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成都航院驻村扶贫教师白凤光:以行动践行宗旨 用奉献诠释担当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魏杰 | 时间: 2019-03-20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3月20日讯(魏杰)“扎实工作,下足绣花功夫,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自己的人生多几分绚丽色彩!”白凤光将这句话深深印在了心里。2018年3月,按照组织安排,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数控教研室主任白凤光来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安宏乡,担任纳坡村第一书记,正式成为精准扶贫战线的一员新兵。

image.png

  纳坡村位于安宏乡东北方约7公里,是全县55个贫困村之一。由于自然条件的阻隔,加之多年来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滞后,村集体产业发展薄弱,农户增收途径单一,当地主要以种植,养殖,采挖虫草、贝母,捡拾野生菌,打零工等作为收入来源。

  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 扎根一线

  松潘县纳坡村驻村工作队是根据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成立的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团队,成员共3人,分别是成都航院选派驻村教师白凤光、郭鹏,以及松潘县委组织部选派的周义勤。其中白凤光担任工作队队长。“驻村扶贫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就是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真抓实干;二是实践,就是强产业、优农牧、带致富,一步一步带领村民脱贫奔康。”

  “驻村工作队对我们家帮助很大,他们协调解决了我们家小孩读书、上户口和买羊的事情,还经常到家和我聊天,解决平时的生活困难,我们村里的老人都很喜欢他们。”77岁的纳坡村贫困户大叶当说。

  白凤光在谈及驻村扶贫的感受时说,要想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必须勠力同心‘打硬仗’,精准滴灌‘拔穷根’,让教育改变家庭面貌,产业发展增加家庭收入,人才培育实现村庄振兴。驻村期间,工作队立足实际,按照党中央和省、州、县、乡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精准扶贫,建强基层组织,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此外,还积极展开乡村振兴和教育、科技、产业、文化对口帮扶工作。

image.png

  为群众办实事 提升精准帮扶成效

  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白凤光和村两委一道,帮助村民办实事,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期间,先后解决了贫困户看忠泽里女儿辍学问题和贫困户大叶当孙女上户入学问题,并向他们宣传了义务教育法,对于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白凤光通过原单位解决他们的生活费和日常开支;低保户亚妹家庭经济困难,房子地基松动,白凤光入户进行了实地查看,帮助其申报了“藏区新居建设”资金,解决了住房难问题。白凤光通过一系列为民办实事的举措,树立了党员形象,拉近了政府和群众的距离,赢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image.png

  纳坡村村委会基础建设于2017年年底竣工,帮扶单位成都航院、松潘县发改局出资5.5万元,帮助打造新村委会,建成了村文化室、村卫生室、脱贫攻坚作战指挥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夜校教室、村两委办公室等设施和活动阵地,组织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购置了办公用品,添置了电脑,改善了办公条件。同时,白凤光还利用县委宣传部拨付的3.92万元,打造了新村委会文化院坝,宣传了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村委会的建成投入使用,为村两委、党员和村民提供了一个固定活动场所,提高了干群凝聚力,丰富了群众物质文化生活。”

  发挥教育基础作用提升村民现代化知识

  “扶智+扶志”工作扎实推进,筑牢脱贫攻坚的“起步石”。白凤光带领工作队在实地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纳坡村198口人中初中以上学历者寥寥无几,村民很多不能读写汉字,农户对教育的态度也是想学就去上学,不学就回家放牛,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image.png

  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工作队推行了“五个基础抓手计划”,即通过举办农牧民夜校、开办周末读书班(学生为主,成人为辅)、播放院坝励志电影、树立村内教育典型现身说法、设立教育助学金等形式进行扶智扶志教育。白凤光介绍说,截至目前,已累计进行农牧民夜校30余场,周末读书班40余次,播放励志电影10余回,树立教育典型2户,在村内设立助学金2万元,村民实现全覆盖,村内学生学业提升,村民眼界和现代化知识得到明显提升。

  “业务+技能”培训有序展开,建好脱贫攻坚中教师学生的“助推器”。教育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工作队依托成都航院综合资源,认为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落脚点在学生,有效办法在训练,因此,先后推进了对松潘县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累计100个课时)、松潘学生的“航空夏令营”(前后共5天)、对口教师的学科和课程建设指导(已进行近10次)。“接下来还将展开对学生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这些措施都让教师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拓宽,初步实现助推松潘教师学生较好、较快发展。”白凤光说。

  增强产业核心地位 助力村民脱贫奔康

  “纳坡村地处高半山,生态环境良好,所出产的牛、羊、猪肉及莴笋、土豆、胡豆等农产品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非常适合现代有机农业和人们健康生活的需求。”白凤光带领工作队通过反复协商、考察市场、联系农户后,决定实行纳坡村农特产品“进高校、进市场、进互联网”的“三进”模式。先后在成都航院进行“以购代捐”农产品专场预售两次,累计接受订单近1000份,金额近40000元;联系村内养殖农户销售牛羊肉到市场,前后产生经济价值10余万元;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农特产品。白凤光说,工作队还将联系成都航院预购村内农产品。这些工作完成后,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收入将实现稳定提升,让农户高质量脱贫奔康越来越有盼头。

  “脱贫不是一阵子,也不是一辈子,而是‘一揽子’,特别是这‘一揽子’中的支柱——产业发展。”在白凤光看来,只有建立一个带不走的产业,持续为村内“造血输血”,才能够让村子在脱贫奔康,共同富裕的路上越走越好。因此,工作队依托成都航院资源,先后联系专业人士把脉村内情况,进行学术分析和市场论证,研究讨论具体方案,确立销售基地和渠道,实现以“产学研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路径。纳坡村结合实际,在村内养殖的集体经济基础上,再走种植产业发展之路。为此,成都航院为纳坡村开通了扶贫网上销售店铺,实现“前店后校”,纳坡村依托县商务局成立了村电商点,实现“互联网+产品+消费”的平台创建,工作队依托队员自身专业知识和社会资源积极联系行业协会申报“四川扶贫”产品商标。构建起了“一批干部在前方,一个团队在高校,一个市场在线上和线下”的产业发展路子,村内持续发展越来越有动力。

image.png

  “以行动践行宗旨,用奉献诠释担当。”这是白凤光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日前,纳坡村已顺利通过阿坝州村退出验收,全村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帮扶下,实现了对标提升。“我作为纳坡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一定不辜负党和领导的重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白凤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