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成师院驻村扶贫教师赵云:开对“药方子” 拔掉“穷根子”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罗凤妮 李小野 | 时间: 2018-11-01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11月1日讯(罗凤妮 李小野)赵云是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经济学副教授、法学硕士。2017年12月经学校选拔和省委组织部的选派,挂任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甲宗镇(深度贫困乡镇)党委副书记,并任甲宗镇兴岛科村驻村干部。经过短期的挂职干部培训后,赵云不顾车祸骨折未愈的脚趾,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奔赴工作地——道孚县甲宗镇。

image.png

克服万难  逐梦雪域高原脱贫一线

甲宗镇平均海拔3715米,常年平均气温3.9℃,最高气温28.3℃,最低气温-25.6℃。距县城65公里,至今没有通乡柏油路,路险坡陡,距离道孚县城三个多小时车程。恶劣的气候,不便的交通,使赵云在刚刚抵达时便产生了失眠、头痛等不适反应,但望着这片美丽的土地,看到那些深度贫困的老百姓,他的内心十分焦灼。上任第一天,他努力克服初上高原的身体不适和语言交流障碍,下乡入户进行调研工作。

image.png

开始工作的前五天时间,赵云入户40余次,与近100人交流座谈,和乡村两级干部进行全面深入交流。不到一个月时间,赵云走遍了全镇所有贫困户,他不畏严寒、扎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赞扬。赵云说,大家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不仅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责任,让他明白了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要脱贫,精准识别致贫原因是基础。”赵云说,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深深认识到甲宗镇百姓的致贫原因是脱贫致富基础薄弱,无论是道路交通还是服务型公共基础设施都极其落后,没有通乡通村硬化路,没有村级活动室、没有便民服务中心、大部分群众家里没厕所、卫生间;群众文化质素偏低,文盲众多,绝大多数群众不懂汉语,观念闭塞,群众脱贫致富动力不强、主动性不够;虽是传统牧区,但产业落后,无畜户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极低。

在科学识别原因的基础上,赵云与驻村工作队制定了今年的脱贫任务:甲宗镇下辖两个行政村--兴岛科村和银克村,共有233户833人,贫困户51户187人(兴岛科村25户99人,银克村26户88人),贫困发生率23%;2017年前已脱贫34户131人(兴岛科村已脱贫15户66人,银克村脱贫19户65人)。按户“一超六有”、村“一低五有”的标准,2018年实现兴岛科村全面脱贫,2019年实现银克村全面脱贫。

科学调研,精准识别  备战脱贫攻坚

赵云说,经历近半年的一线走访和科学调研,他对于甲宗镇的一切都了熟于胸,由于高反夜晚失眠,他也常思虑不止,如何才能让贫困的数字变成零?如何才能做到精准帮扶,产业脱贫?在他看来,脱贫攻坚不仅需要外围助力,更需要内生动力,因此赵云结合甲宗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一五”的行动纲领,打出一系列脱贫攻坚组合拳,即一个远期目标:实现乡村振兴;一个中期目标:脱贫攻坚;同时完成五大攻坚任务:党建引领、项目支撑、精准帮扶、档案记录、群众满意。

image.png

赵云提出围绕“一个中心、两个阵地、三支队伍、四项机制”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提升百姓内生发展动力,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中心任务,建设干部发展学校和农牧民夜校两个阵地加强学习和提升能力;培育党员、大学生致富示范户,党员为民服务先锋队,“格萨尔王”文化艺术宣传队三支队伍以点带面;实施“三联”帮扶机制、“三单” 工作机制、“三问”调研机制、“三查”督查机制等四项机制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

脱贫攻坚工作重在“精准”。赵云说,通过调研发现,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中还存在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不精准的现象,今年3月,甲宗镇通过“回头看”“回头帮”,再一次完成对51户贫困户(含已脱贫户及2019年预脱贫户)的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及成效全覆盖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和修订了“一户一策”的帮扶方案,以“绣花”功夫实施帮扶,成效明显。

