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11月6日讯(记者 曾瑞鑫 实习记者 刘蕾)10月30日,“纪念周立波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湖南省益阳市市委宣传部部长胡立安、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李春生、团结出版社社长梁玉光、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周立波孙子)、旅美作家周仰之(周立波孙女)等嘉宾出席了此次座谈会,与会嘉宾讲述了自己对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编译家周立波先生的认识和评价。
周立波1928年开始写作,1934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延安,任教于鲁迅文学艺术学院,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9年7月被选为全国文联和全国文协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了大量描写农村新人新貌的小说和散文,开创了乡土文学新主题和新风格,与同时期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赵树理并称“南周北赵”。
以周立波为代表的这一代作家,他们上承“五四新文学”,下启“新中国文学”,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饱满的理想与激情热情拥抱社会主义的宏大理想和精神追求,真实而艺术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风貌,那个时期的优秀作品共同形成了追求崇高、单纯和诗意的美学特征,包含了许多迄今仍然弥足珍贵的理想、崇高和信仰等宝贵的精神遗产。
与会嘉宾还围绕周立波的孙女周仰之女士出版的纪念祖父的两本著作《人间事都付与流风》、《梦思故国静听箫》展开了讨论,对这两本著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真实还原了周立波的一生,包括革命经历、写作历程、家庭情感等多个方面,对研究周立波价值巨大。这两本著作的责任编辑、团结出版社社长梁光玉认为,这两本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周立波年轻时对革命的向往与选择:怀抱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投身于革命;可以了解周立波一生坦荡、真诚,文学成就达到了当年的一流但从不诋毁别人,有自己独特的做人风格。他提出,研究周立波应不止于“优秀作家”这个称谓,我们要从精神文化传承的角度来发扬、传承。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介绍,为了纪念周立波先生110周年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不仅再一次推出了《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的单行本,还将《暴风骤雨》纳入了“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中,以提升这部经典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度。新版本推出之后,广受好评,已经加印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