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八十而述》:刘文魁30年民办高校创业心路

来源: 中原经济网 | 作者: 褚清源 | 时间: 2018-10-09 | 责编: 曾瑞鑫

中国教师报周刊主编、教育媒体人褚清源著作的《八十而述》即将付梓。

《八十而述》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郑州科技学院创始人刘文魁——一位80岁的老人。他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拓荒者,他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为创办一所值得信赖的大学。他出生于老子故里,读过私塾,13岁上小学,20岁做教师,33岁跟随华罗庚在全国推广“双选法”,49岁第一次走出国门,50岁开始创业,66岁入党,70岁时他所创办的大学擢升本科,80岁时,他所创办的大学进入“而立之年”,这一年他开始首度面对媒体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和教育心得。

  这是一个只有逗号没有句号的教育故事。

从租几间简陋教室起步的1988年,到在全国民办高等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2018年,刘文魁创办的郑州科技学院历经30年时间,实现了从0到1,又从1到N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从最初做高考落榜生的“避风港”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方“旗舰校”,30年来,创造了从非学历教育到高职教育到本科教育和国外合作办学“三级跳”的蝶变,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30年来,本着“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尽责”的担当精神,累积为社会培养人才10多万人。粗略统计,按照河南生均15000元/年培养成本计算,已经为国家节约教育经费40多亿元,为1200多名教师提供了就业岗位。这是一个人梦想的变现,也是一群人努力的结果。

30年的改革和发展充分证明了一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是改革开放的缩影,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30年的数据和故事充分体现了刘文魁所说的“大学之大,硬在大楼,贵在大师,重在大策,行在大爱”。

3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从出生历经婴幼期、童年期、少年期、青春期、青年期,迈入而立之年;对于刘文魁来说,他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奋斗者和受益者,他以创业家的胆识和格局“一路闯越”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领航者。

30年,对于郑州科技学院来说,值得举办一场载满鲜花、掌声、故事和感动的庆典。30年前,拿到办学许可证的日子恰恰是刘文魁生日的那一天。于是,每一年的5月16日他就和自己亲手创立的学校一起过生日。但是,2018年建校30年的时候,刘文魁选择将庆典放在了下半年——一个写满收获的季节。

学校应改革而生,也因人才而盛。临近校庆的日子里,分布在大江南北的全国校友纷纷通过各种方式与学校取得联系。他们都想回到自己的母校看一看,看一看昔日的学习场所,看一看曾经为他们辛苦付出的老师和已经80岁高龄的老院长。91级校友孟洪斌一直从事文化产业,20年校庆时联络了40多名同学回到母校,送上了一块有全体同学签名的牌匾:“桃李满天下,母校恩情深”。2018年30年校庆,他会再次返校追忆求学时的美好时光,也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从郑州科技学院走出的毕业生中有不少受董事长创业精神的启发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96级校友朱树金毕业后曾三次创业,后来进入房产中介领域,10多年时间已成为中原地区的领军人物。谈到母校,他说:“感恩母校的培养,如果没有郑州科技学院,就没有机会走向城市,就没有我的今天,也许就像我儿时的同学一样子承父业在内蒙的草原上耕种一生。”

三十而立,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需要回看与展望,需要有“归零心态”,循道而行,初心不忘再出发。在通往下一个10年的路上,如何走得更好?刘文魁总结了“20字方针”,即党建护航、思想引领、以爱育爱、深耕课程、重建课堂。

党建护航。66岁入党的刘文魁认为,党建是最好的发展抓手。从2002年经河南省委组织部批准成立党组织,郑州科技学院一直坚持做“有温度的党建”。下一个10年,以党建确保方向,以党建凝聚人心,以党建促进发展,以党建为改革护航,依然是首席战略。

思想引领。30年不仅仅是发展经验的储备,更是思想文化的沉淀。如果说过去的发展靠摸着石头过河,以实践照亮实践的话,那么未来的发展必然要靠思想引领,用理论照亮实践。未来郑州科技学院坚定不移走好公益办学之路,本着“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的原则,把经验上升为思想,把信心升华为信念,致力于建设领跑全国的应用型民办大学。

以爱育爱。郑州科技学院过去的30年是刘文魁践行“教育之爱”的30年。他一直高度认同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所说的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未来郑州科技学院的师生将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继续“为爱而教,为爱而育”。

深耕课程。30年来,刘文魁带领他的团队深耕工科教育这一最熟悉的领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战略,推进“精准育人”。他认为,应用型大学不是开设多少热门专业,而是开发多少适合学生的实用型课程,校企共建不是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叠加,而是一种深度融合。未来学校将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开启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郑州科技学院建设成有为青年的“梦工场”和90后00后的“创新工场”。

重建课堂。 “大学的课堂再不改革,会在更加开放的网络面前自然瓦解。” 刘文魁说。16年前,刘文魁提出了“实践育人”理念,如今,从这一理念出发,学校将不断放大“做中学、做中悟”教学策略,把改革的主阵地锁定课堂和学习空间的重塑上,让图书馆成为重要的学习共享空间,逐步建立一种自主学习系统,充分释放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的热情。

砥砺求索,历风雨而弥坚;化育桃李,汇涓流而成江海。刘文魁和郑州科技学院用30年写就的教育故事,是由“爱和责任”汇聚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沉淀,历久而弥新。如果时间再往后拉长30年,郑州科技学院会续写出什么样的故事?我们从这“20字方针”中大概能感受到故事的基本基调。

最好的坚守是当下,最好的可能在未来。尽管刘文魁已80高龄,但刘文魁和他的教育故事就在孜孜以求的发展路上。他坚信,明天值得期待,明天一定比今天更好。

《八十而述》,即将付梓,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