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核心素养时代,用思维变革我们的教育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18-10-22 | 责编: 吴雨航

中国网10月22日讯(记者 王晓霞)“核心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如何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评价改革、教师发展等,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核心素养要想真正落地,教学是关键,思维又是教学的核心。随着对核心素养理解的日渐深入,思维在课程与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生深度思考?如何通过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问题都在一场为期三天的大会上得到了充分解答。

大会现场

10月18日——10月20日, 由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联合主办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在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举行。十余名教育部重点高校、沪杭教研室的顶尖教育专家,全国二十多位知名中小学校长,以及近千位教育人齐聚现场,共话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变革。

开幕式主席台嘉宾

18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杭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何铨寿、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胡卫平、杭州经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工委书记、局长钱晓华等10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何铨寿和胡卫平分别致了开幕词。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作了《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思维品质的培养》的主题演讲。他从核心素养的内涵、意义及内容,谈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内容、意义及培养方式,深度阐释了思维品质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以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思维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

在林崇德看来,思维品质是一个人智力与能力最基本的成分,分为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五方面,他用生动鲜活的教育案例详尽解读了这五大方面。思维品质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各项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

他建议,每位老师都应该在自己所在的学科中渗透思维品质的训练,且应该根据不同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要把五种思维品质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将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其他智力的品质,如知觉的品质,记忆的品质、想象的品质等相结合。

芦咏莉作报告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以一个一线校长的视角阐发了对思维型教学的思考,分享思维型教学在校内的落地实践。

芦咏莉认为,思维是育“人”的基石,无论在智力学习还是人际交往中,思维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实验二小确立了三年规划,力求将思维品质的培养渗透每个学科,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目标。

实验二小引入思维型教学也是为了解决当下教育所面临的困境,“20年后的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现在小学所教的很多内容结果都是确定的,但未来孩子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不确定。所以我们今天就应该在教育中渗透孩子如何面对未来结构不良的问题。”芦咏莉说。

依据思维型教学理论,实验二小提出三阶思维教学法:第一阶为信息收集, 即寻找重要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连接;第二阶为信息加工,即如何对信息进行处理;第三阶为信息应用,从现有的情境拓展应用到其他环节。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工委书记、局长钱晓华从区域的角度整体介绍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年在胡卫平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落地方式及教育质量提升的经验。

“我们不仅关注学业素养,还要关注学习素养,不仅关注孩子当前怎样,还关注未来孩子能走多远,不仅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而且关注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素养和学校创新环境。”基于这个出发点,钱晓华积极引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构建了包括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六大素养评价体系、五个维度的教师评价及四个维度的学校评价在内的“654”模式。

胡卫平作报告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认为,对于我们当下的教学而言,如果没有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大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这样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

他通过对教学思想的历史考察、学习研究的全面概括、核心素养的深入分析和教学本质的系统研究后发现:教学的核心是思维。他将核心素养分为三个方面:其一为基础型的核心素养;其二是应用型的核心素养;其三是核心的核心素养,包括学习、思维和创新。而学习和创新最根本还是要依靠思维。

“所有核心素养的形成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胡卫平强调。在他看来,衡量课堂教学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是否积极思考,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比教学结论更重要。而思维型教学便是以思维为核心,将思维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个思维放飞的状态。

在18日下午及19日上午两个半天的时间里,小学组和中学组的优质课展示活动在两个平行分会场同步举行。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思维型教学基地的九位优秀教师分别在中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学思维四个学科领域作了现场优质课展示。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孙素英、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朱文芳、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曹宝龙、全国知名科学特级教师李霞、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严文法、《学思维活动课程》副主编张蕾分别对老师们的现场展示课做了专业、全面而深刻的点评。

19日下午,“思维力之课程课堂变革”高峰论坛在小学、中学两大平行分会场同步举行。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方华、杭州四中校长张伟韬、杭州基础教研室主任曹宝龙等全国知名校长、专家围绕“思维力”与课程教学以一线视角作了掷地有声的主题演讲。

在随后的高峰对话环节中,小学场、中学场各六位校长就核心素养的落地展开对话,互相碰撞想法与举措。大家普遍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思维型教学是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20日上午,大会主会场进行了思维高峰论坛。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涛阐述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检测的现状与趋势。在他看来,国家教育质量检测是破除唯分数、维升学的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检仪和新的指挥棒。

辛涛认为,我们倡导核心素养就应该从评价上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通过评价与我们的政策相向而行,而不是一味地围绕现行的教育问题去争吵和批评,这是我们的教育者需要努力的地方。

北京教育学院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晓雅的演讲围绕着STEM教育和思维型教学展开。“我们的教育呼唤思维型教学” 而这就意味这学生要从知识消费者转变为知识创造者,教师要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她认为,真正的STEM学习是思维深度参与的创造,而不只是动手做,它注重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从天马行空的发散变成切实可行的方案。

“今天的孩子有没有高阶思维,有没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直接决定着2050年国家能否成为强国。所以,我们应该为未知而学,为未来而教。”于晓雅强调。

上海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作了《以教学方式变革为抓手,深化课程改革》的主题报告,他以生动具体的课例来说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变革。

徐淀芳认为,所谓教学就是主体和客体、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他不太赞成将教学分为“教”与“学”,而应该将教学视为一个整体。

他就教学方式变革提出一些个人观点:1.改变组织方式是个改变认知方式和活动方式的抓手,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应该先研究身边的环境和资源;2. 指向教学内容的问题或者任务的开放程度,影响学生探究的深入程度和多样化程度;3.分组合作学习能够支持探究的深入程度和多样化程度;4.方案设计与实施、倾听与表达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尤其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专家演讲结束后,现场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为所有今年五月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思维型教学基地“思维型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奖的老师以及优秀组织单位颁奖。

本次大会还设置了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思维型教学基地联席会启动仪式,几位嘉宾上台,共同在大屏幕前启动联席会。

思维型教学基地联席会由思维型教学基地的优秀校长和部分思维型教学专家构成,以提高基地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使命,以加强基地学校的交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途径,致力于实施思维型教学,推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首批有20余位专家与校长被聘为联席会成员。

据悉,思维型教学理论由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及其团队在系统总结已有教学理论和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以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发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被国际思维教学手册收录,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以及省级科技进步奖,现已应用于全国20多个省市的2000余所学校,并被俄罗斯、瑞士、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学校使用,其中450多所学校已成为思维型教学实验(示范)基地,近50万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