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云桥学院与教博会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11-06 10:00: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段留芳

《  云桥学院  :农村教师与师范生专业互助成长》是第三届教博会的SERVE  获奖成果之一  。它将高等师范院校导师、师范生、区域教研员、一线学科教师、农村草根明星教师以及基金会志愿  者等多方力量结合起来,依托移动互联网建立全程陪伴式的云端学习模式,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师提供职前职后一体化专业发展的互助平台  。

第一部分 项目 内容 与SERVE 的联系

1、 云桥学院的价值理念(V)

1.  移动互联对农村教育的变革与重组

农村教师专业素养的优质发展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前提。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农村教育借助网络技术实现变革。如肯尼亚的桥梁国际学院,通过系统课程设计、学校管理和本地教师培训,将世界级的优质教育带入了贫困社区。而随着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和移动网络的发展,农村教育的学习环境由单一网络进一步演变为在线与移动结合的移动互联模式。这为学习的泛在化、碎片化、及时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为农村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提供了新思路与解决方案。因此,云桥学院将移动互联技术引入农村教师培训,实现农村教师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的深度融合,重组职前职后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

2. “新同学制”的建立:农村教师与师范生

移动互联技术为不同社群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因此,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群体在移动互联环境中能够实现无阻碍的互相学习,成为新同学。作为在职教师,农村教师在教学实践上积累了更多的方法与经验;相较之下,师范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则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基于此,“云桥学院”将农村教师与高校师范生连接起来,建立“新同学制”的专业发展模型。如图1所示,农村教师作为学习者,师范生作为陪伴者,实现两者在经验、技术、认知、职业认可与倦怠等方面的良好互补。

“新同学制”的建立,不仅为农村教师打开信息化发展的新渠道,还为高等院校师范生提供了服务于中国最渴求教育资源的偏远贫困农村的机会,使他们具备了职前职后一体化专业发展的鲜活体验,增强职业认同感,为农村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新思路。

图1 “云桥学院”新同学制的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模型

二、云桥学院的解决方案(S)

1.  课程精准设计

(1) 需求调研与分析

深入了解农村教师成长面临的困境与需求是提供有效培训的基本保障。项目团队成员通过与农村教师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了其教学环境、工作需求、成长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基于回收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  了解学习者的基本信息、起点能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从而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明确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宏观定位和微观突破口。例如确定优先解决农村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理念、工具、方法上的明显弱势,项目开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技术促进英语教学能力课程》等课程。

(2)  课程制作与实现

课程共持续七周时间,每周课程由十几个数量不等的学习单元组成,每个学习单元包括七大组件:学习内容介绍、要点微课讲解、视频同步资料、拓展阅读资源、作业测试互动、评价标准、作品互评分享。

图2 “云桥学院”机制七大部件

(3) 课程上线与发布

“云桥学院”结合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的特点,为农村教师提供多种学习路径。如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网的在线端与移动端提供课程内容,利用微信公共号同步开课,并基于微课群建立即时服务渠道,实现云端泛在学习和实时服务。

2.  师范生全程陪伴

(1)  全过程学习陪伴,持续性学习支持

师范生作为助教团体,将在课程学习的完整周期内,持续性地为农村教师提供学习陪伴。从初期的培训报名、平台使用,到中期的答疑解惑、学习交流,到后期的课程回顾、任务辅助等环节,师范生助教都参与其中,为农村教师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支持。这种全过程、持续性陪伴,减少了农村教师远程学习的孤独感,迅速解决教师遇到的困难与需求,有效提高培训完成率。

(2) 即时性答疑解惑,多元化学习服务

农村教师通常利用课间、放学后等零碎时间进行线上学习。若教师等疑问、需求无法得到及时回复,会导致兴趣减弱、学习过程中断、甚至放弃学习。作为及时性通讯工具,微信极大改善了交流的滞后性。因此,“云桥学院”以微信群为平台建立交互社区。师范生依据学科建立专业助教团队,并设置轮班制,时刻关注农村教师在微信群中的疑问、交流等动态,并给予即时性的解答与回复。

