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本网独家 >

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理工大学一举夺魁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吴雨航 | 时间: 2018-10-15 | 责编: 曾瑞鑫

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 吴雨航)10月13日,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厦门大学盛大开幕。经过13、14日两天高密度赛程的激烈角逐,来自北京理工大学"中云智车-未来商用无人车行业定义者"团队一举夺魁,获得本次总决赛的冠军。

14日晚,冠军争夺赛现场。摄/吴雨航

此外,本次总决赛产生亚军两名,分别是来自厦门大学"罗化新材料:全球激光荧光陶瓷的领航者"团队,以及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影视制作-聚力维度"团队;产生季军三名,分别是来自浙江大学"邦巍科技-全球高性能结构材料领跑者"团队、北京理工大学"枭龙科技AR智能眼镜"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Flexcap柔性电池"团队。  

据了解,本次大赛于今年3月全面启动,共有265万名大学生、64万个团队报名参加,最终有376支队伍进入总决赛,分别参与了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际赛道三大赛道的角逐,最终共产生金奖96个,银奖211个。

据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介绍,此次大赛参赛项目和学生数为上届比赛的1.7倍,超过了前三届大赛参赛学生数的总和。以90后大学生为主的创新创业生力军已全面发力,释放出"青年+创新创业"的无穷力量。本次大赛以"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为主题,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之一。

搭建桥梁 促科技成果转化

10月14日,五强争夺赛后,投资人正在与参赛选手面谈。摄/吴雨航

本次大赛将产学研紧密结合,把高校的智力、技术、文化资源与企业和投资机构的金融、市场、社会资源精准对接,使双创成果转化机制持续优化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环境,激活高校专利资源,让"躺"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真正产生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次大赛项目涉及文化、医疗、教育、材料等多个领域,并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例如,打造个性化AI定制教学的"悉之教育";探索海底通信的"海洋智能'中'端";成为精准手术超级眼睛的"成像机器人"等等。

西南石油大学"科宜高分子项目"团队负责人邢云亮告诉记者,"本次大赛最大的感触是获得了投资人以及社会的更多的关注。同时,领悟到创业的真谛不是获取短暂的财富,而是对国家长久的贡献。我们创业的初心就是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格局,助力我国新材料的发展。"

作为大赛评委,拓峰投资总监周桂良表示:"这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创新力度、可落地能力上远超乎我的预期,都非常优秀,可以说代表了中国最新的一些技术和前沿。"

在谈到给参赛者的创业建议时,大赛评委洪文祥说道:"大学生创新创业团体,一定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脚踏实地立足创新,再做创业,如果能一直坚持下去,未来这批孩子会非常的优秀。"

扎根大地 一堂全国最大的思政课堂

本届大赛另一大特色是扎根中国大地、紧密联系国情民情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团队,他们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据了解,一年来,31个省(区、市)有70多万名大学生、14万个团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根据各地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脱贫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和帮扶。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小满良仓"项目团队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为农村青年完善电商人才培养,创业带动就业。截至目前,小满良仓先后与陕西32所高校达成合作协议;累计为乡村培训2万余名青年电商人才,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5500余万元,为乡村振兴打造一个良性发展的脱贫生态。

"意义深远,非同凡响"这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评委张锐对此次大赛的评价。西安交通大学"金刚模高端热作模具项目"负责人虞海亮说道:"我们要扎根中国社会基层,用知识了解农民所急,为民所想,并用科技解决农民实际问题"。据悉,今年各地各高校广泛组织省级和校级对接活动,累计已有2238所高校的70万名大学生、14万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活动,对接农户24.9万户、企业6109家,签订合作协议420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近40亿元。

本届大赛是由教育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3个部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大学承办。

据悉,本届大赛将于15日晚在厦门大学上弦场举行大赛闭幕式及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