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川大附小东山学校何一红:授业于潜移默化 育人如春风化雨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魏杰 | 时间: 2018-12-24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12月24日讯(魏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永远都是教育人的最高追求。” 何一红是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东山学校的语文教师,师范专业毕业后便投身于教育事业,先后获得“成都市武侯区优秀教师、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成都市武侯区优秀共产党员、校百合花提名奖、校劳动模范、校师德标兵”荣誉称号。何一红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三十年,2011年,来到川大附小东山学校支教。

image.png

寻找突破口 找到“内驱力”这把“金钥匙”

何一红说,想尽自己绵薄之力,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人。她曾坦言,现在的个性化儿童较多,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又很高,既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又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养成好的习惯,考取好的成绩,有一个好的发展,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方面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家长提高文化修养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家校合力;另一方面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上下功夫,引领同学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中的幸福感、成功感。

何一红认为,学生渴望被尊重、被重视、被珍爱、被需要、被欣赏、被认同……学生最终获得这种成功感、幸福感,不是单靠老师拼命抓学生的学习质量来获得,而是来自于学习本身给学生带来的心里感受,这种感受就是学生发自内心对学习的需求、兴趣、欲望、信心,也就是学习的内驱力,而问题的难点更在于激发全班每位同学对每门课程的学习内驱力。

image.png

营造好班风 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绽放

“学生在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中,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渗透和影响,并激发其学习内驱力,自觉自愿地去养成习惯、去学习。”何一红说,最终每一个人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促使学生学习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尤其是学困生、个性儿童在班级中都找到了自己相应的位置,找到了成就感。

image.png

由此,她结合学生成长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既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入口,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实现班级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在长久的坚持下,何一红研究出《以班级文化促学生发展的有效策略》,其主要做法有:在制度文化上,共建实现自我价值的班级公约;在评价文化上,建立体现开放包容的评比机制;在活动文化上,丰富、紧贴童年时代的主题活动;在情感文化上,挖掘读懂学生潜力的再生资源。

何一红立足于对生命的尊重,通过班级“软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班风,营造勤学善思的大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乃受其教”。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她所教授的班级都具有鲜明的班级文化特色,班风纯正,学风浓厚。学生有健康的心态和文化人格,自强、自立、自信。整个班级有着积极向上的共同奋斗目标,有着你追我赶、互帮互进的良好氛围。

何一红和孩子们一起打造如家一般的班级文化环境,温馨、舒适、和谐,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长得快乐,老师的管理也更轻松,更有效。

建立信任感 与“董大王”的闪光点“较劲”

“转校生小董(化名)是一个比较调皮难管教的孩子,但是他来到东山学校后,在艺术化评价方式的激励下,发生了巨大变化。” 何一红在分享自己的育人故事时谈道,小董同学成绩不错,喜欢读书,但很自我,不守纪律,课堂斜坐听课,随意插嘴,课堂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副“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样子,专门与老师对着干,还经常在作业本上姓名处、黑板上写上“董大王”。

“小董从一年级开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按照正常程序教育他效果不大,因为他总是一副我把你看透了的感觉。”何一红觉得这个孩子身上肯定有故事,不是那种单纯的调皮。果然,在与孩子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小董妈妈感受到了何老师对孩子的真心,说了实话。原来,小董在曾经就读的学校因为喜欢接嘴、满教室爬,被老师“整惨了”,一直叫他转学走,以致后来,他一走到学校大门口就哭、叫,怎么也不愿意进学校大门。家长没有办法了只得考虑转学。

“从那天起,我和小董就开始较上劲了,斗智斗勇,其乐无穷。”他特别爱读书,就让他课前讲故事,育人育己;他喜欢动脑、接嘴,就让他时时进行课中总结、点评同学发言,既说又听;他爱妈妈,就常常借助妈妈的话题迁移出他内心的柔软,表达老师的爱也像妈妈一样;他个子大却从不欺负同学,同学有困难他会积极想办法解决,就表扬他善良友爱,智慧能干。“我当时对小董说:你喜欢当大王,我也喜欢当大王,因为大王很威风。我现在是孩子王,你那么聪明,希望你是我们班的学习大王、全才大王……”何一红说,当时小董眨巴着眼睛揣摩我的话,没有吭声。但是,很快她就发现,接下来小董在班级各项评比中,获得了很多星星:阅读之星、口才之星、智慧之星、助人之星、善辩之星、活动之星……小董也自豪得很,自我表扬说“我是董大王!”逗得教室里笑声一片。

小董妈妈感叹道,小董对学校、对班级的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越来越深厚,行为习惯也越来越规范。在这样的班级文化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滋养,也让每一个孩子秉承了自己的个性发展。

塑造价值观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温度”

何一红会针对每一个孩子,尤其是中等生、学困生身上具体的某一点优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不断展现,久而久之,学生从认识自己,到欣赏自己,再到塑造自己,唤醒、激发、放大他们内在的力量。

“小蒲(化名)刚到我们班时,是很多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个性儿童,性格固执敏感,爱大声尖叫,不善于表达和交流,常常拒人于千里之外。”何一红看在眼里,默默地寻找着教育的契机点。很快,她便发现小蒲是一个超级喜欢读历史、地理书籍的“书痴”,只要一本书在手,就会忘记周围的一切。一次,小蒲因“擅自借”了一名同学的书不肯还,被大家指责。在他的尖叫声中,何一红看到了他的不解、恐惧和愤怒,便替他解了围,请求那位同学把这本书借给小蒲看完,并和小蒲约定好,看完这本书后完好无损地归还同学。小蒲做到了,还意外地为自己的“擅自”道了歉。原来,无需声嘶力竭、筋疲力尽,以静制动也会起到教育的效果。

为了激励小蒲上课认真听讲,自觉写作业,何一红还到图书室借了一套《走遍世界》,并承诺小蒲,只要他能够多结交一个朋友,上课能够好好听课,作业速度有进步,课后就可以随时到自己办公室看书。从此,她的办公椅旁边就多了一张小板凳 ,当小蒲如约完成学习任务时,就会像小鸟一样飞进办公室……

小蒲逐渐成为了一名可爱的阳光少年,成了同学们心目中了不起的“专家”,凡是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地理问题,他都会做详尽的查阅、批注、解答;他融入了集体之中,积极参加班上的活动;他能主动写作业了,并终于第一次在考试中按时写完一张卷子……

 “我们的教育就像一场春雨,悄悄地潜入孩子们的心间,滋润心灵。”何一红说,如此,每个孩子亦能渐至佳境,充满自信,相亲相爱,携手共进;以坚实的步伐留下了让母校引以自豪的足迹。如此,老师心无所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