3. 农村教师生成内容

“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其指用户基于互联网站等平台自主创造、发布和分享数字资源。云桥学院将“用户生成内容”的思想引入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形成“农村教师生成内容”模型:发布学习任务  教师线上学习  提供资料辅助教师完成任务  师范生助教在线提供帮助  发布任务评价指标  同伴互评学习任务。

“农村教师生成”模型,是对以往接受式专业发展课程的改进,也是适应移动互联时代农村教师线上学习的模式。农村教师通过独立创造教学资源内化新知,在  实践中转化成果,在互评中实现智慧的分享与流动,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品质。

4. 数据驱动与诊断

一线教师与高校师范生在移动设备上的所有活动、学习行为、交互过程等都可以留下数字化的痕迹。整合全过程全样本的行为数据,借助学习分析技术,能够形成有效信息,客观反映教师的学习过程,诊断学习表现,呈现教师的成长效果。基于此,课程团队或授课教师可深度、全方位地了解学习者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给予教学干预,形成数据驱动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三、云桥学院的标准规则(R)

本项目成果共包括四项标准,分别为“课程建设标准”、“云端助教标准”、“内容生成标准”和“数据驱动标准”,如图3所示。

图3 云桥学院课程开发的四项标准

㈠    课程建设标准

课程建设标准包括课程定位设计、教学内容选择、课程基本构建、在线平台选择、课程技术标准五个二级指标准则。

1. 课程定位设计

(  1  )    教学内容实用完整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实用、易用且符合农村教学现状,  要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基本构建多元,由学习内容介绍、要点微课讲解、视频同步资料、拓展阅读资源、作业测试互动、教学评价标准、作品互评分享七大部件构成,充分满足农村教师的多元学习需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选择性。

①    学习内容介绍

包括课程  总体  介绍、  单元模块  内容  介绍  两部分  ,  详细说明  学习架构、内容、  活动  、  资源、  任务、评价,方便  学习者快速  清晰认知学习  流程与  要求。

②    系列微课讲解

以微课  为主体  ,  利用  短视频呈现  每节课  的知识点  (一般  不超过  3个)。主要采取  主讲人  讲解  视频录制、  讲解  资源录屏  相结合  的方式  呈现  ,  时长  控制在  10分  钟  以内  。

③    微课同步资料

每节课  程  应提供与微课对应的讲稿或文字实录,丰富  数字资源  形式,方便不

同需求的农村教师使用。

④    拓展学习资源

拓展  学习  资源是  帮助农村  教师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  载体  。  可提供与知识点相关的  学术  研究  论文  、  优秀教学案例、  实用  工具讲解  等  拓展资源,  每节课  的  拓展资源  数量  3-5个为宜。

⑤    任务讨论互动

以  单元  模块  为基础单位,  布置学习  任务  ,设计  讨论题目。  其中,学习任务的设置应  让  农村  教师自主生成教学内容,  达到内化  吸收知识点、  创造实用  教学  资源  、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目的。

⑥    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  资源  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呈现  学业表现  (  课程  成绩)  的  评价标    准,  说明评价维度  、分数等;二  是  呈现  学习  任务的评价标准,  给出分段  式的  成绩  及  对应  的评价规范  。

⑦    作品互评分享

为了  加强  同伴间的协作学习,每位  学习着需上传发布自己的作品,并要  互相评价  不少于  五位教师的作品,给出分数与意见,  以形成智慧分享  。

(  2  )    在线平台易用便捷

多数农村教师并没有在线学习的经验,加上偏远贫困地区互联网络环境仍不理想,因此课程平台要易用便捷。同时要兼顾平台与移动终端的互通性,以此减少农村教师学习时可能遇到的设备困难、网络困难等问题。

①    易注册,登录:注册信息简洁,登录入口明显;

