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这个像什么?”
“数字3!”
“弹簧!”
"头发丝!"
……
直播间叽叽喳喳,童音鹊起,孩子们对着白板上大大的数字“3”轮番抢答。
“真聪明!那发动你们的小脑筋,它还像什么呀?”
有的孩子歪着脖子瞅;有的孩子背着身子撅着屁股倒着头看;有的孩子则兴奋的连喊带答:“像大山!“像小船!””像麦当劳!“
区别于传统的课堂,这堂气氛活跃的数学课是在网络上进行,上课的老师则是被孩子们爱称为”爷爷“的周建新,他的幼儿数学课程在网上的点击量最高达到200万。
周建新是个老顽童,年近半百的他一直在深耕幼儿教育但又背离传统”:30年前,当同行们在课堂上教1、2、3、4时,他忙着钻研怎么让孩子速学心算;如今,当人们刚接受线上教育时,他又转战线上深耕幼儿数学——不仅掌握了一套对付“熊孩子”的独门绝技,更是总结了一套开发幼儿数理思维的方法。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中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现代的教育理念却是激发、唤醒、鼓舞。
一群六七岁的萌娃,一坐60分钟,课间只休息5分钟,在传统线下课堂都很困难的事情,在网络直播上又怎么保证孩子们的专注力和兴趣度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此,周建新总结出了本源教学法和感官教学法。他认为,孩子想要的只是兴趣,如果让他们知道听课是学习,他们就不太可能产生兴趣,而他通过“搭、描、捏、切、折、钻、画”等方式,把孩子的注意力、平衡性、记忆力、左右手的协调性等方面的培养巧妙地融入到数学课堂上,孩子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吸收和数学思维的锻炼。
王小班的妈妈特别感谢周建新,如今已成长为人大附的班班,在成为“别人家孩子”之前,一直是妈妈眼中的“问题孩子”。
“熊孩子一个,平时粘毛就是猴儿,但一让做题立马变“呆鹅”。我常常被这个小祖宗气的两耳生烟、抓心挠肺!”
班班妈妈回忆说,当初用掰手指的方法教数学,但一到十以外的数,手指头不够用就用苹果摆,但一离开苹果,又不会了。
“尤其是加减法口诀,悲剧来了,你让孩子算9+8,他得从头9+1开始背,一直背到9+8,更让人郁闷的是,刚算完9+8=17,你问他17-8等于多少,孩子又傻眼了……”
“当时是气的急火攻心可又无可奈何呐!”班班妈说。
“我爸妈讲数学,简直就是一场‘人身攻击’,我一听不懂,他们就起急,还老冲我瞪眼睛。“班班笑着告诉笔者,周爷爷讲数学,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做游戏,动手又动脑,把一个知识点分成十步八步讲解,让我逐次知道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还能怎么样,以后再出现同类题型的时候,我就知道举一反三了!”
“没有笨孩子,只有笨老师。!”我认为教育不是一种单向性的灌输,而是互动反馈。而且在网络上更需要授课与互动相结合,将知识嫁接于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故事情节中,让孩子学有所乐、学有所思。“
“网红”源于研究!
