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名人堂 >

名人堂 | 童喜喜:提高阅读效率的好方法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晓霞 | 时间: 2018-10-11 | 责编: 刘昌

   本期嘉宾

童喜喜:儿童文学作家,说写课程创始人,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公众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理事长兼副院长

“真正的家庭不仅是吃喝拉撒睡的凡俗生活之地,更是一个文化的场所,真正的家庭里不仅有精神的自由交流,行动的彼此配合,也有经验的总结、教训的反思、生命的延续。”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在《喜阅读出好孩子——中国孩子的阅读问题》一书中这样写到。

正如童喜喜老师所言,热爱阅读、情理相通才是最好的家庭。阅读是一种能力,拥有这种能力就拥有了最重要的才能,拥有了无限的可能。

童喜喜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part1.拼爹不如拼阅读

中国网:您在《喜阅读出好孩子》第一篇就提到了,拼爹不如拼阅读,可以说把阅读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您为什么这么说?

童喜喜:如果说在工业时代,只是培养孩子变为更好的一个工具,那么到了21世纪,孩子们需要自学的能力,这种能力等同于一个孩子学会了真正的阅读。学会阅读,就是学会从信息时代之中如何取经,如何成人甚至如何成才。

当一个孩子朝着自己的梦想奔去的时候,是父母最开心的,拼爹不如拼阅读这句话,其实被很多父母,尤其是在一些小城市生活的父母喜欢这句话。当下我们过多强调社会外在环境,激发了父母自己内在动力,应该说是一个“警句”——让父母警醒的话。

中国网:在《喜阅读出好孩子》一书中,您提到了阅读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我们知道其实孩子有很多种能力,包括创造力,良好的习惯等,为什么阅读这种能力对孩子特别重要?

童喜喜:因为如果没有外界营养的汲取,仅仅谈创造是空中楼阁,无水之源。尤其是信息时代,好像我们了解了很多,其实恰恰相反,我们缺少对信息的归纳、总结、梳理,对信息的反思、汲取、提炼,这样的一些思维方式、方法甚至技巧,是我们通过规范的阅读训练才能够达到的。

中国网:我们进入了电子信息的时代,电子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孩子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浅阅读时代,这样的浅阅读对孩子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危害?

童喜喜:这个浅阅读时代,应该说是在很早之前就形成了。浅阅读会关注到一个孩子读的比较轻比较浅的,比如说漫画书,甚至是不太好的漫画书,读这一类的书我们称之为浅阅读。但事实上我们中国对阅读的研究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

在此之前,我们孩子其实更习惯于另一种浅阅读,他的浅阅读是什么?表面上在读世界名著等很好的一些书,但是他可能只是敷衍父母或者老师,他轻轻地迅速地看过之后没有任何的思考,因此可能最多记几个好词好句,光那样记还不能够运用上呢。所以这样两种浅阅读对于孩子的危害都是很大的,最集中的一点危害其实就是惰性思维,他不管学习到什么,就像是看电视一样,看过就没了。所以这种浅阅读才是我们现在要特别关注的。

part2.四座大山压倒中国孩子的阅读

中国网:您的这本书《喜阅读出好孩子》,它的副标题是中国孩子的阅读问题,我们发现今天这个时代,中国孩子的阅读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在历史上阅读就一直有问题吗?

童喜喜:我曾经总结过四个方面,四座大山压倒了中国孩子的阅读。

第一座大山是几千年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读四书五经,在科举制度之下的情况,窄化了阅读。现在还有很多父母会说,你成绩不好那你应该去读你的课本,怎么可以去读课外书呢。但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了,大意是,成绩越不好你越应该去读课外书,因为这个时候你汲取能量的过程是不可能匹配到教科书的正常高度的。

第二座大山,因为几百年来我们经济下滑很厉害,在经济没有建设起来我们就想着吃饱肚子,所以有心无力。

第三座大山,应试教育就是一切,当我们朝着考试看的时候,就变成了僵化阅读,我们觉得读课本就够了,并且必须只读课本,反复训练。

第四座大山,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时代在围剿阅读,手机、电脑、电视、也在围剿阅读。我形容这个是四座大山。

中国网: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发现短视频可能对孩子的专注力产生很大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喜欢读的书就是好书,对于这样的观点,您怎么看?

童喜喜:阅读不管对孩子也好成人也好,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兴趣的阶段,你只要喜欢的书都是好书,因为你从没有兴趣读书变成有兴趣读书;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数量的阶段,我们一定会有一段时间是囫囵吞枣式的读,因为我喜欢,读了什么都觉得比较有意思。

但是这样读没有真正对你的人生起到塑造作用;真正有品质的阅读是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兴趣、数量、品质。就像一个同心圆,兴趣永远是中间最内核的那一部分,没有兴趣不可能有品质,那么你要继续往外扩张数量,到了最后一定要达到品质。

品质要分为两类,一方面你要选有品质的好书,省得浪费时间;另一方面还要有有品质的读法,如何训练自己,让读书读得真正有效果,这些方法用上之后,真的就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童喜喜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part3.评判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了阅读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孩子们喜欢了这种浅阅读,他会走向更深层次的阅读吗?

童喜喜:有一部分孩子会,这一部分孩子生活在有阅读环境的家庭。但是对很多孩子来说,他们不会自然而然地由浅阅读走向深阅读。尤其是学校的图书馆,把这样的书作为引导孩子阅读的第一步是没问题的,但是老师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引导。

比如说给他讲一本厚厚的书里的一个小故事,然后他觉得这么厚厚的文字书里也挺有意思的,就自然而然地将兴趣迁移过来了。

中国网《教育名人堂》节目主持人 王晓霞

中国网:阅读大概分为几个层次?