②    易使用,不迷路:用户界面清晰,菜单栏功能清楚,操作容易;

③    易适应多终端:平台同时配备  在线端  和移动端,方便教师同步  使用  ,;

④    易无缝连接记录:多终端的  数据  应可以  实现  同步与共享,保持数据一致性。

(3) 技术指标整合统一

①    文字展示

格式统一,中文用中文字体、英文用英文字体呈现;文字以清晰为首要目标,且要点文字要突出呈现,给予学习者感官的直接刺激。

②    界面美工

界面简洁  大方,  色彩  配合  得当  ,  采用前色和后色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层次,突出文字主体并吸引学习者眼球,但不宜太过花哨以免喧宾夺主。

③   呈现  规格

微课为呈现清晰度  不低于  720  p  的短视频;其余文本、图像资源,以PDF格式为主进行上传与发布。

2. 云端助教标准

云端助教标准包括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服务时长、助教基本技能、助教工作规范、助教成长反馈五个二级指标准则。

(1) 态度与价值观

作为云端学习助教,热情高、责任心强、热爱教育事业等是提供优质学习服务的第一要素。因此,在遴选高校师范生时,要关注其内心想法和价值取向,注重公益服务。

(%1)  学习服务时长

“云桥学院”需要师范生的全程学习陪伴,对助教服务时长有较高要求。以六个小时为一个工作单元,助教需在每周承担不少于4个服务单元、共计24小时的服务工作,且需坚持七周。

(%1)  助教基本技能

①   一般信息技术能力

云端助教应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课程平台的技术支持、办公软件的熟练操作、信息化教学软件的使用等。

②   信息化教学能力

云端助教应学习并掌握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从而为农村教师的学习过程提供更精准的指导与更优质的陪伴。

(%1)  助教工作规范

①   服务时间

助教应在规定时间内全程到岗,提供每周不少于24小时的学习服务。

②   服务质量

针对农村教师的疑问应给予及时回馈和高质量解决方法,且不可忽视每一位教师的提问;针对无关信息,助教要及时干预,维护交互平台的纯净。

③   交接规范

助教交接时,上一岗需整理好未解决的问题,并传递给下一岗助教;接岗助教则需继续解决遗留问题,并关注新疑问与困难。

(%1)  助教成长反馈

在与农村教师的交流中,师范生助教深入了解一线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基于实际进行问题解决,锻炼教育实践能力。

3. 内容生成标准

(1) 教学价值达成

教学任务应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来源于实践需要。农村教师依据学习任务所生成的作评,应满足教学应用或工作使用,而非仅为学习而创作。

(2) 内容共建规范

农村教师的内容生成应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发布与分享。内容共建社区需建立一个积极向上、交流充分的环境,每位教师应尊重每份作品,不发表不良言论,不涉及课程以外的无关内容。

(3) 共享共赢机制

内容生成是帮助用户进行知识的创造与分享,形成资源的传播。农村教师需分享作品,并对其余至少五位教师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建议,达到互相促进、共享共赢的局面。

(4) 作品技术指标

①   作品内容:符合任务要求,且完整、清晰、准确。

②   作品结构: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清楚呈现作品的结构。

③   作品教学性: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经过修改或不需修改后投入实际使用。

④ 作品界面:界面清晰,配色美观,突出作品内容。

⑤ 作品技术:运用技术,与呈现的教学内容相呼应、相配合。

4. 数据驱动标准

(1)  全过程全样本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基于课程平台  收集全部学习者数据,  实时追踪学习过程,建立全过程全样本的学习数据库。这为学习群体的特征画像、学习步调的动态调整、学业表现的及时预测提供客观数据基础。

(2)  理论假说范式

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观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注重收集学习者相关的多维度信息数据,建立数据驱动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型及高校师范生成长培养模型,探究有利于学习改进的干预措施。

