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本网独家 >

​李文长:校长领导力的构建,需把握这五大行动策略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18-12-18 | 责编: 吴雨航

   中国网北京12月18日讯(记者 吴雨航)11日上午,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中国网教育频道承办的“扛历史使命、塑时代新人”第七届中国教育家年会暨中国好教育盛典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国家教委原副主任、教育部原总督学柳斌,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中国网副总裁李富根,中国网资讯中心总监詹海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李文长出席会议。

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给教育的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那么,作为校长,该如何贯彻大会精神,加强质量建设?又该如何提升领导力,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本次年会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李文长以《解读全国教育大会之校长领导力》为题发表主旨报告,与大家交流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体会,并分享了关于校长领导力建设行动策略的有关思考。以下整理自李文长教授演讲全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李文长发表主旨报告

教育新征程对校长领导力的新要求

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同时又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一次教育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加快现代化进程,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次大会具有重大意义:它开启了中国教育从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转折,开启了中国从教育的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这种转折、跨越意味着中国的教育在普及、优质、公平、法治等基本目标上有全面提升,也意味着对中小学校长的工作职责、历史使命以及领导力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必然在教育事业发展当中追求更高水平的普及,追求更加充分的公平发展,追求更加完善有效的法治化的治理体系。但是新征程更重要的内涵、更主要的任务、更严峻的挑战是质量建设,是全面提升国民教育体系的内在品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落实到广大的中小学校长的工作实际,就是要在学校的事业发展中把注意力聚焦在质量建设上,把领导力建设聚焦到办学水平上。

校长领导力建设的核心思想与行动策略

什么是校长的领导力?校长的领导力就是办学治校的能力。首先它是一种学识修养,这种学识修养涉及到教育科学理论修养、政策水平、法治意识、管理艺术和领导实践经验;其次它也是一种理想情怀,是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真诚关怀,是对校长这种职业的毕生追求;最终,校长领导力一定是行动,是一种在学校事业发展中不断改革和持续创新的自觉行动。学识修养重要,理想情怀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大胆改革、大胆创新,这是领导力建设的主要的源泉。学识修养主要通过学校管理改革创新的实践不断提示,理想信念也需要改革创新实践的长期滋养。所以,加强校长领导力建设必须立足于加强质量建设和提升办学水平的积极行动。学习贯彻教育大会精神,校长领导力建设必须围绕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聚焦质量建设的突出问题确定行动策略。

行动策略一:把握根本宗旨,坚持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必然是质量建设的核心内涵与本质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就是要始终着眼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以立德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采取综合措施,彻底消除功利主义的广泛影响,尽快扭转唯考分、唯升学率等不科学的价值追求与评价导向,使学校事业发展聚焦教学工作,使教育教学工作回归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追求。就是要通过管理创新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和一种育人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教书育人,以更真诚的情感关注学生成长,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课,认真批改作业,精心组织各项教育活动,多给学生一份关爱与微笑,立德树人必须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育质量也只有这样才可能一点一滴的逐渐生成。

行动策略二:聚焦工作重点,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向哪里深化?答案非常清楚,教育改革一定是向教学领域深化,教学改革的深化方向一定是课程改革。教育改革千改万改而最终必须落实到课改。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这是教育质量和培养目标最集中的体现。所以教育教学的改革工作重点一定要高度集中到课程改革。可以认为,在校长的领导力体系当中,教改或课程改革领导力是最具专业性也是最具有实践意义的构成。

在实践中,首先要有大视野。就是要高度关注和深刻领会国家关于课程改革的整体设计与政策精神,始终把握课改的正确方向及价值追求;同时,要综合设计、整体布局。就是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统筹设计学校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的系统改革,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可靠的制度与资源支持;就是要充分激发调动广大教师关注课改和参与课改的工作热情,切实发挥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主体作用,这是一切课改成功的基础性条件。

行动策略三:把握发展趋势,重视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教育教学组织方式、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产生了全方位、系统性的影响。因此把握当前的发展趋势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以信息化推动教学改革,以信息化推动质量建设的意识,加大有关工作的力度。

所谓重视,就是要强化思想认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信息化推动教学变革创新,以信息化促进质量建设的基本战略;就是要有大格局,即要有技术理念,同时也要能跳出技术理念。要着眼于未来学校和智慧校园的整体格局,着力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组织新模式的建设,真正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就是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在日益信息技术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和净化心灵的价值目标得到统一实现。

教育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系统创新带来了其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但同时可能给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比较直接的,例如在校园如何管理学生的手机,如何管理和净化校园网络信息等。当然,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在日益信息技术化的背景下,教育的价值目标如何全面实现。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更有知识,在这个层面上,现代信息技术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空间和机遇,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魔力。但是教育进一步的价值和追求是增长人的智慧,培养人的道德。智慧需要基于知识,也需要超越知识的系统的科学的思维训练;道德也需要社会实践的长期的积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的感应和心灵的交流,需要通过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多彩多样的人际关系才能得到提升。因此,面对日益信息技术化的教育教学过程趋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有效启迪学生的智慧,如何有效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新问题。

行动策略四:健全诚信体系,培育育人生态

我理解,教育生态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氛围,这种文化、氛围是强大的教育力量。如果说,目前我们的教育生态还存在一定缺陷,缺乏健全的诚信体系恐怕是突出的问题之一。诚信缺失,这是影响当前教育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难以深入下去的深层原因,也是教学管理和质量管理难以严格规范的内在病理,因此在教育生态中急需加强教育诚信体系建设。

这需要校长们积极行动起来,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担当,从教育自身做起,加快构建诚信体系,净化教育生态,以教育诚信建设带动社会诚信体系发展;就是要将诚信原则贯穿于教学活动和考试评价等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监督惩戒制度并落实到学校组织管理的各个环节;就是要将诚信作为人才培养中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诚信教育融合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大力培养重诚信、讲诚信的一代新人。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在社会诚信体系全面完善之后再回过头来考虑或者建设教育诚信体系,这种思维或工作设想不符合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定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我理解,教育先导性极其重要的内涵就是要引领社会风尚发展,引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行动策略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质量建设,关键也在教师。全国教育大会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各位校长作为教师队伍的领导者,因此也一定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中,也可以借用现在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即“放、管、服”统筹协调的工作思路来明确行动路径。“放”可以理解就是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广大教师在质量建设、人才培养当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条件和提供空间,放手发挥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管”就是要规范管理,一方面要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落实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同时,也一定要按照教师工作的特点,在考勤、考绩、以及资源配置上充分照顾到教师的工作特点,充分体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内涵。“服”是指校长一定要强化对教师的服务意识,自觉开发各种资源,积极搭建多种平台,为广大教师排忧解难,为广大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热情服务。

教育质量建设千头万绪,但能找到一条线贯穿始终,就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所以我们说,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一所学校的事业发展状况是决定于学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和精神状态也是一个校长领导力发展水平如何的核心标志。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基本精神,可以确认,质量建设是长期的战略主题,努力办有质量的教育是广大校长办学治校的中心任务。学校的一切改革创新必须始终围绕这一战略主题,校长领导力的所有建设行动也必须聚焦这一中心任务。如何行动,这需要在尊重普遍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校的工作实际进行统筹设计,寻求各具特色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