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好教育专访孤独的阅读者葛旭:提供人文通识博雅教育工具化的平台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18-12-07 | 责编: 段留芳

中国好教育孤独的阅读者葛旭:提供人文通识博雅教育工具化的平台

中国网讯 2018年12月12日,中国网教育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办中国网中国教育家年会暨2018年度“中国好教育”颁奖典礼。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好,这里是2018年度“中国好教育”的采访现场,在我身边的是来自于“孤独的阅读者”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葛旭先生。恭喜您获得了“2018年度影响力在线教育品牌”这个奖项,先跟我们中国网的网友介绍一下这个品牌吧。

葛旭:我们是一个提供人文通识博雅教育工具化的平台。所谓「工具化」,指让历史学、政治哲学、哲学、社会学,这些一般被认为是没有用的知识变得有用。举一个例子,大家觉得学历史是什么?是记一个年代,记一个人名?主持人我问您一个问题。

主持人:您说。

葛旭:您看到的历史书,您想一下,这些东西有多少是一手的材料?

主持人:一手的材料,那可能就不一定了。因为历史都是人写出来的。

葛旭:对,历史都是人写出来的,这是关键点。所有的历史材料都会经过历史学家去进行搜集和勘误然后把它攥写出来,这意味着当我们去研究历史的时候,我们其实做的是信息管理这样一件事情。当我们去研究心理学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它是算命的,或是催眠的。但实际上在商业领域里面,心理学是营销、是市场的一个根基学科。

所以当我们把这一步迈出去的时候,这些通识的教育,它们是可以有一定的方法去进行「工具化」的。只不过让它们真正有用、让它们真正成为学生本能地去把这些东西应用起来需要很复杂的一个过程。尤其是,我们是在线教育,学生们在屏幕的另一端,我们不能面对面地交流,也不可能盯着所有人的眼睛去说话。在线教育其实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学生们经常会在教育者的眼睛里变成一串一串的数字,变成一块一块的模板。如何去把这些活生生个体的喜怒哀乐通过我们这个小团队的形式展现给我们好几万的成员,如何让学员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所看到的这些无用的知识最后转换成真正有用的知识,这个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我们也正在一个一个去进行逻辑化梳理。

主持人:现在是互联网和AI都在蓬勃发展的时代,它对教育机构会有颠覆性的改观吗?

葛旭:回答这个问题得分两面说。

第一面:所谓AI,到底是什么样的AI。它有两种,这我一会儿稍微展开一点儿。

第二面:所谓的教育机构,到底提供的是哪种教育。

这样的话,其实我们有四个选项,这四个选项交叉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一」AI,所谓的人工智能,有两种思路。

①我们现在最常见的AI是指对人类以前做过的行为进行数据搜集,即我们所说的大数据。换句话讲,此时它只有人工没有智能。

因为它是把人们做出来的行为进行数据统计和概率计算,然后得出历史上曾经有多少人这么做过。很多股市里面就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技术。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一百年人们是怎么做的,现在做出的决定就是根据过去的一百年人们的习惯得出的。所以本质上这种机器学习或者人工智能它并不知道为什么曾经这些人做过这件事情。换句话讲,这种人工智能只是把人类行为用更快的速度给放大了。也就是说,当人做善事的时候,这个是放大效果。反过来,如果人们做恶的时候,它也是放大效果。这条路在我个人眼里是走了一个完全错误的方向(我个人的观点比较激进)。

②另外一个我认为应该是正确的道路,或者给人们会带来更好结果的是一条反过来的道路:人工智能不是以归纳人类经验的方式而是演绎人类逻辑的方式。

什么叫演绎人类逻辑呢?即当我们说一个观点的时候,实际上是有很多隐藏假设的,隐藏了很多我们约定俗成的东西。比如说“学历史没有用”,这个时候心里面已经假设了这个“用”是指挣钱。其中,“学历史没有用”这是一个命题。在这个命题中,“有用”指的是挣钱,“历史”指的是事实类知识。“有用”和“历史”拆成了两个小命题。这样你就会发现这些命题可以不断的解析成越来越简单的命题,当它足够简单的时候,这种命题是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如是、否、非、包含等。此时机器就能够去进行计算了,它也就具备了人类的理性。而你会发现人脑实际上是有容错功能的。当你把一个事情展开之后,其中任何两个小命题如果出现逻辑矛盾的话,机器就崩溃了,机器会说这不对,但人脑会说“差不多”,“你懂的”。