(3)  算法假说范式

数据驱动下的学习分析,涉及基本的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深层的算法模型。通过基本统计学方法,获得学习者基本信息;利用线性回归、聚类、社交网络、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挖掘学习者群体特征、交互网络表现、学业表现影响因子等;同时,通过神经网络、情感计算、等算法应用,建立深层数据算法库,以期构建数据驱动下的学习分析模型,形成普适的实际产品。

(4) 学习预测技术

对于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所产生的行为数据进行记录,并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指导,是大数据时代下促进有效学习的模式。基于教师的自我效能、前次任务完成表现、在线参与度等多维度因子,采用线性回归、决策树等技术建立实时的学习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知下一次教师的学习任务表现,评估可能出现的学习状态,从而及时动态调整学习步调,针对不同学习群体提供并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

(5) 学习改进干预

根据预测结果,洞察农村教师的学习变化,实时监控农村教师的动态轨迹与学业表现。并以此为基础给课程团队、授课教师等提供参考基础,便于及时为学习者进行干预,改进策略。针对于不同学业预测表现的农村教师,课程团队  或授课教师可以实施不同程度的干预手段,如深层干预与浅层干预。

%1、  实践案例(E)(4000字以内)

项目团队分别于2016、2017、2018连续三年在中国大学慕课网等平台开设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技术改进农村教师英语教学能力》、《创客与可视化编程》等专业发展课程,服务全国25个省份5300人次教师。

1. 课程完成率与优秀率

2016、2017、2018年的课程完成率约为21%、35%、60%;优秀率约为9%,23%,40%。连续三年的完成率与优秀率持续上涨,且完成率均高于全球10%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云桥学院”在培训的完成度上达到了较高水平,体现了其在助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与高有效性。

2. 学习者特征画像

(1)学习者来源分布

连续三年课程,总计有来自25个省份的5300人次农村教师参与培训学习。其中,湖南、吉林、山东、陕西、河南等地方的学习者比例较大,为“云桥学院”项目的重点服务区域。

图4 “云桥学院”农村教师来源分布

(%1)  学习者年龄分布

在参与“云桥学院”的农村教师中,年龄分布呈现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情状。其中,25岁以下占3%,26-34岁占41%,35-44岁占38%,45岁的教师占18%。

图5 “云桥学院”农村教师年龄分布

(%1)  移动互联学习经验

在参与云桥学院的农村教师中,93%从未参加MOOC的学习,仅7%曾有  MOOC  的学习经历。多数农村教师对于MOOC依然是陌生的,毫无经验。相较之下,利用手机学习的农村老师人数有些许增加,约12%曾尝试过移动学习方式,但多数仍没有相关经验。

 

图6 未参加过MOOC学习  的比例   图7 参加过手机学习  的比例

3. 学习者行为特征

(1) 学习时间偏好

基于后台数据显示与分析,农村教师在不同课程平台上呈现不同的学习时间偏好。在线课程的学习高峰为上午10点,而移动端的学习高峰是在下午 6点,具体见图8和图9。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时间形成不间断的泛在学习。同时,课程团队依据学习时间偏好,相应调整课程资源推送、助教服务答疑的时间,满足更多教师学习的需求。

图8 在线学习时间分布 图9 微信阅读时段分析

(%1)  学习投入情况

如图10与图11显示,学习者登录次数最多的时段是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但学习者在平台停留时间最长的反而是在周末。这说明,投入程度最高的学习者,通常是利用工作日碎片化时间多次登录学习,而在周末集中用大块时间完成课程任务。这些教师也是课程的保留者与坚持者,是团队应关注的对象。

图10 学习者访问人数分布 图11 学习者访问时长趋势

%1.  学习者群体形成

(1)  独自学习 vs 团队学习

“云桥学院”学习者有两种群体,其一为一所学校里1名或2名农村教师参加的独自学习;其二为一所学校有超过3名(含3名)以上农村教师参与的团队学习。其中,团队学习可分为有校长参与和无校长参与两种。依据以上群体分类及课程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团队学习的完成率明显高于独自学习;且有校长参与学习的团队又明显高于无领导的团队。优秀率也是如此,具体见图12和图13。基于访谈发现,参与学习的校长每周会和教师们交流学习内容,改变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如让学习表现优异的教师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年终奖励、将在线学习作为有效的继续教育加分等。这种团队学习的奖励机制,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的参与度。