有些家长认为,线上比线下课无论在经济承受力还是路程时效上都有优势,所以选择让孩子在线上上课。但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在互联上上一跃成为”网红老师“——最重要的是看孩子学习的效果。
"对于线上教育一定要从教学本身去考虑,因为区别传统授课方式,老师一定要在线上更快地去了解和判断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这需要老师从新技术和心理学两个方面来丰富和发展线上教学理论与实践,才能快速准确了解学习者,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对于线上教学,周建新有一套方法,他用经验教导孩子,用技术进行用户画像和分析,以帮助他精准对接、深度教学。此外,他的七步溯源法,让个个孩子学有所获。
”我喜欢研究,教小孩子怎么能教得好呢?我总是在不断的去追问为什么,后来慢慢发现,只有让孩子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从源头上理解,才能一通百通!我们老是让孩子说举一反三,那么一是什么?一就是源!许多年轻老师讲课,有活力,跟孩子亲和力很好,但是你会发现他们那种传承的知识是当年怎么学又把它讲出来,孩子听的是特别明白,但难以变通。如今我教数学,在线上授课摸索了十多年,一对一、直播、录播都有,如果说线下大班课是独角戏,那么线上课程就是一场对手戏,而且对手还摸不着。为了确保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互动。所以在我的课上,基本上每隔60秒就会进行提问,让学生一直保持思考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听懂了和真正学会了是两码事。学生只有在老师启发下经历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真正学会。毕竟,隔着屏幕吸引学生,激发兴趣,挑起热情,赢得学生的关注也是互联网老师的最大挑战!“
周建新简介:北京学前教育专家,二十余年专注儿童数学思维培养,十多年一线教学经验,侧重研究孩子认知能力形成的过程,授课学员数以万计。目前为北京天赋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产品架构师。
“周爷爷”周建新专访:
对比现在的教学方式来说,是不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
说句不怕丢人的话,我就研究这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前前后后折腾我30多年,中间想进行一些改进,但是又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很难突破。中间又研究了珠心算;扳手指算(史丰收的,过去有一个大神叫史丰收)、双手指算、符号式心算、笔算式心算、自创符号式心算。各种方法就糅合在一块,始终解决不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一、大概有1/4左右的孩子怎么学就非常的费劲。二,我研究的这么多种方法,孩子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会加就不会减。
比如学习珠心算,我过去先教加后教减。为什么呢?是因为加减非常容易混,方法唯一。小学讲究方法的多样性,但珠心算都是这么教。直到20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困难在哪儿,就是各种手算、珠心算其实都是相通的,就是一种动作,然后依靠动作进行心算。那么动作的唯一性,还有表示数的抽象性就非常重要。因为要求这一个手指或者一个珠子就代表1,有时候又要一个珠子代表5,有时候又让珠子代表100。孩子说这一个珠子,就一个怎么代表10了,他就记住1了,他没法变通。后来我又研究了心理学,这才搞明白。孩子数概念建立的核心叫一一对应。一百就是一百,十就是十个。
我搞了20多年,其实根本的方法上还不如我们现在普通小学老师的那种数棍的方法,人家就是一捆就十个,一大捆就一百个,一一对应的。但是小学里又有一个问题,你发现拆分一节课就那么分几遍,孩子要学习好,掌握技能,必须要大量的练习。那么又怎么大量的练习还不枯燥了,后来我就发明了一个专利的算具,叫做计数器,双档十珠,一共有200个珠子。
很多人就问我,干嘛要弄这么多珠子,非常简单,我就让孩子知道,200个就这么多。十个一个颜色,十就这么多。以往我们教给孩子的,是非常抽象的词,有了计数器就非常的具体。然后我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涉及到我们的核心秘密就不说了,我的一个游戏来回,孩子不自觉的就练了好几十遍,所以效率还可以成数倍的提高。
我们现在的效率能达到多高?一年级的孩子上半年的计算任务,就是2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学前大班的孩子比她小一岁,接受能力弱多了,我们基本上8到10节课,至少能达到他们半年的计算任务。效果好,最关键是还会变通,会加就会减。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是什么?是我们教了2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就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
