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树德协进中学《熊猫课程》 架一座国际化教育“立交桥”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罗凤妮 | 时间: 2019-01-04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1月4日讯(罗凤妮)《熊猫课程》是由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组织区域内相关学校,历时两年时间共同打造的涵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川剧文化”“诗歌文化”“教育文化”“棋艺文化”九大课程体系的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立足于宣扬和传创凸显青羊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熊猫课程》担当文化输出的特色品牌,对内则帮助学生在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充分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国际交流互动中,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自信。

image.png

《熊猫课程》呈现青羊教育的一张牌

在课程资源上,青羊区教育局除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外,还借助中国教科院平台和各级各类专家资源,成立《熊猫课程》项目,并由专家、科室、部门和项目学校共同组成《熊猫课程》联盟。联盟中,区内的每一所项目学校牵头承担一个课程体系的研发工作,最终在全区形成合作、开放、共享的项目团队建设模式;在课程研发上,各项目学校在研发分册内容时,并不是简单地收集资料编写教材,而是筛选出与之相关的典故、传说,改写为易于学生理解的文字,通过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熊猫”漫画形象,将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故事讲述中感悟文化内涵。同时,《熊猫课程》还体现出了很强的参与性,每一章节都附上了易于师生参与的活动体验方案,无论是不是课程研发的项目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能轻松通过读本文字的指导,跳出读本,在活动实践中体验天府文化的魅力。

通过《熊猫课程》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是青羊区普通高中的龙头学校,学校坚持“滋德泓道,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培养,适性发展”,通过《熊猫课程》的实施,在原有“神、形、趣、能”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组和重构,建构起“两类三阶四维”课程图谱。对于两类课程中的低阶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如:国家必修课程)、专题探究课程(如:影视欣赏课程、宽窄课程、国际理解课程等),因其重双基、重通识、重基本兴趣和基本能力培养,从高一到高三全体学生深度参与;对于两类课程中的中阶课程--学科提升课程(如:某些校本选修课程)、课题研究课程(如:游学研修课程、审辩思维课程),因其重拓展与提升、重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于两类课程中的高阶课程--学科拔尖课程(如:学科竞赛课程、自主招生课程、大学先修课程)、项目深耕课程(如:STEAM课程、艺术创客课程),因其侧重学生的优势发展和未来的专业对接需要,只提供给极少数拔尖的或具有卓越潜质的学生选择,助力其向学科专业领域的高端前行。

image.png

“三阶课程体系,既从面的宽度上满足了‘全人培养’的要求,又从难度、层次上提供了‘适性发展’的可能,从而绘制出学校文化育人的现实路径。”树德协进中学校长杨书文介绍,学校以文化办学为追求,把“树德广才,协进兴邦”作为统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灵魂,成为贯穿“学校管理、办学实践、环境育人”等各项工作的主线。自2009年转型以来,学校在办学效益和新课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并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在全区独树一帜,对全市乃至全省高中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

为实现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走向国际并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品牌窗口学校建设目标,学校结合办学理念和特色,依托孔裔教育集团的资源,及与国外学校签订友好学校的条件,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国际化教育活动。在过去三年中,学校的国际化教育有序推进,富有特色。2018年,学校借“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的机会,将学校的国际化教育与学校的校本课程相结合,共同推进师生的国际化发展,使学校的国际化教育立足校园、融合国际、富有特色、个性突出。接下来,学校将继续深入推进国际理解课程建设,并在青羊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开办好现代国际公民素质课程,促进学校国际化教育更有特色,为全区乃至全市做出示范作用。

树德协进中学一方面秉持“树德广才,协进兴邦”的办学宗旨,一方面以“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国际化”为办学理念,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加强中外师生交流。学校利用外教资源,外教老师开发各种生动活泼的英语口语交际课程,让学生体会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教学;在青羊区教育局支持下,学校开设了现代国际公民素质课程,包括英语公众演讲、STEAM自然科学、数学奥秘、生涯规划课程等全面推进学校国际化课程建设。

2018年12月13日,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青羊区教育局、成都市教科院、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承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支持的“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暨熊猫课程发布会”在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成功举办。来自全球的300多名教育界人士参加此次交流,哈佛大学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教授侯曼·哈洛尼(Houman Harouni)、美国加州橘郡国际教育发展署副主席路易斯·菲尔(Louis Philip Sheldon Jr)、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所长张男星、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结合当下中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image.png

树德协进中学张三、张利、刘芬三位教师为全体参会人员呈现了三堂精彩的STEAM自然科学课程。张利老师的课程让学生利用视觉后象的原理自己动手制作动画;张三老师的《声音的奥秘》一课,让同学们用小道具创作乐曲,既学习了物理知识又探寻了乐理的奥秘;刘芬老师通过让学生制作和解密密信,学习生物和化学的知识。来自Nathan Woody老师的科学课程、少城小学罗方方老师的青羊熊猫课程、树德协进中学邱金华老师的大英百科课程更是引人入胜,各显精彩。Nathan Woody老师和邱金华老师的课堂,以全英文展开,进行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的教学,体现了学科融合及国际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这些课程将国际理解教育落实在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编织着国际理解教育的愿景。

《熊猫课程》建构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自信

2018年9月,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在校园开展了《熊猫课程》展览,共展出了6块展板,分别从文化、民俗、艺术等多方面介绍成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教育艺术等。学校结合青羊区教育局的“熊猫课程”项目推进计划及相关资料,向全校同学推荐了《熊猫课程》川剧分册、历史分册、建筑分册、地域分册、非遗分册、民俗分册、诗歌分册、棋艺分册和教育分册,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并纷纷表示,将对《熊猫课程》相关资料认真学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推介相关知识。

image.png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校长杨书文表示,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类课程,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课程平台,普及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课堂是有效手段,同时还要重视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资源的优化。中小学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2018年11月,树德协进中学作为青羊区首批15所联盟学校之一参加了为期5天的蓉港教育交流活动。15所项目联盟学校参加了校长论坛,深度交流了学校办学特色和课程亮点,与香港大浦区签订了教育联盟框架协议,搭建了两地学校深度交流的平台;百名青羊学子走进香港历史和香港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香港学生的各类活动,他们互赠礼物,同学同乐。青羊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开阔了师生眼界,搭建了两地教育交流的平台。通过“《熊猫课程》进香港”活动,拉开了蓉港两地文化交流的序幕,相信会有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走进香江,也会有更多的香港学生走进“天府之国”,两地的文化交流会更上一个台阶。

“建设‘富含中国情怀、世界意蕴’的名优学校是树德协进中学的办学理念。通过重点项目的推进,使树德协进中学在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上能更透彻地领悟,在教育国际化的具体操作上能更加成熟,最终使学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走在成都市的前列。”校长杨书文表示,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树德协进国际教育的必然选择。树德协进中学在教育国际化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学校、教师、学生相融的精品化国际课程模式。学校开展国际化教育以来,师生主动参与,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体验到国际化教育的意义,通过外教的口语教学,多元素质课程实践,学生开阔了国际视野,提升了国际化能力。学校在国际化教育方面形成了“精”“实”“细”的特色,从而让教育国际化活动常态化、规范化、精品化。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资源,将国际理解教育的种子真正播种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开出全球视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