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成都实小文苑《熊猫课程—诗歌文化》实现双向交流的对话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小野 | 时间: 2018-12-26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12月26日讯(李小野)“熊猫课程”的开发和运用旨在立足于宣扬和传创凸显青羊特色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国际理解教育中担当文化输出的特色品牌,帮助学生在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充分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培养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国际交流互动中,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精神。课程对象为国(境)内外师生,对内旨在通过本土文化的传创,增强师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师生文化交际能力;对外旨在通过本土文化的宣扬,让境外师生在了解青羊、了解成都、了解四川、了解中国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image.png

立足青羊文化坐标 研发“熊猫课程--诗歌文化”读本

成都市实验小学文苑分校参加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国际理解课程--“熊猫课程”开发项目,在理解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和目标的基础上,学校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编撰了《诗歌文化》主题“熊猫课程”读本,并从课堂学习、体验活动、对外交流三个层面将“熊猫课程”读本内容运用于实践操作中,逐步细化各章节学习的方案和学案,使之更具操作性、推广性。

image.png

“诗歌文化”读本,以杜甫草堂为青羊文化坐标,以诗歌文化为载体,宣扬唯美浪漫、处处蕴含蓬勃诗意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让读本更具可读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和序列性,学校编撰组统一了编撰的章节体例:以故事引入,凸显趣味性;以图片呈现,凸显直观性;以活动体验,凸显参与性;以任务拓展,凸显开放性。共编撰了十五个章节:幽幽花径延客来、天地悠悠一草堂、竹篱茅舍清江曲、森森古楠鉴沧桑、春来草堂再寻花、小桥流水柴门开、叠字郎朗美音韵、精妙对仗集大成、双子星座耀古今、一缕梅香传放翁、寒泉高标弘杜诗、浣花溪流千古情、乾坤万里蕴盆间、草堂人日诵经典、“草堂一课”铭传承。

读本的中英文对照电子文档通过网络传给国际友好学校泰国清迈美翁凯乐学校,让泰国的师生通过读本对杜甫草堂、杜甫其人、中国的诗歌文化等有所了解,传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今年9月,学校副校长孙郁参加了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馆组织的“草堂一课”研讨会,计划进一步加大双方课程开发的合作力度,依托杜甫草堂这一得天独厚的实地资源和文博资源,共创校馆共育的新模式,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熊猫课程”。

“诗歌文化”读本能帮助中国人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国际交流中文化交际能力;能帮助国际友人在了解杜甫、了解诗歌、了解青羊、了解成都、了解四川、了解中国的基础上,实现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在课堂学习中传承优秀诗歌文化 增强民族自信心

学校成立了读本编撰项目组,副校长担任项目负责人,科研室主任担任联络人,6名担任编委的骨干教师承担实验授课任务。每人负责尝试将自己编撰的两个章节在自己任教班级、年级或要参加“草堂一课”的班级开展课堂学习,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和导学案。“熊猫课程”读本进课堂实施工作和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尤其是语文教学、“学经典”系列活动、传统节日德育活动等融合,充分挖掘学校教师和家长资源,收集其他教师围绕诗歌文化主题开展的实践拓展活动,调动家长资源提供可能需要的教具、学具准备。同时,因“熊猫课程”读本在编撰中考虑了体验活动的多样性及与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关联,项目组邀请学校美术、音乐教师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研究中,一起细化教案与学案。

开学第二周的校本教研时段中,英语组老师、“熊猫课程”读本撰写组的语文老师以及艺术组老师召开了联席会,就学校编撰的《熊猫课程--诗歌文化》分册进课堂的工作进行研讨,成立“熊猫课程”推进工作项目组,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分组分工。按照计划,学校在9月份由两位语文教师选取读本中的一个章节设计一堂观摩课,在10月份由一位英语教师选取读本中的一个章节设计一堂观摩课。每堂观摩课有教学设计、学案设计、教学PPT、课堂实录视频、课后反思、听评议课记录形成资源包,以期在全校予以实践推广。

学校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由项目组教师先行先试,带动全校语文教师和美育教师共同进行“熊猫课程”读本的二次研发。学校在“熊猫课程”读本编撰时就充分考虑到便于师生操作,文字表述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来呈现,学习任务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来设置,体验活动以实践操作的建议来提出。在进入课堂学习的实践中,进一步开发和章节内容配套的导学案,让学生通过自行阅读故事来获取信息,了解和掌握事实性知识。继而在课堂上将“熊猫课程”读本中的学习任务实体化,让学生在游戏闯关中验证、复习、巩固课前提取的关键信息,激发兴趣的同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优秀诗歌文化带来的美妙体验和成功的愉悦,增强对中国民族的文化自信,自觉地去深入学习,自发地去应用传承。