孩子连五、六的分解还不熟,我就直接让孩子学一百以内的数,他先从总体然后再开始到局部,这就是一个整体观。也会发现我们好多人,到了二年级,学一年级的东西很简单,我们今年学原来的东西也很简单,除了我们岁数大点知识多点之外,其中有一个原理就是,把那点问题放在整体上,它就变得简单多了。所以我这种方法从总体到局部,让每个数都有样子。根据这个样子运算,就是符合心理学的特点。
那我们的话就叫数有形,依形而算。这样就会得到了比较高的效率。
CoolMath课程带给学员的体验
之前做线下多一些,线上也作过,带100人以上的大班。现在线下的成本太高,之前的企业运营了八年,还在亏损。家长的成本也非常高,上一次课一个半小时,路上还不止花一个半小时。还有从很远的地儿赶来上我们课的,甚至有天津到北京的,从很远的郊区花两个小时来,然后听一个半小时,再用在两个小时走的这种典型的。所以说非常的不方便。
线上成本就低了,对于企业可以加大对课程研发的投入,对于家长也能够节省精力和开支。另外我们的互动直播课程,线上的效果并不差。有的机构搞1对1线上教学,知识类的可以这么搞,需要反复纠正、训练,数理思维课程其实人多一点反而好,孩子是群体性动物,相当于小狗,他们喜欢在一块玩。另外,孩子所有收获也并不是全部来自老师,很多也是来自伙伴他们之间传递的信息。现在的互动直播,孩子们可以看到其他的小朋友,孩子相互之间感染、教育、启发。
我发现有时候大班的效果并不差,人多有人多的好处,当然也有一定极限值,要想做好互动,还是12-15个孩子一个班比较好。几个孩子的班稍微冷清一点,而且这个互动性也不好。现在网络非常发达,打破了地域的界限,我们的学员有来自日本的、新加坡的、美国的、全世界都能接入我们的课堂。
我又采取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网络课还是有承载人数上限的,大家都想报我的课,但是我上不过来,怎么办呢?我免费的给家长做一个指导课,一对多,这样不过多的增加公司的负担,所有的家长就可以得到一些最专业的指导。所以这样一来每周都有2节课,一节温馨的专业授课,再加上一节专家辅导,这对家长来说还是非常实用实惠和有效的。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质量。
媒体评价您是“数学思维的第一人”、“中国儿童数学思维训练的先行者”,您对这两个称号有什么感想?
第一人不敢当,但是肯定是前几个了,在我这个年龄还在教学第一线的,应该找不出第二个了。我是95年开始做的数学思维,当时我已经有了计数器,依型心算的这种方法,也已经申请了专利。原来珠心算教加法,那时候在巨人,我也开了个心算班,我也先教加法。问题来了,用了我的方法,加法教完了,减法也会了。对待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灾难”,是因为上完上期,下学期就没了,我就没有生活来源,当时我就会上个心算。
后来我在想能不能用心算的这个思路,去做做思维训练,就让孩子聪明起来。当时市面上也有零零星星的一些思维。也有一些,但是影响都不大。我要做这个之后呢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朋友的支持,大家都说,我给你弄点教材,我当时的时候,我说我有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也懂点心理学,我说我什么都不要,我就在那悟。我就在家里憋了很长时间。结果根据我自己感觉,我觉得孩子这个时候应该学什么,结果我真的出来一套思维训练,发现与世面的与众不同。
当时我们那个部门的那个英语学科是市面最火的。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就跟英语的招生数持平,所以它还是非常受欢迎的。所以我们当初啊在市面上做了这个数学思维训练之后,后来很多公司,就开始用我这个思路解决问题。当时包括我的教材《开心数学思维训练》包括计数器,被新东方拿去用,还有一些小机构到现在还做一个很好的教材在用。
之前其实大家都叫数学思维,但是我们现在CoolMath叫数理思维,就差了一个字,这个有什么区别吗?
为什么叫数理思维呢?比如说我们在数学里面加了很多的数学实验,还有一些物理实验,还有好多的数学的智力游戏,理科的核心在哪儿?它的基础应该是数学。所以我们为什么叫数理思维?我们把数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不仅是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理科的能力都是相通的,跟着CoolMath的课程能把数学学好,整个理科就学好了。数理思维学的是一种什么?是一种思维的方式,甚至是一种方法论。啊比如说我们提出来的模块化教学,模型化教学,思考的模型化、模块化,你比如像数学建模,其实其他都是相通的,你那物理什么东西呢都是一种模型,这种思维都是一个理性的推理部分,都是相通的。
通过数理思维的学习,赋予了更多的东西,眼界就更好,那么我们给孩子打下的这个基础,将来它发展就会更有后劲。所以我们把融入了一定的思想,树立的思想在里面,孩子很小,希望能力能孩子根植于大脑中,将来可以生根,发芽。而且你会发现,我们不仅仅是教孩子知识,自从想到了而且一直在运用,用知识作为载体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时候,发现知识没有落下,孩子有了自己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我们很多有研究的这个模块),这跟你学理也是相通的。不但孩子数学好,将来物理、化学都收益,甚至孩子的语文也会收益,因为数理思维中也有表达、还有逻辑。会做,会说才是我们要求的,所以我们达到了一科学习多科受益的效果!