所以,你会发现这条道路上人工智能突破起来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这其实跟我国的商业环境也有关系,比如短钱、快钱等等。我们都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发展中国家肯定需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但是从长远来看,我还是比较担忧的。如果继续走大数据的道路不是好事情。这就是人工智能的两种思路。

「二」教育者他提供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一般来说,教育者是教给学生一些东西,不一定通过上课。这些东西大体上分为四种:

第一种:事实类知识。比如德国在哪一年发生二战的,它里面涉及哪些具体事实。

第二种:概念类知识。比如德国为什么发起二战,是否有经济学的考虑,是否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考虑,这些对应的都是人类学科成体系的知识。

第三种:程序类知识。比如当你作为一个不知道这个事件的人,告诉你第一步应该从哪入手,第二步应该怎么做。

第四类:元认知知识。比如我以前以为是那样的,现在觉得是这样的。中间的这种差别,我有什么样的提升,这是我对我自己的提升。

知识类别分好了,你会发现:

如果我们所谓的教育机构只是提供事实类知识的话,那么大量的人工智能就可以完全取代教育机构。不用人工智能,谷歌、百度现在就可以完全取代。

如果我们所谓的教育机构提供概念类知识的话,假设人工智能走的是人类归纳的路线时,人工智能只能告诉学生们事情的结果,而教育者则能告诉学生们一方面要看哪些数据,但一方面也要保证人类理性的存在,即应该怎么去分析,这个是机器管不了的。比如说,历史上有这么多人对一件事情有看法,难道多数就是对的吗?答案是不一定。

所以从这个角度,

如果一个教育者对学生提供的帮助是概念类的知识、程序类的知识,并且把他们放在一起能够应用到分析具体的事情上,不一定要历史知识,可能是现在的、未来的知识,再加上人工智能的赋能,实际上教育机构是不会被颠覆的,而是与AI强强联合的结果。让我们接触和处理信息时更加准确,更加理性,让人变得更善良。

但如果教育者提供的仅仅是事实类知识,而人工智能那边又把海量的有用、没有用的信息全都堆在你眼前时,就会觉得陷入了一场混战,非常混乱。就像我们现在所谓的中产阶级的焦虑、年轻人的迷盲、佛系青年的出现。

这个是我的答案,教育机构是否被AI颠覆取决于这两方面分别是哪一方面。

主持人:我觉得您真的是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我们的采访就到这里结束了,再次感谢您。

背景资料

孤独的阅读者简称“孤阅”,始于2014年,是一家致力于人文博雅教育的文化传播公司(北京不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意在搭建知识结构,重塑思辨体系,提升外语能力。其教育理念是坚持把“人”作为最终目的,用一切教育手段让「知识有用」。目前拥有一个学习管理系统,四个一站式项目,五种课堂形式,近二十位教书先生,累计学员十万余人,学员年龄跨度从十五岁到七十岁,这些学员几乎横跨了所有专业、职业、行业。四个一站式项目:

一个通用工具项目: Porta。三个学院:

燎原学院(Ignis Doctrinae)万国学院(Respublica Linguae)

格致学院(Regnum Philosophiae)这四个项目围绕“教育不等于教学”的教学理念,从“知识”、“思辨”、“语言”三方面出发来设置课程。知识环节在于用人文领域最为根基的历史学、哲学、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打造后续应用学科的强大根基。可直接为商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提供深刻的认知和研究基础。

思辨环节在于整合复杂现象背后的普遍结构。指数级提高工作和学习和工作效率。此环节将直接作用于人际关系网组建、职场规划、学术研究效率。语言环节的课程设置,严格参考 ETS四十年的语言学和考试学研究成果中的精华部分。过千页的英文材料配备看齐英美大学本科学术水平的标准中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提高规划。

但这些课程仅仅是教育手段之一,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五种课堂形式:

讲述课堂、翻转课堂、圆桌会议、虚拟办公室、项目制学习。这些知识与技能看似无用,实则威力无穷。因此孤阅教书先生们希望借助互联网与资本的力量,拆掉知识门阀的城墙,让中国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拥有和英美大学一样的教育资源,能打破短期功利的魔咒,对抗国内普遍以考试为导向而并非以知识为导向的坏习惯。他们会用最严厉的态度与最苛刻的标准尽力让学员们成为他们期待的样子:“可以不博学,但必须保持对无知的警惕;学会独立思考,同时又善于聆听;成为一个坚定、理性、善良的人。早日离开孤阅,去寻求最美丽的知识与世界,从眼睛里绽放出光芒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