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人工智能会取代教师吗?专家:未来教师更多在于“育人”

来源: 澎湃新闻 | 作者: 陈斯斯 | 时间: 2018-09-18 | 责编: 曾瑞鑫

孩子们正用自己的方式迎接人工智能时代。

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开幕当天,特别辟出了一场“青少年创新创业分论坛”。论坛上,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人工智能产品——豆丁节拍器,这是一款拍娃哄睡“神器”,可以减轻母亲带娃的辛劳。有学生思考“是否可以用肢体动作控制轮椅”,进而完成自然的人机交互。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是否会被取代也是论坛讨论的一个重点。与会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变,但未来人工智能不会完全替代教师,未来人类教师的核心价值更多地应该是在育人。

来自徐汇中学初一学生朱铭浩,在论坛中展示了自己设计的人工智能产品——豆丁节拍器,这是一款拍娃哄睡“神器”。 图片均为共青团上海市委供图

青少年参与人工智能的热情正在萌芽

人工智能在青少年群体中有多火?

在2018年8月举办的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全市各个学校和学生个人有近千个项目报名。而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计算机编程培训班也在近两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即使是在2018年的爱心暑托班中,诸多办班点也频频开设出编程、机器人等课程,琳琅满目的stem课程也逐步在教育机构出现,吸引了诸多青少年的参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8年4月底,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的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普教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也在上海发布,全国各地40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其中就包括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大附中等,这是国内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AI教材,标志着人工智能教育踏入基础教育阶段。

青少年在人工智能时代可以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此次“青少年创新创业分论坛”中,来自卢湾中学、今年14岁的徐陈皓告诉记者,他是学校信息奥林匹克社团的一名成员,每天下午放学后的1个半小时里,他都要和一批年龄相仿的“小学员”,学习编写代码。年纪最小的施季安今年只有10岁,他来自静安区闸北第二中心小学,他开发了一套小软件“口算小工具”。软件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同桌练习口算,自己的梦想是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更多的人。

人工智能产品的创新和应用离不开现实。在此次论坛中,来自徐汇中学初一学生朱铭浩,在论坛中展示了自己设计的人工智能产品——豆丁节拍器。这是一款拍娃哄睡“神器”,减轻母亲带娃的辛劳。

嘉定区第一中学高三学生江蕴琪因为外婆患有滑膜炎,高度瘫痪,“是否可以用肢体动作控制轮椅”成了她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此次论坛中,江蕴琪介绍了用表面机电信号控制轮椅,进而完成自然的人机交互。该系统不仅仅可以帮助残疾人,也可以帮助中风患者康复训练,让他们更好地生活。

哈佛大学脑科学博士、BRAINCO创始人韩璧丞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创新,也让普通老百姓对于高科技产品的可及性进一步得到加强,让创新产品的成本进一步下降。

在他眼中,人工智能的下一代技术为脑机接口。目前,全球用意志控制的假肢需要花费40万元左右,韩璧丞团队花了9年时间,发明了一个价格便宜又好用的智能假肢,价格仅仅在是当前的1/20,这一产品套在了失去双手20多年的一名残疾人手臂上,他用大脑操控假肢,完成了书法、握手一系列动作。

哈佛大学脑科学博士、BRAINCO创始人韩璧丞认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代技术为脑机接口。他的团队历时9年发明了可以用意志控制的智能假肢,并帮助一个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完成了写书法、握手等动作。

教师被取代难但必须要转型

“青少年创新创业分论坛”除了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与创业,同时关注青少年人工智能创业、人工智能教育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有一种说法:未来10年可能超过50%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对于教育这个行业,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是什么样的呢?

这样的担忧基于现实。流利说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林晖在论坛中指出3.0教育模式,“1.0就是传统教育,像现在教室里的教学,2.0就是在线教育,早在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就有在线教育,那时候还叫远程教育,但是因为网络连接不是特别好,效果不是特别出色,当2010年出现了‘幕课’,因为互动性少一些,所以完成率不是特别高。但目前互联网兴起、直播技术日渐成熟,在线师生互动性逐步加强,但针对性培训和个性化的课程仍然是缺乏的。”

教育3.0即林晖认为的“智能教育”,主要依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会有更加科学的测评体系,还能实现更高效的学习过程,能够给每个学生定制学习路径,制定学习方式方法,还能有更公平的教育机会,低成本复制,将人工智能老师送到一些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林晖说。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是否会被取代?

林晖对此表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未来人工智能不会完全替代教师,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一些比较重复的劳动,像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训练,这些是能够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教师角色的变化他们可以把精力、才华放在更重要的地方就是育人的部分,就是属于传道的部分。未来人类教师核心价值我觉得更多是在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