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本网独家 >

见证 | 李锦韬: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19-01-15 | 责编: 刘昌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访谈

编者按:提起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教育人可谓耳熟能详,90年代初一批课改学校典型可以说改变了当时教育的现状,其实早在80年代中期,沈阳134中学作为第一批学校改革的典型,在教育界就曾掀起过一阵巨风,只是今日 对教育界的影响仍然很深远。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沈阳134中学老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创始人终身荣誉理事长李锦韬先生。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创始人终身荣誉理事长李锦韬


主持人:整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大概十余年间,沈阳134中学具体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李锦韬:学校条件设备逐渐的发生变化了,而且每年都有变化,老师也发生变化了,老师的学历达标率100%,而且涌现出了不少先进人物,省市区的先进人物特别多。而且学校通过变化以后,到90年代我们学校已经培养了23个校级干部和副处级以上的干部。支援了全区以及市里面的发展。

主持人:134中学其实是从一个很落后的这样一所学校变成了学校改革的典型。

李锦韬:对,就成为了全国的先进学校。1986年就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的单位,1988年五一劳动奖状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当时全国大中小幼只给了一家。而且1988年又被评为全国整体改革先进集体。

主持人:那个时候社会还是很需要这种人才,但是我们当时的人才还是有限的。

李锦韬:当时要出好人才,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要解决人才的问题,特别迫切。这时候1985年中共中央提出来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提出这个问题来,要培养一些人才。

主持人:所以134中学是怎么在这么多薄弱的学校当中脱颖而出的呢?

李锦韬:当时从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所以学校逐渐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个是从教育思想改革来转变老师的教育思想,大家很重视。我们感觉到特别迫切的需要提高初中教育质量,而且九年义务教育最后的质量在于初中的质量。

主持人:今天的初中教育和当年的初中教育有什么样大的变化。

李锦韬:当时的初中教育质量低廉,现在基本上都达标了。全国现在11个省,义务教育达标了,现在其他的省80%以上达标了。到2020年全部达标,就是这样的发展。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沈阳134中学在整个学校变革的过程中还是遇到很多困难和瓶颈,比如说教师思想上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硬件条件的束缚,或者是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是否能有这样一个补充,当时您是怎么做的?

李锦韬:当时我们是硬件条件很差,开始的时候学校只有一个油印机,没有实验室,后来逐渐实验室就起来了,各种实验室,包括现在包括其他特殊实验室都起来了。还有一些劳动创新的实验室都有了,现在比较全面。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后,教师的思想是打破了一些问题的,他们对教育也有更深的理解了,对教育的改革,投入的也非常多。除此之外教师工资待遇还是有一些提高的。

李锦韬:义务教育法不是规定了吗?说是不低于公务员或者超过公务员。现在基本上经过努力也落实的挺好的。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创始人终身荣誉理事长李锦韬做客中国网演播室


主持人:这四十年中整个教师待遇的变化您给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最开始的教师80年代的教师待遇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

李锦韬:当时是按照教育法规定,教师法里面不低公务员也逐渐在落实,开始不落实咱们也提出意见,最后市政府研究说只要有政策就可以了。

主持人:我们知道沈阳134中学当时是第一批可以说是进行了学校改革的这样一个先行者,其实在那一个阶段还涌现出很多这样的课改典型,都是很多吸取了134的经验。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

李锦韬:对,在全国初中工作会在天津召开的,报告当中提出了最近全国涌现出来三个先进典型,以134中学为首,这样三个先进典型。提出来要学习他们的经验,当时的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还有很多报纸上都登载了134改革的经验。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1988年全国整体改革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召开的,当时也提出了推广134的经验,说是全国整体改革,一共四种类型,134代表一种类型,是一个初中阶段的整体改革。

主持人:学校改革可以说是当时在整个教育界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对整个教育的发展起到一个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李锦韬: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对于整个提高国民素质进行深入的素质教育起了很大作用,而且改进了教学方法,把学生潜力挖出来了,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来进行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我现在认为咱们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内心的动力挖掘出来。这样咱们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