如果只说一点的话,最值得我骄傲一点就是学了我这个数理思维。孩子变聪明了。人聪明,学啥都快!对他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在这么长的教学生涯里有什么事情让您觉得很感动?
我教了很多牛孩,五岁的孩子上二年级,早早被人大附收走。我教的孩子,考上各种名校,都很正常,这倒不值得吹。引以自傲的。却有几个典型,有一个孩子要上小学了,大班来的面无表情,跟他说话,他完全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我把他领到四岁班听课,听不懂。到三岁班听课,还听不懂。后来我没有放弃,我就想尽各种办法,用了两个理论,一个叫系统理论,一个叫哲学理论。系统理论是什么?他现在就是两岁的水平,我就从这儿开始,一步一步的教,把一个很简单的知识也要分成十步八步教他。每一步,别的孩子也可能就一句话听明白的,这个孩子就得学几百遍,就这么夸张。
他不敢看动画片,不敢看广告。地铁上的屏幕都不敢看,他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关系。我让他到前台来去拍一拍,让他摸一摸,一看是假的,就这个小小的动作。他知道是假的之后,走在路上就敢看屏幕了。妈妈说想到这一点就想给我跪下了,那种感动。这个孩子现在在重点学校里上课,当然他复读了一年级。
这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二个,量变质变,我帮她制定计划,他妈妈严格执行,非常耐心,把每一个小小的点,几百遍的去一步一步的完成,后来变成几十遍,几遍。
虽然到了小学,还需要成倍的努力才能跟得上,这样一个孩子能教好,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奇迹,想起来就想流泪的感觉。我十多年前说过,我教的最差的孩子在学校也是优生,那是吹牛的,那是为了招生的,因为这个孩子,我真把这句话实现了。
我教的最弱的孩子,只要我们一块努力,只要不太傻,都可以成为优生。
我觉得您讲课非常有激情,坐到这个屏幕前面就激情澎湃,是什么支持您,30多年如一日,还是这么有激情?
有的老师也会问我这个问题,有的老师,一周能上一、二十节课,上同样的课都觉得枯燥。他问为什么看到我越上越兴奋?其实真是长到老学到老,每节课上的就可以不一样。因为每节课的孩子不一样,你每节课都要解决的问题其实都不一样。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是我的问题。往往我在上了十几遍的时候,有时候第二年又上了十几遍的时候,才发现,哇塞!这个东西突破了的那种兴奋感,是难以言喻的。我们每一节课因为孩子不一样,那你要研究很多很多的东西,你如果研究进去了,你就会发现,唉。这东西不但不枯燥还很好玩,特别是你这样想的时候,我这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难道这是最好的课?老是带着问题,当有了解决思路的时候,立马就有想上下一节课的冲动。另外你参与到这所有的课都是制作,每一个第一节课都是我上的,然后给大家反馈,然后反馈又不断的修改,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辛苦,但是在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兴奋点,辛苦而并快乐着。
就是喜欢孩子,喜欢这个事业。现在据我知道的,在一线做教研,还带这么多课的人,应该这个说,我应该是前几人吧。
能介绍一下七步溯源教法吗?
