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本网独家 >

校企联手对接精准人才 助推“中国速度”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18-11-07 | 责编: 吴雨航

中国网11月7日讯(记者 曾瑞鑫)“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新增2.9万公里,达到 15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新增1.1万公里,达到 3 万公里, 2017年-2022年新增营业里程将超过6000公里,2022年城轨总投资额度在5万亿左右。轨道交通产业呈现出全球化、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的特点,轨道交通产业的大发展带来了铁路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也对安全、质量、服务等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铁道”)深度融入产业,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融入到轨道交通产业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服务中国制造2025贡献力量。

对接产业核心技术 助力“中国智造”

高铁驰骋,横贯东西,离不开一个核心器件——牵引变流器,它是高铁的“心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洲所”)旗下时代电气,是我国唯一一家全面掌握了这种变流器全套技术的高新企业。

多年来学校紧跟该企业技术发展,参与了企业该核心器件的技术和产线升级的全程,使人才培养嵌入到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制造产业领先核心技术的源头。

2010年,时代电气牵引变流器核心器件生产线项目开始启动,产线升级随之而来的是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项目部门总经理助理舒利辉想到了“湖南铁道”,时任学校教学副校长的杨利军与企业一拍即合,双方根据企业产线建设与生产需要,成立了三个学徒制订单班共120人。在随后的学员选拔、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过程中,企业方均深度参与,真正实现了全过程共同培养。订单班的学员则全过程参与了该核心器件生产线的设计、建厂、设备安装调试、产品试制、正式投产全过程,在培养过程就逐步成长为一合格的技术工人,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为时代电气输送了360名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共同培养,他们都已经成为“中国智造”的现代产业技术工人。据统计,毕业于湖南铁道的班组长等一线骨干占到项目部门的30%,一线操作技术骨干达到60%,更有不少人逐渐成为中高层管理和技术专家能手。

2017年8月18日,中国中车在北京对58名员工授予“高铁工匠”荣誉称号,学校优秀毕业生,时代电气员工刘少杰获此殊荣。刘少杰感慨说:“生产线有299道流程,每一道都不容失误,我们要坚持工匠精神,做到精益求精,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让高铁跑得更快,更稳定。是学校和企业当年的共同培养为我打下很好的基础,让我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件事,认真做好每次操作……”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全校所有专业中,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订单式”培养,为行业的发展精准培养定制人才。学校在2018级新生中已经分别与“中车株洲所时代电气”“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订单班,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近三年合作开办“全订单”“半订单”等多种形式订单培养班共计148个,订单学生达6000余人,“订单培养”学生覆盖率比例达74%,更多的订单班正在持续组建中。

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 助推“中国速度”

2014年4月29日,长沙市首条地铁线路的首班列车缓缓开动,标志着湖南省正式驶入地铁时代。驾驶首发列车的匡丽平是一位90后女司机,毕业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她凭借标准化作业和良好精神风貌得到添乘领导的高度评价,也给了长沙市民大大的惊喜。当她被问及“女孩子驾驭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是否会有些紧张”时,她自信地告诉记者,“虽然刚毕业不久,但经过在学校和地铁公司交替进行的扎实专业学习和严格技能训练,完全有能力有信心为市民的出行保驾护航!”如今,她已安全行车15086公里,成为长沙地铁的“司机元老”,也是19名司机队长中唯一的一名女队长。

不仅能开地铁,湖南铁道的学子还能维修地铁,长期以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能制造、会驾驶、懂维修”的轨道行业复合型人才。目前在长沙地铁车辆部检修车间担任轮值工程师的陈全说:“由于长沙地铁车辆是由紧邻学校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造的,因此,我们在学校学习期间会定期进入中车株机公司车辆制造现场,从对车辆的整体认知,到在车辆装配、调试等岗位的跟岗实习,使我们对车辆的总体构造、工作原理、生产工艺等有了更深入和更直观的了解,因此毕业上岗之后,面对车辆检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我们总是能迎刃而解!”2018年4月,长沙地铁运营公司副总经理彭晋明率队到湖南铁道进行教材开发合作交流时忍不住赞叹道:“湖南铁道的毕业生专业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我们机务员工中有一半以上是湖南铁道的毕业生,4个乘务车间主任中有3个毕业于湖南铁道;19个司机队长中有15个毕业于湖南铁道!”同时他还表示,长沙地铁将继续加强与学校的合作,计划每年从湖南铁道招收约200名学徒,校企协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产品创新等,合力开创共建、共享、共赢的新局面。

自2002年开设国内首个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以来,学校已与全国30余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展开校企合作。在前期校企双向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学校通过专业与岗位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标准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融合、课堂与车间融合、知识与技能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五对接五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培养了4000余名高端技能型人才。“可以说,有地铁的城市就有我们的毕业生。”学校校长方小斌自豪地说。

把握职业教育规律 助造“大国工匠”

“学校有一批技术精湛、学识扎实的好老师,我最基础的知识都是在学校学习的,尤其是系统知识的延伸学习,对我影响很深,姚和芳教授当年给我上课的内容,到现在我还会拿出来教给我的学生……”学校优秀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中车“高铁工匠”谢光明在返校的报告会上如此感叹。

谢光明目前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机车事业部担任铁路机车电气装修工。近年来,他连续六年获中车株机公司技术攻关一等奖,先后获得“中国中车资深技能专家”等荣誉称号。所谓名师出高徒,学校能够培养出像谢光明这样的大国工匠,得益于学校一直以来实行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即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师资结构优化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双师教师培养工程、全员培训工程、国际化人才工程,建设“五支队伍”即名师大师队伍、专业群与专业带头人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打造了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二级教授3名,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名,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1名,教育部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等;国家教学团队两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引进了中车株机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索建国等10多名知名专家担任专业企业带头人;聘请了100余名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合作建立了文照辉技能大师工作室、段树华名师工作室等12个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

“看到那么多先进的实训设备,当时的我十分兴奋,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瞬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对未来信心倍增。”学校2010届优秀毕业生、全国铁路五四青年奖章和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廖胜利回想第一次走进实训室的情景,仍然感慨万千。“第一次上岗我就倍感亲切,因为我所操纵的机车设备和我在学校实训时接触的机车模拟驾驶操控台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廖胜利现任南昌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向塘机务段指导司机。毕业四年后就获得江西省2014年“振兴杯”职业技能竞赛电力机车项目第一名;随后又荣获江西省“最美青工”、“江西省技术能手”、全国第二季“最美青工”等荣誉称号。

廖胜利的成功源于学校历来对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高度重视。要提升实践技能,光靠书本理论知识还不够,必须要“真刀真枪”上阵,于是,学校实训室及企业生产车间成了湖南铁道学子的“练兵场”。学校与铁路局、站段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实训、实习项目的研发,探索共建“校中站”“站中校”。近五年,共建共享型校内实训室36个,新建长沙南站等42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拥有轨道牵引实训中心等8大实训中心,共140间实训车间(室)。主体专业的学生100%在轨道交通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社会实践。与此同时,30多家轨道交通企业还为该校捐赠或援助价值1亿多元的SS6B型电力机车模拟仿真驾驶装置等教学装备、仪器和机车。

脱胎于企业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来建设。学校正在实施三个融合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一是融入企业文化,学校引入现代企业“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管理理念,在教学、实训、生活场所全面推行6S管理,培养学生准职业铁路人的行为习惯;二是融入行业文化,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较好地感知、认同行业文化,顺利实现由在校生向行业员工的过渡,成长为受行业欢迎的人才;三是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工匠精神”对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热爱并专注自己的工作,传承传统文化中匠人“择一事,精一技,终一生”的匠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