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本网独家 >

名校规模过度扩张的路子该叫停了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梁华和 | 时间: 2018-11-21 | 责编: 曾瑞鑫

教育部早年就制定出台过中小学办学规模标准,但这个标准是非强制性的,因此各地并未严格执行。

近年来,一些城市中小学校,特别是当地的名校,都在走不断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的路子,三、四千人的小学很常见,六、七千人的中学也不为奇,而当地政府及其教育部门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并将此做法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加以推广。

那么到底走这种发展的路子可行不可行呢?笔者认为,弊多利少。其理由如下:

强了一家,弱了一批 伤害均衡

众所周知,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教育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教师资源,其质和量都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极力加强某些学校,必然会导致另一些学校更加薄弱,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优质"学校选择教师一般都是当地比较优秀的教师,"优质"学校集中了当地优秀的教师资源,造成了其他学校优质师资的流失。这将加速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其结果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强了几所学校,弱了一批学校。

正是因为中小学教育的不均衡,异常择校问题愈演愈烈,给家长和社会带来诸多负担和矛盾。

与邻国日本比较,日本小学规模严格控制在12-18个班,每班35个人;初中控制在24-36个班,每班40个人。教师在区域内每五年轮岗,校长则每六年跨区域轮岗。因此,在日本小学和初中基本上没有择校问题,学生都是就近上学。

校门口交通拥堵,"小饭桌"生意兴隆 会引发社会问题

纵观一些城市规模大的中小学,由于生源覆盖范围广,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离家较远的学生家长不得不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因此这一时间段的学校门前一片混乱,交通拥堵,接送学生困难,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离学校较远的学生,很多家长中午接送困难,因此孩子又不得不在学校周边的"小饭桌"解决午餐问题。如今,凡是规模较大的学校周围,"小饭桌"生意兴隆,一个孩子午餐加上午休每月至少得花费一千多元,如果再加上车辆的接送开销,对于普通人家而言负担不可谓不轻!除经济负担外, "小饭桌"的食品安全也令人忧心,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让家长不放心,但是苦与无奈。长此以往,有可能造成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

学生多空间小,文体活动受限 素质教育难施展

除少数新建的学校外,大部分在原址改扩建的学校,普遍存在校园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易补的是校园建筑面积,难改的是校园活动场地。当前大多数规模较大的城市中小学校都存在生均占用校园面积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问题。因此,造成校园文体活动受到限制。国家规定小学生每周四节体育课,试想三、四千学生只有一个标准运动操场,体育课如何开展?只有一两个舞蹈教室学生如何训练?校园除了硬化的道路,没有绿地,没有花园,学生在校园里闻不到花香,听不到鸟语,能看到的只有钢筋水泥建造的冰冷建筑物,环境育人的功能消失殆尽。各项素质教育难以拓展。

管理效能低,教研活动难 优质难"优"

按照管理学的观点,管理层级越多,管理效能越低。就学校管理工作而言,如在管理方式上不及时改变跟上,学校规模变大,其管理效能必然降低,特别是对学校教研活动效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中小学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研究对象就是教材和学生。目标就是运用教师的集体智慧,把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实施高效的课内、课外教书育人工作。其方式就是优秀教师指导引领,开展以学科为主的教学研讨、理论研讨、教法研讨、教育对象研究等等。就教法而言,更多的是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需要悉心领会,反复实践才能掌握,有时甚至需要有经验的教师手把手地教。

规模大的学校,有的学科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教研活动既难组织,也难让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充分交流。就如开大会和小型座谈会一样,大会只是听听个别人的发言,更多与会者难以参与,就不易上心,而小型座谈会则需要每个人发言,你就得认真思考。所以一般而言,人数多,教研活动质量就会降低。

饼子摊薄,优质难优。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要尽快出台有力措施,严格控制中小学办学规模和班级学生人数,实行区域内教师、校长一定期限内的轮岗交流制度,而不能走不断扩张的路子。

作者:梁华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