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
扣好履职的第一粒扣子(3月3日)
雾霾,星期日
早晨4点45分起床。进入"两会时间",似乎全身的细胞都早早被动员了起来,三点左右就醒来一次。每天准备提案和发言,准备接受媒体采访的资料,还是忙得不可开交。
今天雾霾比较严重,民进组专门给委员们准备了防霾口罩。
上午8点20分出门,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参加每年两会期间的"保留节目"--民进湖北省主委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主持召开的北京长江教育论坛。每年此时,长江教育研究院与人民教育出版社都要联合举行这个活动,发布年度教育指数、年度教育关键词和年度教育建议书。
因为多次参加这个活动并在论坛上发言,主办方为我颁发了一个"杰出贡献奖"。我就建议书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放改服"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问题发表了看法,提出"放"的关键是真正做到放心、放权、放手,"管"的关键是真正做到管方向、管底线和管边界,建议通过"特许学校"的方式进一步放权,通过"柔性管理"来弱化"刚性规定",让一线教师和校长等基层教育管理人员有更大的自主创新空间。
上午10点离开人教社赶往丰大国际大酒店驻地。
上午11点参加民进组的小组会议,传达昨天晚上小组召集人会议的精神。选举张雨东为组长,姚爱兴、黄震、陶凯元为副组长。
13:25出发去人民大会堂。虽然我们的驻地离人民大会堂距离较远,也只用了20多分钟的时间就到了。上车时带了一叠报纸,还没有完全浏览完毕,就到了天安门广场。
下车后,各路媒体争先恐后蜂拥而上,从中国教育电视台到澳门的媒体,都在关心今年带来了什么提案。
14:00左右,应邀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我在采访中提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稳中求进,正以改革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在这个进程中,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的委员自然不应该缺席,应该努力察真情、出实招、聚共识,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会是中国人的"政治春节",大家把一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行,把一年来的调查研究成果和意见建议带到会上,把在实践中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到会上,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招、实招。把会开好,是为了把活干好,把事做好,把职履好。
15:00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开幕式,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常务委员会做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辉代表常委会做提案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报告中指出,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工作的起步之年。这一年,常委会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紧扣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在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夯实共同思想基础;突出专门协商机构特色,彰显双向发力优势作用;聚焦中心任务,紧扣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坚持履职为民,助推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广泛凝心聚力;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致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辉介绍说,2018年委员们一共提交了5571件提案,立案4567件,委员们所提交的提案由165家承办单位办理,99.2%得到了办复,在服务决策、推动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去年的政协大会闭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曾经要求委员们要做好"委员作业",常委要提交"履职报告"。其实,今天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和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辉的报告,也是常委会提交的"作业"和"履职报告"。
前两天参加常委会,各个专门委员会也在提交"作业",向常委们报告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政协党组成员还分别对党员常委履职建言情况进行了点评,委员履职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明显地提升。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全国政协召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曾经提出,要从思想上、政治上扣好履职的第一粒扣子。应该说,从各项"作业"来看,这个目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
回程仍然很顺利,虽然没有像去的时候那样严格管控,也用了20多分钟就到了丰大国际。
抓紧时间为新京报整理两会专栏文章《作业见分晓》。
19:00点看新闻联播,看到了央视记者下午采访自己的镜头。
19:30分左右,接受人民网科教频道熊旭一行专访,就去年一年的委员履职情况和今年提案主要内容进行交流。最后让我说一个两会"关键词"。我把"共识凝聚力量"作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总书记前不久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两会就是一个凝聚共识的平台,八方来聚上下齐心,交流分享沟通讨论,形成的共识将会凝聚成为大家前行的力量。
20:10分左右,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来访,就职业教育问题谈自己的思考。我结合近年来调研职业教育与脱贫攻坚的情况,结合自己对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美国综合高中的考察,谈了我对于农民工技能培训以及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与建议。记者是湖州人,曾经在苏州电视台工作,聊起来特别亲切。她告诉我,初步安排在6号晚上的焦点访谈播出。
21点回到房间。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还有多家媒体希望安排采访。看来只能考虑找时间再来一次集体采访。
今天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我的提案报道《建好高校图书馆,共享文化积淀》。
在头条上看见今天的《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为教师减负!朱永新委员建议以法律形式明确学校和教师权责》的文章。4个小时中有540个评论,数千赞赏。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的中国青年网记者王烨捷也在16:35以《朱永新委员:老师不是保姆,应减轻教学外负担》一文报道了同样的问题,6个小时中380多个评论。如何为教师减负,不仅涉及到教师自身,也事关教育的品质。
同是中国青年网的记者,李华锡、王龙龙于22:35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学习类APP进校园应避免"一刀切"式监管》。
晚上继续撰写两会手记。
23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