图12 不同学习群体完成率 图13 不同学习群体优秀率

(2)  教师学习者 vs 师范生助教

“云桥学院”基于微信群联结农村教师与师范生两大发展群体,实现智慧流通。其中,农村教师为课程内容的学习者,师范生作为社区助教提供陪伴服务。根据学生人数多少,项目团队为每门课程建立了100-300人左右的多个微信群。以其中一门课的一个微信群为例绘制了社交网络图,如图14与图15所示。其中,每条线代表学习者与他人的交流,线条越粗代表与他人交流次数越多。图14中,线条最多的4人全为师范生助教,他们成为微信群中帮助教师的最重要角色。图15为教师学习者群体的内部社交网络图,可以发现部分农村教师与他人互动频繁,成为社区中另一类的学习辅助群体。

 

图14 农村教师与师范生社交网络图 图15 农村教师社交网络图

%1.  学习者评价与认可

为了了解农村教师对“云桥学院”互助成长平台的评价,项目团队对完成学习的农村教师进行了满意度与技术接受度的后测。结果显示,在满意度这一 项上农村教师平均得分为4.66分(满分5分),得分较高;而在技术接受度这一项上,感知有用性得分为4.51分、感知易用性得分为4.37分(满分5分)。这说明,农村教师对“云桥学院”的功能、学习内容、多操作使用等设计满意度高,平台易用性和有用性得到较高认可。

表1 农村教师的满意度和技术接受度


均值

方差

感知有用性

4.51

.9 8630

感知 易用性

4.37

. 92393

满意度

4.66

. 72319


第二部分 与教博会的故事

一、初知教博,幸运参与

初次知道  教博会是在  两年前  ,  那时  我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偶遇一场教育创新成果展的活动,当时活动已近尾声,只在现场快速看了  一些  展报  ,觉得  有些成果颇有新意  。

一年前,见到了位来北京出差的朋友,  闲聊时我问起  她此行原由,她再次提及了教博会。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这个活动  ,  并根据朋友提供的信息,联系了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思巧,感谢思巧向我详细地介绍了教博会的定位,以及参选项目的要求。我大致知道这几年我所做的工作是符合入选作品方向的。

自  2015  年起,   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和欣欣教育基金会合作,义务为中国偏远农村教师做在线培训,并且发挥师范生的作用,让高校导师、师范生、教研员、一线农村教师等共同合作,形成基于互联网的职前职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平台,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教师与高校师范生专业互助成长的新同学机制”。该平台在过去的三年里,已服务了  25  个省份  343  所农村学校  6000  余人次的偏远农村教师,在线课程完成率达到  59%  ,优秀率达到  39%  ,得到了很多正面评价。

有三年的实践为基础,有系列的数据为实证,有朋友和思巧的前期帮助,于是在  教博会  遴选活动几  接尾声  的阶段,我获得了一次当面汇报的机会  。  在京城怡人的五月天,我带着一颗交流汇报的平常心,来到了    教博会的组委会办公室,做了十分钟的简短汇报。郑琰老师、  马树林  老师等团队成员全程听取了汇报,我  清楚地记得郑老师的微笑和马老师的交流  :  “  这个项目是支持偏远农村贫困农村教师的培训,没有资金和团队的有力支持,  可是我觉得你在汇报的时候,一直是  笑  的,  充满激情地在介绍这个工作  。  ”  我说:  “  是的,  真的挺开心的,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农村教师,  帮助师范生成长,一举两得,这个过程各种辛苦各种不易,但是的确是挺开心挺值得  。  ”  汇报  结束后  我  没有过多地  关注结果,  很快就将这次简单而  美好  的交流,归入到了一个又一个不间断的工作文档里  。

