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成都职院驻村扶贫教师张明:为村民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小野 | 时间: 2018-12-03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12月3日讯(李小野)一年来,无论阴晴雨雪,总有一个年轻的身影行走在村庄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乡亲们见了他会上前打声招呼,热情地唠上几句家常,这已经成为村里大家最熟悉的场景。这位青年就是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选派到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俄尔彝族乡洼铺子村的驻村扶贫教师张明。

image.png

2018年1月25日,张明肩负着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使命来到高原藏区。“我在拉萨工作一年,在重庆奉节县做过三年村官,现在来到洼铺子村,感触很多,压力也很大。”在村里的这一年,张明用实际行动回答:真心为民、真情帮扶、真诚干事,创造性开展扶贫工作,通过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爱心扶贫模式,通村路修好了,致富的门路找到了,村民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了,洼铺子村的面貌有了极大改观。

掌握村情民意 夯实发展基础

洼铺子村距九龙县城130公里,是藏区中的彝区,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245户,998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41人。

image.png

张明把自己看作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做自己的家,克服了高原气候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十余天时间到全村245户村民家中入户走访,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愿望;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张明不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的掌握了洼铺子村的村情社貌。

洼铺子村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但村上却一直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每逢红白喜事、逢年过节开展活动只能在挤在狭小的院坝里。张明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和村上第一书记商量“现在大家都喜欢跳广场舞,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全村都要来参加,村上能不能想办法找块地建一个活动广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家一致同意新建一个文化活动广场,在张明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援建的文化广场将于今年年底完工。

image.png

作为一名老师,张明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洼铺子村的小学生都在九龙县俄尔乡彝族中心校读书,张明经常到乡小学看望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学校操场因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已经坑坑洼洼,“夏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上体育课即不方便,也不安全。张明积极向学院汇报建设方案,经过一个月的施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援建的多功能运动场已经投入使用,现在小朋友们白天在操场上开心的运动做游戏,晚上师生们一起欢快地跳民族舞蹈。11月还在新修的运动场举办了为期4天九龙县第十三届园丁杯篮球赛,丰富了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洼铺子村经常停水停电,很多基建设施都不完善,为改善硬件设施,张明和村干部多方努力,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政策,新修通村路、通组路、联户路共8.3公里,完善了饮水灌溉设施,经过一年的努力,洼铺子交通方便了,村民灌溉有了稳定的水源。

改善环境 建设美好文明乡村

张明通过走访发现,村上很多村民都建有卫生间,但是不能使用。为了使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张明和村干部积极向县级相关部门争取了第一批太阳能热水器38台,并向乡上争取了泥沙、瓷砖等配套材料,和村干部一起为38户贫困户安装上太阳能,在卫生间贴上瓷砖,接通水管,现在很多村民都能用上干净整洁的卫生间,洗澡也比以前方便多了。

image.png

村民因为历史原因,经常人畜混居,容易感染疾病;在客厅加一个火塘烤火做饭,这些习惯虽然方便但既不卫生也不安全。为了使村民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张明和村干部经常到村民家里宣传健康安全知识,经过努力,很多村民把火塘搬进了厨房,把牲畜单独圈养起来,饮食健康了,院坝的环境也卫生了。

image.png

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张明向学校申请,为村民捐赠了10套沙发、38套茶几、38套电视柜,并使用师生捐赠的爱心资金为全村245户村民购买了扫把、簸箕、洗衣粉、肥皂等卫生清洁用品,引导村民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文明生活习惯。

村上的环境治理最终还是要靠制度保证,为引导群众进一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张明和村干部共同建立了洼铺子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坚持每月、每季度检查评比,通过一年的努力,彝家新寨变的更漂亮了,村民的家里也更加整洁了,村上的道路变得更加干净了。

“两个一百” 发展产业破瓶颈

洼铺子村农业种植以土豆、玉米为主,养殖以土猪、土鸡为主,零散、没有形成规模。为改变全村无支柱产业、群众没有稳定增收来源的贫困现状,张明和村干部召开干部群众大会,群策群力,讨论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两个一百”产业发展方向,即种植油菜一百亩、养殖黑猪一百头。

image.png

为了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今年8月份张明到村民家里挨家挨户算经济账,“一亩地,种玉米土豆收入也就几百块,还要扣除人工肥料等等,把土地租给村上种油菜,菜籽油的销路我来联系,每亩地每年给你租金600元,还请你来油菜基地务工,怎么算都比你种玉米土豆划算。”洼铺子村在8月底种植油菜120亩,长势喜人,扣除合作社的成本,每年村集体经济预计可实现收入2万元。

短期靠养殖、长期靠种植。为发展土猪养殖,张明和村干部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50万元,在洼铺子村建设圈舍40间。为了确定养殖品种和规模,张明向周边乡镇多方学习,现在已经养殖彝香猪60余头,后续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贫困户还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参与养殖场发展,村民从务工费、投工投劳、入股分红、集体收益四部分实现增收。张明和村干部还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将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九龙县的农业公司,村上每年可保底分红5万元。

扶贫扶智 坚定村民脱贫信心

“各位乡亲,大家好!我们今天先来学习自我介绍,我叫张明,来自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一名驻村教师,下面请大家进行自我介绍”;“我叫马海阿卡,来自九龙县俄尔彝族乡洼铺子村.....”伴随着普通话的学习培训,洼铺子村的农民夜校开讲了。

image.png

张明说,在这里推广普通话有很多实际困难,但必须要克服,因为这对村上长远的发展很重要。在国家第21届普通话宣传周,张明在乡中心小学和洼铺子村开展了以“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为主题的推普周活动。30名同学参加了演讲比赛,从感恩父母到寻找梦想,从珍惜时间到自强不息,同学们思维活跃、字正腔圆、充满感情,通过演讲比赛表达了对父母、老师的感激之情,对放飞梦想的憧憬期盼,对祖国民族的热爱自豪。

image.png

推广普通话只是农民夜校中的一个缩影,张明还把农民素质教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田间地头变“微课堂”。通过这种灵活小微的授课模式,洼铺子村农民素质教育活动已举办10余期,培训人数达400人次,村民的文化素质、对国家政策认知、种养科技素质、文明乡风等素质不断提升。

张明通过考察县情,做好学院的“桥梁纽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九龙县建立了旅游培训、创业培训、电商培训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并帮扶九龙县建设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从资金、物资、技术、教育、文化、产业等方面助力九龙县拔穷根、克堡垒。张明还积极为洼铺子村争取帮扶资源,同成都市青白江区、四川音乐学院等帮扶单位联系,凝聚帮扶合力。

关心教育 访贫问苦送温暖

贫困群众无小事,每次在村民家里走访后,张明都会把村民的困难记在心里。尼卜木呷瘫痪不能行走,他就向县残联申请轮椅;谢久之莫电视坏了,他马上找人来修好;给儿童发放书包文具、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卫生、给婴儿送维生素AD、辅导学生作业,逢年过节张明都会列出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留守儿童等贫困群体清单,由学院购买物资慰问。

image.png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这是张明的扶贫理念。今年还向学院申请给7名贫困学生发放了精准扶贫教育奖助资金。每次到访村民家里,张明都会详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实习提出很多建议,时间久了,洼铺子村的学生家长都会联系张明,小到作业不会做,大到报考志愿找工作,村民们都十分乐意听取张明的意见。

“既要仰望头顶的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到洼铺子村的“辅导员”,驻村一年来,张明人到位、心到位、行到位、扶到位,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改变了洼铺子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和村民一起为洼铺子村的美好明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