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给孩子一个“阳光”的学前生活

来源: 人民网-吉林频道 | 作者: 张馨予 | 时间: 2018-10-12 | 责编: 段留芳

编者按:开学季已过一个月,明年面临上小学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选择中,已经进入了正常的生活轨迹。有的选择进入社会机构办的各种“学前班”为上小学“预热”,有的“坚定”的留在幼儿园享受最后的学前时光。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家长的焦虑。这样的焦虑加剧了学前教育“抢跑”,甚至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我们究竟需要给孩子一个怎样学前生活?今天,我们请到长春市人民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园长张馨予,讲讲她的心得体会。

目前,入园难、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现实问题给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社会上学前辅导机构的火爆,让注重知识的灌输成了学前教育的“主题”。

在这么多年的幼儿教育中,我觉着幼儿园有责任和义务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前生活,应该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将“阳光”的教育理念融入幼儿生活中,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

为什么要用“阳光”这个词来概括呢?这主要是来源于实践和传承。长春市人民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是一所具有70年历史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在一辈辈幼教工作者的辛勤实践中凝结了这样的“智慧”,让“阳光教育”的精神得以传承发展。

阳光的温暖、滋养与教育的启迪、唤醒等特征具有较高的契合度,“阳光教育”的办园思想融入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中。我觉着,我们学前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健康、快乐、自信、友善、智慧的“阳光”儿童。他们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他们能够通过体验教育生活,在适宜环境和有效支持中自主发展。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有足够的“后劲”。

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给孩子“阳光”般的学前教育。要顺应孩子成长的规律,以自然、生活与自我为主要教育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幼儿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通过设计“阳光课程”关注幼儿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强调其良好习惯的培养、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个性品质的发展。提倡利用并创设有助于幼儿释放天性、引发探究的环境支持其学习。让孩子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更好地彰显“阳光课程”的自然属性。

我们在办园过程中也有一系列的探索:如创设“树屋”“生态阅读区”“戏水池”“泥巴长廊”“树林帐篷”等贴近自然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环境支持下,“种植小能手”“为小树起名字”“救治受伤的小鸟”“野炊”等主题体验活动应运而生。

在“阳光课程”下,我们允许幼儿在生活中自主选择游戏同伴、材料及游戏方式,鼓励他们在游戏中敢于挑战,积极动脑动手解决问题。我们还通过开展“赞美时刻”“赞美墙”等活动强化幼儿的正向行为,帮助幼儿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形成开朗乐观、自信向上的良好个性品质。

“阳光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关注幼儿的体验与学习,思考课程的建构、实施与幼儿发展的关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并保护幼儿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其实,面对社会上学前教育“抢跑”的焦虑,幼教机构有义务强化“阳光教育”的“辐射”功能,消解孩子家长的压力和不理智的冲动。

这种“辐射”应该是全面细致的,将教育指导向前延伸至每一个家庭。比如,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提供一站式家园服务,定期对在园幼儿家长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家庭指导,促进了家长在育儿能力方面的进步。同时,还面向家长提供“延时服务”“追踪服务”“入户服务”“专项服务”等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进一步丰富了“阳光教育”下家园共育的内涵。

通过这样的“辐射”,较好地处理幼儿园、家长及社区的关系,形成相互信任、支持、促进、资源共享的和谐共育关系。

我们实践中还探索了多种途径的家园沟通方式,能够准确了解家长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半日开放”“跟踪观察”“家园教研”等工作方式,引导家长全面、科学地参与到幼儿园工作中来,从而建立起对教师的理解与信任,为开展高质量的家园互动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让“阳光课程”为孩子成长打好基础,让“阳光教育”的辐射力尽可能消减家长的焦虑,让“阳光”的教师团队和“阳光”的管理模式成为“阳光教育”基本保障,如此,我们才能教育出更多的“阳光”儿童。学前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个“阳光”的学前生活。(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