我喜欢研究,很多年前就一直研究,教小孩子怎么能教得好了。我就一直想,就觉得是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我都想从各个角度去找到一种最好的方法。看着好像跟溯源没关,但在这个过程就得找源。
当时我去找源,高中的数学该怎么去讲呢?特级老师该怎么讲呢?我看到很多很多数学上的特级老师,我后来又在想,语文跟数学什么关系?语文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子?我也看了很多语文的最优秀的老师。还看过脑科学的,就是怎么思维是怎么回事,怎么培养记忆的能力。我的一个方法,是从打乒乓球里面提取的,乒乓球里面有个叫意念攻打。我们现在有一些方法来自星相运算,心理学。我还看到那个台球是怎么打的,他那个角度怎么分析的。我就想他们讲的这么清楚,这可能都是我追的源。不知道什么时候,看到了好的东西,就在内心中有这种追源的想法。我总是在不断的去追,去问为什么?后来慢慢发现,只有让孩子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从源头上理解,后面才怎么样?一通百通!我们老是让孩子说举一反三,那么一是什么?一可能就是源。
对,你把这个一举起来才会有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一就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孩子学的时候怎么样?老师怎么样,现在一直到现在,特别是课外的培训机构,他们上课都是年轻的老师,有活力,跟孩子亲和力很好,但是你会发现他们那种传承的知识是当年是怎么把它学的,又把它讲出来。孩子听的是特别明白,但是难以变通,因为时代变了。所以在源上,没有下功夫。所以我后来是专门研究源。今天我教的这个课程,为什么效率还那么高了一点点,孩子喜欢,这都是有缘的。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能力是怎么形成的,他的思维是怎么发展的。我教的课是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一步步来的。孩子的兴趣之源又是什么?所以你把这些源都找到了,会发现你都特别理解,那么你每做一件事情的话,每一步就非常的到位。
为了产品的规范化,我把溯源教法拆分为七步,其实溯源教法是一个整体,理念上有时候可以多一步有时也可以少一点。要知道能力,都是由源而生的这个原理。七步溯源教法主要解决哪些核心的问题?核心呢就是解决孩子对知识的理解问题和对学习兴趣的问题。从知识学习上来讲,知识源于理解,孩子理解了以后理解,才会发展。从学习效果上讲,这孩子得有兴趣,他没有兴趣的话,再好的知识他进不去。
将来成长上讲他得自信,所以我给他设计了很小很小的一些小目标,孩子不断的体会到成功,他成功之源是什么?是无数的成功的体验,找到了,孩子才会自信。他老失败不行,害怕孩子骄傲是不对的,小孩子都要多骄傲,他有骄傲的资本是件好事。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我觉得现在啊搞素质教育,既要开心,学习都要快乐。 我是持保留意见的。我说要多体验。我再给你讲个有趣的故事,我让孩子体验到各种的不快乐,家长是能理解的!我给孩子讲我的朋友练铁砂掌,拍砖。他怎么练的?一开始练不好,把手弄受伤了,还说继续练。我说你傻呀,手受伤了要疗伤,疗伤好了怎么办,再练,又受伤在疗伤,结果就不容易受伤,铁砂掌就练成了。
我们现在老是担心孩子!快乐教育其实过多的保护孩子,生怕孩子受伤,他越容易受伤。我跟孩子们说,受累、挨饿、受冻、受点委屈、甚至挨打、被人误会,这些好不好?孩子说不好,错!那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你想啊,受点委屈,受点伤!体验一下,你内心也会受伤,受伤怎么办?忍着?错!赶快让妈妈抱抱,宝宝受伤了,哄好了,再接受新的挑战。再受伤,怎么办?再让妈妈哄哄,安慰一下。注意受伤程度,还是要保护好自己,受点伤,这是一种体验。如此反复,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非常的坚韧,内心强大,再怎么样就不容易再受伤了。将来孩子的情感丰富,作文写得特别好。我还强调家长们要给孩子说这个到理,因为我想让孩子有准备的去体验,甚至有准备的去承受。
我二年级班有一个小女孩,她自己在日记里面写道,自己掉到厕所里面去了。她妈妈看了日记才知道,她在日记中写,这是多么难得的体验啊。她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如果没有这份教育,她不得哭了?觉得后悔死了,觉得自己太倒霉了?她把这些坏事当做一种难得的体验,所以她的内心其实变得非常的强大了。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太脆弱了,就是因为没有经过一些挫折,联想到就前几天上海一个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就拿刀上街去砍人,我觉得这简直就是教育的失败。
最强大脑的心算