二、结果惊喜,紧张筹备

2017  年  6  月份的  某  一天,我在外地出差,下飞机  打  开手机  ,  一条微信  跳了出来  ,是思巧  发来的。   “  孙老师恭喜你,你们的项目已经被我们推荐为  教博会的最高奖十大  SERVE  成果奖之一了,后续我会再跟你联系  要  准备哪些内容。  ”  往往没有期待的结果,得到时才更惊喜  。惊喜和感谢一瞬间涌上心头。和思巧保持着沟通,明确了后续大致的会议时间和内容后,    我和团队成员就进入了紧张的筹备期。

作为十大获奖项目之一,我知道自己要配合组委会,以最精心的准备,以最好的状态,在教博会期间将作品特色和成果展示出来。然而说实话,我从没想到工作量会如此之大。作为一个小型的教育公益项目组织团体,面对教博会详尽的活动安排,细致的活动要求,丰富的活动形式,高质的活动要求,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    咋整,是没有退路,也不要有推托,教博会给了我们一个信任,我们就要还一个惊喜。我们不仅要  让  参展者  更好地了解  云桥学院,理解  云桥学院的理念和所做的工作,    我们的活动不仅要清楚明确,还有丰富而有特色。  为此  整个暑假,团队每个人的脑门上只有一个词:教博会。

经过几天的讨论,  系列  活动设计方案渐渐成型  ,包括农村教师通过云桥学院实现专业成长故事的视频分享  ——  《百校讲坛  ·  教师回声》,来自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张格庄欣欣小学和  首都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师范生代表联合表演的情景剧  ——  《师生驾到  ·  我们来了》,现场互动和远程连线  ——  《最强大脑  ·  一呼百应》等等。  说个现场连线美国的小秘密。  教博会上  ,  我们  设计的  展示  活动之一就是与欣欣基金会理事长,身在美国家中的  Steve  做一个现场连线  的访谈  ,  由于教博会的活动安排是  在上午  10  至  11  点,一  来是存在  时差,再  者也是担心  现场网络连接不顺畅,  于是  由  身在  美国  的  Steve  提前录制好答  案  ,  但是录制过程中留出提问的时间段,而  等到教博会现场的时候,  主持人  蘧征  同学  作为主持人  ,把  那些问题  一  字不差地现场问  一遍,完美地覆盖视频中  提问  的  时间段  ,  Steveu  准确做答,精确呈现出直播  的效果。

教博会开幕了  ,  首师大  师范生团队、农村学校的代表  、  基金会的  志愿者  都到现场支持  我们。更让人开心的是,首都师范大学  孟繁华校长还作为成果推荐人为我们颁奖致辞,师怡爽书记和吴敏华副院长也亲临现场  给我们加油打气,团队成员十分感动  。  我们两个月的辛苦准备也收到了良好反馈,让我们多了  一份坚持下去的  决心  。

三、云桥学院,坚守服务

“  十年漫漫公益路,百重拳拳教育心。从  ‘  访校交流  ’  到  ‘  云桥学院  ’  ,首师大与欣欣携手走过十余年偏远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程,他们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用真心呵护农村学生的童年与梦想,用坚守关怀农村教师的发展与成长,用付出推动农村教育的前进与希望。一座  ‘  云桥  ’  ,一端连着高校团队,一端接着乡村教师,打破时空的界限,搭建对话的平台,用每分真诚,滋润农村教师的心灵,用每盏微光,点亮偏远地区的希望。  ”——  这是孟繁华校长给予我们的推荐词。

“师范生与农村教师互助学习平台”本是一个平凡普通的教育公益项目,因为有  教博会  ,我们给它起了  “  云桥学院  ”  这个名字  ,也  正是  因为  得  到了  “SERVE  奖  ”  的鼓励和认可,  让更多地人知道云桥学院,开始支持我们开发更多的课程,为更多的农村教师服务。

每念及此,我想对教博会组委说一句,由衷感谢!以刘坚院长为代表的团队,能够不受参选项目提交单位的行政级别影响,不受参选者主持人的职称、职务和拥有资金经费影响,只是用他们常年如一日,不断地深入一线的赤诚之心,发掘着中国大地上一个个散落在角落里的教育创新成果,甘愿俯下身去变成弓形,把每一个值得传播的教育创新成果发射出去,帮助他们传播得更远,运行得更久。我们受惠于此,何其幸也!