学校通过春秋游社会实践活动、班级假日亲子活动和“草堂一课”体验学习活动三个板块,力求将“熊猫课程”读本中每个章节的拓展任务落实到实践中。如参观杜甫草堂博物馆年级的学生结合《春来草堂再寻花》章节开展杜诗诵读比赛;参观四川省博物馆年级的学生结合《竹篱茅舍清江曲》章节在书画馆中寻找契合杜诗意境的山水画;参观成都市博物馆年级的学生结合《小桥流水柴门开》章节在展品中寻找、了解成都在唐朝先进的制瓷技艺及实物展品;参观浣花溪诗歌主题公园年级的学生结合《浣花溪流千古情》章节寻找历代诗人雕像与代表诗句……

学校德育处和项目组教师一起,通过“草堂一课”与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展良好互动,从选课环节开始,选取与“熊猫课程”读本章节内容相同或相关的课程,继而与博物馆方的授课教师一起就“熊猫课程”读本内容展开研究,整合教案设计,为学生的体验活动开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在“走进草堂”的探寻中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绵延千年的传承和以杜甫为代表的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在参加“草堂一课”--《诗人之路》主题学习时融入“熊猫课程”读本中《幽幽花径延客来》章节内容;开展《草堂楹联赏析》主题学习时融入“熊猫课程”读本中《天地悠悠一草堂》章节内容;参与《川派盆景制作》学习体验时融入“熊猫课程”读本中《乾坤万里蕴盆间》章节内容……

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实现双向交流对话

学校铭记“熊猫课程”创编的初衷,在与国际友好交流学校开展课程共建和文化交流中,通过“熊猫课程”读本帮助国际友人了解青羊、了解成都、了解四川、了解中国。

2017年12月,实小文苑迎来了缔结为国际友好交流学校的泰国清迈府立美翁凯乐小学师生代表团为期9天的来访,为了帮助泰国师生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精心设置了特色体验课程,并巧妙地与“熊猫课程”读本内容相结合,打响“熊猫课程”这一青羊教育国际化的特色名片。实小文苑将中国水墨画“梅花”与读本中《一缕梅香传放翁》章节内容相融合,将岩彩画“仙鹤”与读本中《森森古楠鉴沧桑》章节内容相融合,让泰方师生初步感悟中国诗、书、画相通相融的艺术表现形式,以色彩、线条营造的画面和意境来突破文字的局限,帮助国际友人体验诗歌文化蕴藉唯美浪漫。

泰国翁凯乐小学的师生在实小文苑老师的陪同下来到杜甫草堂,参加学校“熊猫课程--诗歌文化”特色学习活动,体验“草堂一课”--“诗人之路”。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项目组老师和学习伙伴结合读本内容补充讲解,让泰国师生更加深入了解杜甫的伟大,了解中国诗歌文化的优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image.png

2018年暑假,学校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周”系列主题活动的“英语口语演讲比赛”选拔了首批38名学生担任“熊猫课程”推广大使,他们利用暑假的境外游学活动或者是接待来蓉旅游的国际友人,把“熊猫课程”带向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知晓“熊猫课程”,了解“熊猫课程”,通过讲述“青羊故事”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双向交流。

image.png

本学期开学后,小推广大使们在自己学习的班级中,与伙伴们一起分享自己在暑期里学习、推广“熊猫课程”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同时发出倡议,让全班同学一起积极加入“熊猫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之中。由于每位推广大使选取的主题分册不同,因此每个班级研究学习的主题既各有侧重,又涵盖了目前出版的九个分册。学校计划在以两个学月为时间轴,各班轮换主题分册,让所有学生能初步了解现行“熊猫课程”九个分册的内容。

实小文苑在推进“熊猫课程”国际理解教育工作中注重实践落实,让读本转化为行动,让读本中的文字转化为体验活动中的运用,引导师生、家长在践行读本中每个章节的拓展任务时形成文化自觉,增进对家乡、对祖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在国际理解教育中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际友好交流中文化交际能力。

孙郁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根据实践中反馈的问题精心修订读本的文字内容,并积极与杜甫草堂博物馆研究员对接,力争使修订的读本内容更准确,操作更可行,能够肩负起在国际理解教育和国际文化交流中传扬青羊文化坐标的重任。期待学校师生在开展国外研学旅行或接待国际友人时,能够将读本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自觉,主动宣讲诗歌文化,实现双向交流中的衔接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