最强大脑跟日本比赛,陈冉冉这些选手用的都是珠心算。陈冉冉达到什么程度了?一秒钟可以运算27个数码。我们普通人一秒钟看十个数码就费劲,它运算它还把它算出来!120个数码组成的一大串加减法,它基本上就是写的时间,我现在会两个手写数字,是因为我也当了一段教练,要想参加比赛,我叫孩子们双手写字,因为速算不是看的算都快,而是看你写多快,就孩子算得快,根本就写不过来。所以一个6位乘6位的可以得到一个12位的数,基本上就几秒钟可以算出来。他就用了一个珠心算,所以珠心算其实非常强大,但也迷惑了很多人,注意啊这里注明不适合孩子,珠心算他用的是右脑。他右脑靠脑图像的变换,它可以达到一种超级极速的状态,我试图用各种心算法想超越它,搞了很多年,发现不容易成功。
前面说到溯源,我特别有一个心愿,就是能不能让魔方的原理,让孩子不用公式也把它搞明白,我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毛毛站的站长,还有参加最强大脑的一些选手,他们都不来。因为我就一个要求,你让孩子不用公式也搞明白。我现在不知道。到底是我们中国选手就只会用公式,还是我们根本缺少了一种用源去解决问题,研究源,小孩子最关键的是让孩子用这种道理,而不是简单的一种公式,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魔方确实能带领孩子的多种能力,就是利用公司也有很多好处,他的手变得很巧,它有空间感,本来记公式、理解这些公式就需要分析,对孩子确实有好处,但是如果孩子明白了道理,养成了一个研究这些问题背后原理的习惯也会更好,这个愿望留在这里,如果大家有这方面能力的话,请联系周爷爷。
作为CoolMath产品的总架构师,能从产品的角度谈一谈,就是您希望CoolMath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数理产品。第一我要求实用。孩子学了这个实用,不怕考试,他喜欢数学。第二个,就要有后劲,真的是培养孩子受用一生的能力,明白。
是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要能解决应试的问题。我的素质教育不怕考试,所以我我首先要解决的家长的顾虑,跟我学的孩子考试问题,这是一个刚需必须要解决。但是不能光局限于这个,第二个就是要有后劲,就是他将来学理科特别好。而且这种思想,从小给孩子搭的这个框架,他将来还会起到作用。
数学全部变身数理思维,您怎么看?
现在这个课外辅导培训班的数学课,都冠名叫数理思维了。比如说这家学前班的数学课程,叫灵智数学思维课程,讲什么三种有序、五种找规律。然后这个是学而思的数学课,叫从思维到能力。这是另一家,思维拓展几何函数计算方程式。现在这些培训班全部都是冠上数理思维、数学思维的这么一个名字了,您是怎么看的?
首先呢是一件好现象,大家有共识了,有共识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这种系统的问题。
因为我做课外的知道,我在设计课程,这些课程第一、很难解决这个数理枯燥的问题,所以它造成知识前后不搭。为什么?比如说你老学计算,孩子就烦了,因为课外,所以你必须得有趣,所以他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造成这个知识不衔接。第二个问题,孩子从中间一插班或者少了几节课一来,他就会跟不上,造成招生只能在开学,中间就难以招生。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现在这两个问题啊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当然这是我们的秘密,也可以说一说,我采取了一个系统化的模块教学,让知识更系统,知识之间环环相扣,方法重复,能力容易形成技能,当然能力就同步提高。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上我这课,来了你都得好好的上,中间断了,可能这一个月就没法学了。所以到我们这儿上课,你要抱着一个学好的意思,而不能简单的说开开眼界,要学就学好。
第二个问题呢就是我能把数学课程变得非常非常的好玩,因为我知道好玩的原理,我就把数学根据这些原理做的让孩子非常的喜欢,欲罢不能。我就是个老玩童,完全是一个孩子的心态去做这个课程的开发。说个真事,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大家都叫我周伯通,一直到现在。
CoolMath的课程跟奥数有什么相关性吗?
CoolMath里面有奥数的精华部分。一个题能顶好多题,就是一个内容要顶好的内容,而且我学都把它学透了。一般的奥数考试,答个五六十分已经非常厉害了,也就是把我这个学好了,考五六十分都没问题了。当然我们也会根据市场需要,推出针对奥数考试的专项训练,有这些能力,我们也不怕考试。
CoolMath课程学奥数,也很好玩,学奥数也是追本溯源的方法,让孩子用一种研究、探究、思考的方法照样可以培养能力,所以奥数没有罪,看你是怎么用。
我们不要那些偏题怪题,对未来呀那些没有用的内容!我们会放弃一些。我们找了一些奥数里面非常有价值的,对未来,而且又能起到一些培养孩子树立思维能力的一些精华内容留下来,也就是说把我这些内容学好了,那到时候考个优生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