注重实效  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赵云和全体干部一起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基础建设项目,夯实脱贫攻坚的硬件基础--村级活动室(两村合建、三室合一)和镇综合服务大楼;硬化通村通乡公路近10公里,结束镇村没有柏油路的历史;实施部分水、电及排污管网改建,实现村民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大力实施美丽新村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新村建设,彻底改变“风景美如画、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对12户41人贫困户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彻底实现全镇居民安全住房。同时,赵云和干部一起还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大力发展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增加致富奔康的发展动力:争取各项资金近250余万建设生态畜牧养殖基地1个,大黄种植25亩,成立劳务输出队1个。赵云说,2019年,他和驻村工作队将继续争取资金和项目,建设排污管道,帮助群众修建厕所、卫生间,开展美丽庭院建设,目的就是夯实脱贫致富的硬件基础,也为甲宗镇在建设甘孜全域旅游示范区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image.png

兴岛科村贫困户戈洛身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怎样帮助戈洛家实现脱贫致富,一直是赵云心中的一块石头。根据戈洛家的实际情况,赵云想到,帮助戈洛的儿子泽让花久读书是唯一途径,他鼓励泽让花久认真学习,今年六月泽让花久在四川省藏文学校毕业后,将其纳入甲宗镇牧民劳务输出队并作为重点培养,帮助他实现自力更生,稳定脱贫致富的能力。在征求泽让花久本人的意见后,赵云积极联系道孚县就业局,让泽让花久到乐山学习挖掘机技术,经过一个多月的技能培训,泽让花久顺利拿到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赵云说,他将继续帮助泽让花久找到合适的工作,相信通过泽让花久自己的努力和甲宗镇劳务输出队的帮助,戈洛一家定能实现稳定脱贫奔康。

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档案材料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赵云倡导推行“四有”(有依据、有效率、有结果、有记录)工作方法;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和问题交办制度。他说,档案应该是工作的真实记录,不能是在各级检查时补补材料应付了事。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脱贫攻坚工作的最终成效要体现在百姓的满意度上。”赵云说,驻村工作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活动,包括通过建立大宣传格局、开展大教育实践、建设大平安村镇等。

风物长宜放眼量  收获脱贫攻坚新希望

“自从到甲宗镇上任,每次短暂的返家之行便成了自己和儿女亲近的珍贵时光,但返回成都后,其实心里还牵挂着甲宗镇,牵挂着农户产业项目的资金还没有到位;邀请旅学研修行基地项目入驻的事情还未敲定;生态耗牛养殖基地如何实现长效收益;‘诗画玉科、风情甲宗’高原特色旅游小镇规划还没落实……于是,成都变成了另一方‘脱贫战地’”。赵云说,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一线扶贫过程中,自己深信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只有变“输血”为“造血”,才算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赵云强调说,在扶贫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是教育,扶贫先扶智、扶志,这两者都需要教育才能实现。

2018年5月,党员示范户七美的民宿酒店顺利开业,外来游客说:“没想到在一个连油路都没有的乡镇,居然可以住上这样有风情的民宿酒店,下次邀上朋友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这里的美景。”赵云心里暗自窃喜,党员示范户的培育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下一步要更好的培育贫困户、大学生创业、党员脱贫致富示范户,多点开花,以点带面,把扶贫攻坚的政策落实到实处,就真正可以实现一方水土来养育一方人的美好愿景。

image.png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县党委政府和县各部门的指导下,驻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2018年10户34人贫困户的户脱贫、贫困村兴岛科村的村退出已顺利通过县级验收,特别值得高兴的是,今年脱贫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长2000多元,贫困户吉美俄色家人均年收入增长15000多元。但面对未来,面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路要走、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赵云说,精准扶贫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开展的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参与其中,他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在今后,赵云还会继续做到精确识别、精细管理、精准帮扶,真正把脱贫攻坚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