长的点赞者。

这一主张产生的过程不仅是王卫佳躬身实践教育的过程,是她读懂儿童的过程,也是她潜心啃读经典的过程。在此期间,为了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她到北京师范大学攻读了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她的《顺势教育论稿》一书的序言中说:“当前教育的现实恰恰缺乏顺势教育这种理念,往往以成人的意志来支配儿童。幼儿园小学化就是这种错误观念的表现。这种教育抑制了儿童的天性,抹杀了儿童的才能,确实需要运用顺势教育的理念把儿童解放出来。”

坐在记者面前的王卫佳,特别健谈。这种健谈里流露着她半路改行做教育的浓浓情结。不需要提问,你会被她充满故事感的讲述所吸引。但是,这样的采访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必须从已经符号化、格式化的故事里获取新的发现。作为记者,需要慢慢来感受一位母亲、一位教育创业家、一位教育思考者的内心。

王卫佳真实的内心世界远比记者描述得要丰富得多。她一直有一个梦想。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为世界教育变革发出中国声音”。

这不是狂妄,而是一种情结。她不知道自己这一生半路转身做教育竟然会爱上教育,不!确切地说,是迷恋教育。当她不断走出国门,遍访各国名校后,她更加坚定了向世界讲述中国教育创新故事的信心。

王卫佳的世界里并不缺少掌声。从事教育10多年来,她赢得了许多光环。有人说,她是教育创业家,她的创始人精神已经成为学校积累的一笔财富;有人说,她是教育探险家,总是敢于站在古今中外教育家的肩膀上再思考、再出发;也有人说,她是教育思想家,不仅要做好教育实践,更要总结好实践,进而建构起一套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来更好地指导和反哺实践。

走近王卫佳以及她的教育过往,记者能清晰地感受到,她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将自己的学校带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构建自己的教育学

王卫佳曾这样描述她心中理想的教育:孩子理想的状态是像小鸟、小树般自由、快乐。

所以,郑州启元国际学校从创办之初,就将快乐作为教育实践的底色,也将快乐作为启元教育样态的重要特质。

2004年,郑州启元国际学校刚筹备时,王卫佳除了操心基建、招聘教师,还一直纠结于一件在她看来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怎样找到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做实践引领。“我们必须做有启元特质的好教育。”王卫佳因此一度寝食难安。

正在兴建中的郑州启元国际学校就像一张白纸,作为办学人,王卫佳不敢轻易下笔。为了找到学校发展的“灯塔”,她闭门翻阅了大量书籍,向许多业内人士请教。

对如何办好学校教育没有任何经验的她,首先从自己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反思。尽管自己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也很优秀,但她反思养育孩子的过往,觉得自己曾经对孩子要求过多,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轨道成长,而未能倾听孩子的内心。

2004年5月,她提出了一句话:“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这句话浓缩了她对教育最朴素也最真挚的思考。也正是这句话,为启元的办学定位、教育特色及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王卫佳进一步对这句话做了诠释:“聆听孩童心声、顺其适而教,让学习成就终身的快乐;聆听社会心声,顺其需而教,让人才成就人类的希望;聆听自然心声,顺其序而教,让生命成就人类的永远。”

2005年8月29日,启元国际小学开学,吸引了89个孩子报名。在王卫佳眼中,首批学生家长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的选择是对启元国际学校理念最大的认可。看到首批学生的到来,王卫佳格外亲切。89个孩子是王卫佳手拉手逐个接他们走进校园的。

“学习好、听话”是许多学校、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但在启元国际学校并非如此,王卫佳一贯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要敢于说No”。在王卫佳的带领下,全体启元人推崇“每一个孩子都是No.1”。

王卫佳希望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在心灵中种下“三颗种子”,即养成一个好习惯“认真”,让每一个启元学子一生一世认认真真做一切有益的事情;强化一种意识“责任”,让每一个启元学子从小就具备担当一切责任的意识;树立一种精神“坚强”,让每一个启元学子在心灵中拥有坚强的品质、坚强的性格、坚强的意志。

回想过往,王卫佳感慨万千:“我们要做懂得孩童、尊重孩童的教育,使孩童心灵自由舒展,野性与张力尽情释放,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创新精英人才,顺势构建与塑造学生的灵魂、体魄、个性和能力。”

理论无论多么“高大上”都需要实践的检验,而且在实践中必须“接地气”。启元国际学校创办初期,首届毕业生绝大部分都进入了郑州市的优质初中,这样的优异成绩让王卫佳和团队感到启元的顺势教育理念在实践探索中是成功的。此后,争相来学校报名的学生家长络绎不绝。

在渐入佳境的办学实践中,王卫佳又反复研究老子的“顺势而为”的思想,研究孔子的“因材施教”、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等古今中外教育理论,进一步完善“顺势教育”。2014年5月11日,“启元顺势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顾明远出任该院名誉院长。2016年,王卫佳的专著《顺势教育论稿》出版。

“虽然我从事教育已经10多年了,但若把教育比喻成一座大厦,我还只能算是在爬楼梯。”王卫佳说,“做教育后我如此痴迷,这可能要归结于家庭的熏陶和传统的影响吧”。

王卫佳祖上几代人都曾做私塾先生,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是校长。从小耳濡目染让王卫佳对教育有一种天然的热爱。后来她从事过不少条件优越的工作,却总感到不是自己理想的事业,最终当办教育的机缘来了,她毅然辞去企业高管职务,担任总校长。“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选择。”王卫佳说。

