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念丽:“活教育”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发布时间:2019-01-25 10:20: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培培 | 责任编辑:段留芳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念丽


中国网讯(通讯员 李培培) 近日,第五届中国幼教年会在杭州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念丽分享了专题报告《“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意义之探析》,周念丽教授通过“探索活教育课程来源”与“食育”等实践,分析了活教育的指导意义。

“活教育”理论

周念丽教授提到,从课程出发探索“活教育”理念的实践指导意义,应首先确立课程的理念以及终极目标。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先生首先强调“做人”,“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自由、博爱、理解和尊重,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追求自由平等,理解、尊重别人的人。

第二个层面就是要“做中国人”,其实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民族化,一个是本土化。周念丽表示:“我今天能够非常自豪、堂堂正正地告诉大家:我是中国人。这件事情在我们的课程实践当中应该着重强调。”

最后就是“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先生告诉我们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最重要的就是健康的身心、健康的体魄,然后要有建设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以及服务他人的意愿,这就是课程的终极目标。我们做课程有一个口号叫“培养现代中国娃”,这是陈鹤琴先生给我们的课程设立了一个基调,我们从这样一个终极目标出发,才可以做到“不忘初心”。

“活教育”课程来源是哪儿

真正让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元素在哪里?

周念丽教授提到,探寻“活教育”课程来源应该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农村,比如说每个山区的资源在哪里,我们的大自然和大社会就在哪里,包括城市也可以这么做。

所以,“活教育”课程的来源应该是大自然、大社会。所以这也是陈鹤琴先生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现在有很多的理论,华德福有森林教育、自然教育,我们也有很多理论。这些理论固然很好,但是有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说把目光转向自己的大自然。陈鹤琴先生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论提示,最适宜幼儿来理解消化,他取得“活知识、活经验”。“活教育”应该是来自大自然和大社会对我们的馈赠。

周念丽教授总结,陈鹤琴先生的理论指导意义告诉我们,永远不用担心课程是无根之木。

“活教材”实践

周念丽教授简单介绍了一个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的实践——食育课程。

这也是基于“贫困地区儿童大部分营养不良,经常食用可乐等非常不健康的东西”设计的食育课程,即把这个食育和我们的生命教育关联起来,因为我们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这里的生命就可以是大自然本身的生命,还有动植物的生命和我们儿童本身的生命相关联。

在和生命教育关联之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走进大自然,通过食育进行的自然课程:首先走进自然,然后观察自然,最后亲近自然。也就是说陈鹤琴先生在“以大自然为活教材”方面,有更深层的理论。

周念丽教授所做的食育课程,包括让孩子们亲自到田野当中体验泥土的感觉,成为田野中跃动的音符,去接近自然、去种植、去收获,就是通过食育进行的自然教育。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