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东城根街小学《熊猫课程》让世界了解四川,认识青羊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罗凤妮 | 时间: 2019-01-04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1月4日讯(罗凤妮)《熊猫课程》作为传播天府文化的创意载体,立足于宣扬和凸显青羊特色,将“国际理解教育”和“传创民族文化”有机融合。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以《熊猫课程》为着眼点,在传播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师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升师生文化交际能力,彰显学校的特色国际交流活动,打造青羊学子对外交流名片和青羊教育特色品牌。

image.png

以《熊猫课程》为抓手 传承传统艺术

多年来,东城根街小学以传承传统艺术文化为抓手,让孩子了解经典的民风、民俗元素,喜欢并热爱家乡传统文化。学校的表演或作品类节目大多以民风民俗、巴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内容来选材,因此,东城根街小学的艺术教育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学校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发挥着文化输出的巨大作用,彰显着东小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东城根街小学师生曾多次在国际、全国、省级、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作品还远赴英国、美国、捷克、日本、韩国、爱尔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参展参赛。

东城根街小学的师生在参与《熊猫课程》的研发及实施过程中,开启了与熊猫“亲阳”结缘的一段成长岁月。东城根街小学校长赖晗梅介绍,学校作为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单位,在此基础上积极组建教材课程工作小组,深入推进区域国际化窗口学校的建设和国际理解课程的研发工作。学校根据《国际理解课程——“熊猫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从以“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川剧文化”、“诗歌文化”等为特色的系列课程发展模式中,结合本校自身实际选择“非遗文化”项目进行申报,明确了项目定位。

image.png

2017年,东城根街小学在各年段、各社团活动中,逐步推进《熊猫课程》的落地,并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学校;2017年4月,学校师生剪纸作品在成都市教育局组织的川剧文化进校园剪纸作品评选活动中均荣获一等奖,并入选成都市中小学生师生川剧剪纸作品集《川韵剪味》;2017年5月,剪纸皮影社团与全校同学一起大玩皮影拼图游戏,让全校同学感受到在生活中被废弃的蛋托,经过创意和绘制,可以变成美丽的艺术作品;2017年12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东城根街小学清音表演唱社团的孩子们作为全市唯一被邀请参会的小学代表团,带去了精彩的表演唱节目《今朝又走锦城西》。

image.png

2018年9月,东城街小学剪纸皮影社团在学校全面推进。同学们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学习皮影的操控、皮影头与手的动作配合、翻面的技巧,同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制皮影道具并编排了《碰瓷儿》、《校园田径赛》、《唱国歌》等有趣新颖的皮影短剧,赋予了传统皮影崭新的面貌和主题。

从有“根”的国际理解教育走向“尊你重我”

东城根街小学编撰的《熊猫课程--走进非遗艺术》以青羊文化坐标为原发点,将喜闻乐见的“四川元素”等传统艺术文化和青羊地域文化有机整合。学校在开发和运用《熊猫课程》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调动家长支持、关注和参与;在确定校本教材开发的方向和目标时,充分考虑到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校文化建设,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让编撰的校本教材实用、可行。同时,学校还确定了以卡通熊猫“亲阳”为小导游和学习伙伴的形式贯穿读本,遵循故事引入,凸显趣味性;图片呈现,凸显直观性;活动体验,凸显参与性;任务拓展,凸显开放性等课程设计原则,建立学生了解本地文化的丰富平台,植根民族文化之根,培养民族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培养审美的情趣和能力,建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image.png

赖晗梅介绍,教材内容设计共涉及唱响蓉城、舞之乐之、藏系风采、手有余香、以笔抒心五个篇章。在这五章里,又以十五个小节建构内容,重点介绍了极具名族特色的十五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四川车灯、四川清音、四川竹琴、四川扬琴、四川盘子、多彩的唐卡、欢乐的锅庄、神秘的藏戏面具、扎染、尼西黑陶、衬色剪纸、仿制皮影、书法的篆书与隶书为章节主题充实内容,讲述成都地区省级或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让青羊特色文化以课程为载体,在校园的国际理解教育中落地生根,在师生的国际交流活动中彰显品牌特色。

image.png

赖晗梅介绍,东城根街小学将在《熊猫课程》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上再做新的思考和实践,落实东小“真课程”框架下的“校本拓展课程”和 “自选定制课程”,整合“三级课堂”,启动《熊猫课程》课程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纳入学校国际交流的长短课课程,从有“根”的国际理解教育走向“尊你重我”。学校相关社团也将继续探索《熊猫课程》最合适的课程模式,同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践本校编撰的课程读本,收集一线教师意见,及时总结典型案例,打造优秀课例,推选示范课予以汇报展示。

打造对外交流名片 共书青羊传奇

2018年11月,东城跟街小学的6名师生代表,在青羊区“《熊猫课程》进香江”活动中为香港中小学生带去了极具成都味道的非遗精品课程。除了做学校传承与传播文化的小使者外,东娃们还参加了很多文化交流和参观访问的活动,完成了《熊猫课程》在香港的延伸和拓展。

image.png

东城根街小学汪慧老师在香港大埔区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公立学校,为四年级的孩子们带去了一堂出自学校教师团队集体编创的青羊《熊猫课程》非遗分册中的“舞之乐之”——《四川盘子》。汪慧将经典的非遗艺术“四川盘子”的表现形式和演奏技法带给了香江师生。一开课,她就用“要得”、“巴适”、“好耍”这几句地道的四川方言和当地孩子们拉近了距离。整节课在四位“东娃娃小助教”的协助下,运用“1234”教学法,开启了体验非遗文化和成都味道的精彩旅程。“1234”教学法即体验1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盘子;学习2种四川盘子的演奏技巧“扣"、"颤";感受3句四川方言“巴适”、“要得”、“好耍";认识4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川剧变脸、皮影、清音和扬琴。孩子们对平常吃饭的“筷和碟”能演奏出美妙的乐音,还能跳起优美的舞蹈十分惊奇,一招一式学得惟妙惟肖。学会了表演技法,她把精心准备的缠有中国结的红色竹筷和熊猫盘子也送给了孩子们。

2018年12月3日,香港石篱圣若望天主教小学的40名同学和4名老师到东城根街小学进行“《熊猫课程》到香江”主题活动的回访。香港师生与东城根街小学的同学们共同学习了东城根街小学美术老师牟红带来的《熊猫课程之剪纸皮影》课,以及体育老师魏涛带来的传统体育项目体验课《空竹》。

“课程传承经典文化,教材传播成都味道。东城根街小学还将扩大实验成果,结合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特色社团课程,各科学科有机融合,在校内外、省市、全国,乃至更多国家和地区传播《熊猫课程》。通过与国外友好学校的交流互访,以及开展的国际研学活动,把《熊猫课程》通过文化交流和活动课程带到更多的国家及地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四川,认识青羊,彰显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赖晗梅表示,《熊猫课程》的实践活动,内化教师传统文化修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让学生尊重并了解传统艺术,培养民族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培养审美的情趣和能力,建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的世界公民奠定基础,学校初衷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