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走近科成“蓝桥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团队 感受无限可能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小野 | 时间: 2018-11-15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1115日讯(李小野)今年5月,第九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方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的4000多名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学生展开激烈角逐。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系学子以四川省省赛一等奖的成绩入围全国总决赛,并最终取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image.png

自2010年以来,“蓝桥杯”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9届,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在内的全国1200多所高校参加,累计参赛人数超过20万人,IBM、百度等知名企业全程参与,是国内权威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专业赛事之一。

练习是成功的诀窍 坚持是成功的秘诀

“练习!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在训练之余,也常常将闲暇的时光利用起来,不停地加大练习力度。”科成计算机系“蓝桥杯”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获奖团队成员纪彦烈同学说,这就是团队能在“蓝桥杯”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诀窍。凡事皆需日雕月琢,驰而不息,要经风雨才能成大树,要历百炼才能成刚;凡成事者必有所持,必有所念,坚持,正是成功的秘诀。

image.png

在训练期间,他们是这样一支竞赛队伍:晨光熹微之际,迈开步伐,勇敢前进;夜幕四合之时,挑灯夜战,积土成山。不停于生活琐事的阻挠,不忧于外界娱乐的纷扰,始终如一地以学习为中心,追念心中所想,守其初心,护其赤诚,一步步靠近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奖杯。

“为了更好地夯实基础,提高实战水平和应赛能力,我们不断加大平时的训练难度”。纪彦烈与团队在比赛之前,就开始为此筑建“地基”。平时训练到位,就能做到临事不惧,从容地制订对策,妥善处理。苏轼说“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纪彦烈与他的团队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练兵千日,锻钢成刃,势如破竹,直指冠军。 

“父母对我有养育之恩,是他们赐予我生命,抚养我长大,护佑我成长;老师尽心尽力地传授知识于我,不仅在学业上帮助我,在道德建设与为人处世上都给予了我许多帮助。”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纪彦烈首先想到的是感恩父母、老师和同伴之情。平时训练中伙伴的互帮互助,互相理解,困难时的雪中送炭,以及研讨时的锦上添花,都让他历历在目,感激不尽。对纪彦烈而言,这次比赛,不仅是创造了一次辉煌的胜利,更缔造了一辈子的友情。

比赛是积累与勇气 也是合作与支持

本次“蓝桥杯”大赛中,1人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人获得省赛一等奖,2人获得省赛二等奖 ,2人获得省赛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只是一个缩影。电子科大成都学院计算机系近年来学科竞赛氛围越发浓厚,揽获了各种奖项。

ACM程序设计大赛学校连续两年获得亚洲区域赛资格,并且多次获得四川省ACM程序设计大赛省赛三等奖;第八届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165人参赛,1人获得全国二等奖,有18人获得全国三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1支队伍获得省赛2等奖,1支队伍获得省赛3等奖,1支队伍获得全国总决赛2等奖,1支队伍获得全国总决赛3等奖;第十四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1支队伍获得省赛二等奖;第十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1支队伍获得全国三等奖。

“学科竞赛是对自己学习的阶段性总结和验证。比赛的成功来自于积累,来自于勇气,来自于合作,来自于支持。竞赛不仅为扬名,更是为自证。”面对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计算机系系主任白忠建显得格外低调诚恳。他说,优异成绩来自于学院常年的耕耘和自身不断地进取;学院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是计算机系开展学科竞赛的后勤保障。计算机系根据比赛的不同类型,分别由专职老师和06工坊牵头,组建教练团队,提供训练场所,搭建训练所用信息化平台,资助参赛经费,整合合作企业资源,为参赛学生提供支持。

如此重视学科竞赛,是因为计算机系认为学科竞赛为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和解决复杂问题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白忠建说,参加学科竞赛,可以验证学习是否有效、有成果,同时还能面对一些切合实际的复杂问题。在求解这些问题时,要求主动运用所学甚至未学的知识,对学生获取知识、资源的能力是一种锻炼。此外,还能使学生优选、优化已有的解决方案,甚至能进行创新创造,这对计算机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