主持人:所以从最早的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到今天我们又提出了核心素养,发生了教育理念上的一个改变的,这40年您觉得整个教育理念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李锦韬:咱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提出来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课程,课程的关键是课堂,课堂的水平是教育的水平集中的体现,而且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的素养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方面是很重要的。到现在咱们改革这么些年,逐渐的认识到了什么问题,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育已经不行了,不适应改革学校了,而且现在有些学校发展到启发式教育,学生也可以小组学习,也可以什么都不管,但是主体上还是老师为主体的。

现在进一步如何在新世纪大家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未来教育适应三个面向,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真正的以生为本,把学生为中心,落实好,而且构成了现代人生一个学习的体系当中很重要。

主持人:这40年来我们人才的培养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整个的包括国民素质都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李锦韬:现在培养的学生比较热爱国家,热爱咱们的社会制度,在这方面咱们已经下了很多工夫,特别是立德树人这方面咱们进行了很大,我到哈尔滨去了,哈尔滨教委主任能不能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我们参观了保定的示范学校、附属学校,而且立德树人落实到每一学科,落实到每一节课,所以现在课堂的文化是学校水平的集中的体现,所以在这方面现在咱们课堂的改革培养人才而且落实到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上都起了很大作用。

主持人:其实40年前我们的学生,学校和学校之间差距也还是比较大的,自从义务教育法提出来之后说要均衡发展,那目前我们这个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李锦韬:现在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境界,咱们努力奋斗,而且不是把那些比较好的学校给削平了,而且让他更充分发展,差的学校缩小差距。他们逐渐的水平达到差不多情况下差异缩小了,还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再出现高水平发展,还是可以的。

主持人:对未来教育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李锦韬:未来教育我现在感觉到未来教育是学生爱上学的学校,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能够培养学生有独立思考能力,也有自己闲暇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在这方面才能有创新。

通过李老师对沈阳134中学的分享我们能够感受到,134中学作为当年第一批学校改革的典型,受到了国家的首肯,同时也带动和影响了一批学校课改的典型学校,对我们教育界可以说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通过您的分享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思想意识,他的教育理念,包括教师待遇等等方面在40年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也非常感谢134中学带给我们的这样的变化,我们教育人一直在路上,感谢李老接受我们的采访。

主持人:您觉得课改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李锦韬:就是变化,咱们现在进行了四次工业革命,现在是第一次,那时候老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且效果挺明显,培养人才是很重要的。改革以后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融合信息化和大数据,3D打印都融合在一起,在这个革命当中我们得适应我们的学校发展,学生也发生变化了,我们对学生的认识我是考虑到了学生本身也是很重要的教育资源,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为主体,独立思考,来进行不断创新的能力培养。这样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很有好处。

所以我提出来咱们现在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建立新的体系来构成整个这一生的学习化体系中的一部分,这样为学生发展的未来,适应社会来创造条件,促进国家的发展,在这方面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80年代到90年代那十年间,包括像沈阳134中学以及像一批课改学校,他们带给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李锦韬:教育思想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而且很多我们认为那种方法,就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把内心的潜在能力和动力挖掘出来了,这种内生性的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过去是把学生当成工具了,来培养学生的,现在要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让学生在生长当中发挥他的本能,来提高他的素质,这样核心素养提高了,国家才能发展。

主持人:您觉得40年来中国教育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李锦韬:最大的变化就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现代化的变化,现在面向现代化来实现教育现代化在这方面。开始是为了生存,现在是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现在现代化进程很快。

主持人:我再问一下关于高考的问题,您觉得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当时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

李锦韬:恢复高考是为了解决人才的锻炼,后来发展到一定阶段了,高考也出现问题了,不能够更好的选拔人才了,现在也存在问题,现在正在改进当中。

主持人:您觉得高考未来改革的方向在哪里?

李锦韬:现在咱们很多不好改,现在咱们中国成性特别差,必须得改变一个情况,升了大学以后你不能太轻松了,而且要融合专业真正的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那种拼命精神。咱们现在高中死学,到大学就轻松了,要转变这种方式。

监制:曾瑞鑫

策划:王晓霞

主持人:王晓霞

摄像 :刘昌 唐超 李思宁

责任编辑:吴雨航

剪辑:刘蕾 田蔓菁

节目包装:王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