以自然为师

启元国际学校的校园面积不大,但校园里很生态。

走进校园,你会被小果园、小动物园所吸引。小果园里,石榴、冬枣、蟠桃、山楂、柿子、梨等果树及银杏、樱花、香樟等观赏树种应有尽有;小动物园里,孔雀、鸽子、山羊、家兔、八哥、大白鹅等让人愉悦不已……

采访那天,王卫佳带领记者漫步校园,走到每一棵树前,她都会如数家珍地讲起这棵树与自己的故事,与学生或家长的故事。

校园里种植的各类树木102种,其中稀有珍贵的树木有8种,加上试验田里的各种农作物,学校便有了开设植物课程的丰富资源。

“以自然为师”是启元国际学校的重要理念。于是,学校课程的边界进一步拓宽:学校将野外生存、洞穴、动植物、矿物、自然避险常识融入课中,集趣味性、知识性、系统性于一体,为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孩子和家长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启元国际学校还开设了“乡村之旅”劳动课程。每一次“乡村之旅”活动,学校教师都带领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劳动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学生们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干农活的艰辛和不易。

这些在城市长大的学生,每学期通过春种秋收,比如掰玉米、打枣、拔萝卜等乡村田野活动课程的具体实践,认识了农作物,体验劳动过程和收获的喜悦,促进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和最博学的教师,孩子在自然中可以收获智慧和健康。学校为孩子提供了许多走进自然的机会,也为“亲子”“伙伴”提供陪伴和共同成长的机会。

之所以开设这样的课程,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体验感知,这与王卫佳的童年经历密不可分。

小时候过暑期在农村待着,王卫佳对大自然的事物充满好奇。她曾从喂牲口的槽中抓几颗豆子直接塞进嘴里;去地里看到小小的生茄子觉得可爱,摘下就吃。这在别人看来有点出格的行为,却给了王卫佳不一样的体验。

回忆过往,王卫佳将其概括为“野性与张力”。在她看来,这就是孩子认识、探索世界的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并保护孩子的这种热情,而不能把孩子都教成整齐划一的“小大人”。她认为,合理彰显孩童的野性和张力,使其充满生机和灵气,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在我心中,教育从来不是‘圈养教学’,把学生‘围困’在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内。教育理应存在于一切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学习、娱乐、活动之中。”王卫佳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启元国际学校的校园成为学生眷恋的地方,不少学生星期天还惦记着来学校。

不为赢利办教育

近年来,民办教育领域的不少教育集团都忙于跑马圈地,可王卫佳却有意放慢脚步,目的是为了沉淀内涵,夯实软实力。她说,做教育不能变成给资本打工,不能为赢利办教育。所以,尽管物价飞涨,但学校曾长达五六年没有涨过学费。

王卫佳还热心公益。2008年以来,她带领团队先后为汶川、玉树等地区受灾灾民捐款捐物,为社会环保与济困扶贫等活动累计捐资捐物价值达600多万元。

2014年9月17日,启元教育走出国门,全额收购美国新泽西州北泽西的一家幼儿园,在那里推行以顺势教育理论为基石的中西文化融合特色课程,同时把该园具有美国文化元素的幼教课程及活动移植到国内幼儿园,实现真正的中美优质幼教资源共享,同时也可作为启元教育机构国际化发展的海外教育研发和培训基地。

在王卫佳的规划里,“规模和数量永远不是启元追求的目标”。曾经有不少朋友劝她再办一所学校或幼儿园,她总说“再等等”。等什么?等她反思之前办学中的不足,等待整个教师团队成长得更好。但是,这一次走进美国办教育,是启元国际学校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步,她可以更好地整合中西方教育资源做更适合学生的教育。

王卫佳有一种韧劲儿。她曾多次说过:“我是把教育作为自己的使命,我就想给民办教育争口气,办出真正可以领跑改革的教育。”

为了这一使命,2016年7月王卫佳专程到哈佛大学访问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同他逐一探讨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交流中,加德纳教授对启元的“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理念作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样的访问自然丰富了“顺势教育”的思想内涵。如今,启元国际学校深度整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和优化STEM、创客、模拟法庭、SSRW(唱、拼、读、写课程)、游学行走世界等国际课程,鼓励师生大胆创新和逆向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坚毅性、意志力、创新力和领导力,通过学科融合、具象活动系列课程及顺势课堂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王卫佳还提出启元孩童“10+3+1”目标素质培养及评价体系。“10”是指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八大智能和启元教育所赋予的创新、抗挫两大智能;“3”是指三好标准:好身心、好习惯、好性格;“1”是指培养孩子具备高尚品质。她希望每个启元孩子做到“五个100%”:100%的领导者,100%的环保人,100%的艺术人,100%的社团人,100%的“五好”人。

顺势教育是实践性的。在课堂教学中,启元国际学校走过了“有型教学模式”阶段和“无型教学模式”阶段。“有型教学模式”是指启元学校的“三段四环节”顺势导学模式,即“问题、探究、应用”三段,“导入课程、自学解疑、讨论释疑、应用拓展”四环节。而“无型教学模式”并不是完全放任自流,无型而又有原则,即秉承“知惑、释疑、固本、增能、拓展、提质”六原则进行,这自然遵循了“顺势教育”的核心理念。

如果说聆听是爱学生的态度,那么顺势就是教育智慧的体现。王卫佳和她的启元国际学校一直走在丰富、发展“顺势教育”思想体系的路上。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系中国教师报记者褚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