童喜喜:我曾经提出来一个概念叫做阅读年龄,是结合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加上阅读能力形成的,你的阅读能力强,心理年龄比较大,两者一结合你所阅读的图书的门类以及你所思考的深度,肯定会远远地超过我。

如果阅读能力比你小的,心理年龄也比较幼稚,可能只喜欢那些言情类的,情情爱爱的书籍,我曾经出过一套阅读年龄的测试题,也提出一些如何增加阅读年龄的办法。

中国网:我们评判一本书是好书还是坏书一定是有标准的,您给大家分享一下。

童喜喜:这个标准是为每个孩子寻找他当下最适合的那一本书。那么这个标准是怎样的?

一个是外在的标准,比如说字少的书,有漫画有图画书,字多了之后又有桥梁书,有短篇、中篇、长篇。

另一个是孩子自身评判,这就是阅读年龄的问题,之前你阅读的积累怎么样,两项结合,我们才有可能为孩子选择真正的好书,我们新阅读研究所研制了一整套中国基础幼儿书目,小学生阅读数目、初中生阅读数目、高中生阅读数目,根据这样的一些书单再结合着自身阅读能力进行上下波动和调整,就可以很好地来解决选好书的问题。

童喜喜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part4.如何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中国网:您在这本书里分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了理念,第二部分讲了方法,比如亲子半步进步法,优秀传统巧妙传,包括阅读精神食疗法等等,您给大家分享几种方法。

童喜喜:比如说如何最快地提高阅读能力,我觉得这个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孩子读他感兴趣的,父母在亲子共读时读父母感兴趣的,不要顾忌孩子不喜欢这本书,不喜欢是通过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培养的,父母的陪伴式阅读就是牵着孩子的手爬过这座山。一个孩子再小,有人牵着手爬,有人背着他爬,他其实都能爬得上去的,这样是对阅读能力最快的一种提高。

还比如说我们怎么引导孩子读厚书。到了中学阶段肯定推荐的书越来越厚,问题在于恰恰到了中学是特别缺少时间的,这个时候其实有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就是准备好读两遍,你会不会觉得读两遍怎么还能够节约时间?一个学者说过,一本书如果不值得你读第二遍,那么第一遍都不值得你读。

第一遍一目十行快速浏览,一边浏览,一边做记号,或者折一个页。第二遍精读做过记号的地方,用这样的方式飞快地完成一本厚书。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图书早就拍了电。有书,有电影,你用三个小时就可以看一看这整本书,同时你还可以根据浏览和记号的方式进行对比,为什么导演把这一块取舍?为什么作者在这个时候有这样的人物?两者一对比自然而然的就会有思考。这是我推荐给大孩子的一种方法。

中国网:您在第三部分提到深度是持久的力量,在浅阅读的大环境中,如何让孩子们去粗取精,从精读走向深度呢?

童喜喜:在这里有很多游戏,如果它和阅读结合起来,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好的来深化阅读的方法。我们看一个影视,觉得这个主人如何过了一生,排练这样一部戏的时候,你就自然而然的梳理了他的一生,它是让孩子觉得特别有趣。很多老师曾经对我说,现在浅阅读的阶段,许多名著因为时代久远,那些时代背景他都不知道,备了课你教学生他也不记得,怎么办?我们让他去演一下这个戏,他为了做一些道具,就要去做这个事情,所以很简单地进行了一个去粗取精,从精读走向深度的过程。

童喜喜做客中国网《教育名人堂》

part5.书是你和孩子心灵的桥梁

主持人:美国学者斯蒂芬·克拉生在《阅读的力量》中说,阅读大概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被提及的心流活动,您提到了所谓心流是一种向上的,互相助力的心理力量,应该用共读去实现的。我们如何实现师生共读书和亲子共读呢?

童喜喜: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重视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但是还是有很多家庭会觉得这个是不是好累,没有时间来做,其实他们是把这样一个共读狭隘化了,常常认为共读一定要是你和我在一起共同阅读一本书。

我觉得不管是在家庭之中,还是在学校之中,我们应该把共读这样一件事特别的重视起来,因为这样的一种心流,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种状态,一个人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物之中完全放松了之后忘记时间空间,因为在阅读之中体现出来的就是我们极度的痴迷。

我们不用正襟危坐,你如果是一个老师,下课了,说同学们这节课马上下课了,我告诉你们这一段时间老师读了一本书,结尾特别特别有意思……你这样说完了之后,那一本书就放在教室里,孩子自然而然就去共读了。表面上看只是一句话,事实上就给你和孩子之间心灵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这本书。

在家庭之中也是一样的,你不读书我来陪着你读,我把你抱在怀里我来给你读。你要注意读到孩子最感兴趣的阶段,然后你说你先看一看书,一会儿我就来给你讲这个故事。这个时候孩子他就会着急来读,你用这样的方式把孩子引入到其中,到最后你还可以通过共读来交流。

因此我一直倡导的是,我们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我们更相信孩子,我们要做智慧的老师和智慧的父母。

结束语

正如喜喜老师所说,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习惯,它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它让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信息,让他们具有逻辑能力、专注力等等综合的能力,更是通过阅读来认识我们自己的人生,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只有我们的内心达到宁静,我们的精神丰盈了,才更容易感知幸福。

中国网教育频道正在推出童喜喜老师的《喜阅读出好孩子》,这里有很多关于阅读的理念和方法,也希望家长们能够随时关注。我们将和家长们共读喜喜老师的这本书,希望通过师生阅读,以及家长阅读,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感知幸福的能力。

主持人 | 王晓霞

文字编辑 | 吴雨航

视频制作 | 唐超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