因此  我们愿意把这个  项目  持续地做下去,将这座农村教师与高校交流的  “  桥  ”  搭得更稳更牢。  今年  我们注册  成立了云桥教育的商标,开发了更成体系的   “  云桥学院  ”  系列  课  程,服务了  更多人数的  农村教师  ,而且我们相信,云桥学院与教博会的故事不会结束  。    携手相伴,共助中国教育质量提升之计。

第三部分 回顾成果研发经历

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 云桥学院建立了服务于农村教师的云端课程。

(一)课程设计阶段:

团队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只为设计出最适合农村教师的MOOC课程。

前期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讨论课程定位,宗旨,框架和结构。关于课程的设想总是在推翻,重新设想,再推翻,再重新设想当中。有一位团队成员回忆道:记得第一次开会讨论完课程内容,完成了一份微课教学。第二次会议,给所有同学老师展示时候一致都认为这么做可以。第三次开会,突然一下就推翻了第一版的思路,所有内容都要重新设计制作。同时,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孙众老师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态度,常常晚上11点甚至12点之后发给孙老师的设计方案,第二天一早不到八九点就能收到孙老师详细的回复,也不断地鞭策着团队做到更好。再比如,在设计STEM课程时,团队请了STEM教学专家、一线教师等也参与讨论,确定了STEM组的课程方向后,为了确保难度划分准确,也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尝试动手做了不同难度的作品。在调查问卷结果反馈回来后,进行了学习者分析,以更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

(二)课程制作阶段:

课程团队的团结也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困难从不退缩,拧成一股绳。在制作“Office办公软件”的课程时,刚开始团队做出来的微课视频特别像“产品使用说明书”,这种视频在网上十分常见,没有特色,如果把这样的视频交给期待许久的农村教师看,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敷衍,违背了初心。于是,我们推翻了设计好的提纲,反复修改,最终决定用一个“电子档案袋”的任务串起所有的技能。这样既不枯燥,农村教师们又可以从零做起,最终完成一个成品,学习到Word的一般技能。

组内成员常常为了微课视频用什么背景图讨论到晚上,比如这张背景图是否会影响学员的注意力,那张图会不会显得课程不严谨。整组组员筛选了近百张图,才选出最适合的。

(三)课程上线阶段:

课程制作完成并上传后,这并不是意味着团队大功告成了,我们还建立了课程交流微信群,全程“陪伴式”的服务与帮助。教师提出的任何问题,我们都尽量在第一时间回复做出,陪伴农村教师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有时候一整天的时间里,都在微信群里为上百名老师答疑解惑,但是课程团队都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在这过程中,有很多参加课程的老师,一直都在肯定我们的付出,并且和我们一起在群里解答力所能及的问题。

从课程设计、课程制作、课程上线后全程“陪伴式”的服务与帮助,整个过程团队都是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研发过程中团队也是齐心协力,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只为给学习者呈现出最高质量的课程。

第四部分 在服务学校过程中的故事或者困难

(一)师范生团队:

师范生团队不仅是课程研发的主力军,还担任着几乎24小时全程陪伴式的助教工作。几乎每一步都是从不会、不清楚、做不好逐渐摸索。课程研发阶段,摸索使用各种熟悉的或不熟悉的软件;每一种字体的选择、标题的字号、正文的颜色这些细节的把控;运营微信公众号绞尽脑汁希望为农村教师们提供更实用的资源分享等这些工作对于师范生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助教工作时,虽然24小时服务非常好,但有时候会让他们形成依赖,在给他们解答时有可能会讲解好几遍,或者寻求更多的方法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也会遇到了很多没想到的问题,很多自己没有碰到过的疑问,需要及时登录课程或者搜寻资料来帮助解决。助教工作是在线课程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部分,也是费心力和心神的一项工作,这对师范生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当然,这样的挑战与考验,给师范生带来的成长也是巨大的。通过一次一次的课程研发,加强了师范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锻炼了师范生管理能力、规划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做助教与教师交流过程中,学习到了一线教师的奉献精神,也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

(二)农村教师群体:

由于参与课程学习的农村教师计算机水平有限,最初大部分农村教师遇到了大量技术性问题,比如无法注册学习平台的账号、登录账号却没有课程、登录不上去等等问题。农村教师面对的困难不仅是学习层面上的,还有现实生活中带来的困难。参与课程学习的教师群体大多是入职后的妈妈群,这些老师在工作时间之外还有家庭中的各种事情亟待处理。但是农村教师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交流群中互帮互助的浓厚学习氛围,让他们依然坚持不懈的去学习。在一次教师采访中,一名女教师这样说:“农村的孩子其实挺可怜的,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课外资料来丰富自己,我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力量让他们尽可能的拥有更好的教育,所以我想多学一点。”另一位老师是位二胎妈妈,她参与过一次云桥学院的培训后,从此认定这是不能被错过的优质培训。于是在二胎宝宝出生后,她还坚持新一轮课程学习。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点击电脑,坚持完成了课程学习。四川的罗校长所在的学校是只有五名教师的村小。他带领着全体老师,老的老,小的小,一起坚持学习了三期在线课程。而这样以普通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云桥学院课程的校级主管还有很多,我们在后期访谈中才陆续知道,正是因为有教师的口碑,校领导的默默支持,云桥学院才能在一无行政文件要求,二无教学奖励支持,甚至有的省份连继续教育的学时都不予认可的情况下,还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

通过在线课程和助教的引导,农村教师的成长也是显而易见的。开课后,老师们开始讨论交流关于课程内容的问题。而且面对问题时,不是只寻求助教帮助了,慢慢地大家学会了自我思考,互相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并用自己的收获心得主动帮助其他教师。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在不断提高,比如湖北的一位老师,在学习了秀米和微信公众号的使用后,自己创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经常自己分享一些自己的学习心得或是教学心得,而且文章的排版越来越精美,分享到群里得到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而且,农村教师通过教学交流进行教师群体学习,不仅学习到了不同的教学经验,还逐渐形成自我学习以支持自我发展的思想。

(三)云桥学院团队成员:

云桥学院为农村教师设计的线上课程,截止2017年  已服务于全国  25  个省市  343  所偏远贫困农村学校的  6000  余人次教师。  目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团队规模  较小,服务能力有限,在政策和制度上得到的支持力度较少。未来期许能够以商业化的运营方式来做公益培训,使成果能够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发展;能够在政策制度上得到更多支持,比如师范生通过参与本项目,获得师范院校教育实践学分的认可;农村教师通过本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继续教育学分认证;高校导师通过参与本项目,能够获得社会服务上的资质认可等政策支持。

十年漫漫公益路,百重拳拳教育心。从‘访校交流’到‘云桥学院’,首师大与欣欣基金会携手走过十余年偏远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程。现在云桥学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在线课程,服务了越来越多的老师,规模在也持续的扩大。“云桥学院”的名字源于教博会,也因为受到了“SERVE奖”的鼓励和认可,我们一定会把这个品牌持续地做下去!

孙众(首都师范大学/欣欣教育基金会/北京向荣公益基金会)

云桥学院:农村教师与高校师范生专业互助成长平台

2018年10月22日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中国网教育频道热线:010-88824912 商务合作:010-88824912 传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电子邮箱:edu@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