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记者 马超 张琦 张世琦)夏季难耐的暑热尚未褪尽、毕业《骊歌》的余音还萦绕耳际,新的开学季却已大步流星、如期而至。
每到这个时节,校园里处处张挂起“欢迎新同学”的横幅,迎接着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而在每一个热闹喧腾的校园里,在一群群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中国青年间,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同样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外国留学生面孔。
他们在中国的求学生活会是什么样?新学期伊始,让我们来听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讲述他们别样的中国求学故事。
恋上一座城 爱上一群人
来自哥伦比亚的伊丽莎白今年27岁。四年前,她只身来到大连海事大学,开始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她说,在中国学习的时光是她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来之前担心这里的东西会吃不惯,担心文化差异。没想到的是,到了以后很轻松就融入了当地生活。”伊丽莎白介绍说,她觉得中国的一切都很新奇、方便,这里有来自全世界各国的学生,有许多国际商场,还有外卖、网购、共享单车……上学期间,除了努力学习中文知识外,她还利用课余时间逛街、旅游,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结识了很多聊得来的朋友。
伊丽莎白告诉记者:“如果你会爱上一座城市,那一定是爱上了那里的人。”正因为对大连的喜爱,伊丽莎白选择毕业后留了下来,现在一家保健品公司担任项目总监。已经走出校园的她依然坚持每天学习新知识,她说,自己是公司唯一的外籍员工,身边的人都那么优秀,她不能拖大家的后腿。
中国学生有着“拼命三郎”精神
日本大男孩峰谷在回忆自己留学北京的四年生活时,感慨道:“中国的学生真拼啊!”
今年31岁的峰谷告诉记者,他曾在中国佳木斯度过了童年中非常难忘的11年。峰谷的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中国人。他说,与生俱来的“混血体质”让他对中国怀有特别的情感。于是,从日本的大学毕业后,峰谷再次踏上征途,重返这片熟悉的土地。2011年,峰谷置身于北京语言大学的教室,徜徉于同声传译的书海。
如今已走出校园的峰谷,提及母校的图书馆,仍念念不忘、印象深刻。他说,在日本,大学图书馆只有临近考试才会挤满人,而北语的图书馆却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不分备考淡旺季,时时爆满。中国学子身上的这份“拼命三郎”精神也潜移默化地激励着他。
现在,峰谷回到日本,在一家公司负责采购。每当有人问及有关做生意顺风顺水的“制胜法宝”,他都笑称:“那是因为我留学的时候,在中国取到了真经。”
在中国圆了“创业梦”
来自韩国的金贤洙今年6月刚刚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学位,他还在求学期间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金贤洙告诉记者,在中国读博期间能够加入韩国某初创企业,成为该企业在中国的实际负责人,是他留学生活中极为靓丽的一笔。然而,这份惊喜的获得,对金贤洙来说绝非偶然。金贤洙高中毕业后就来到中国,在这里接受了十余年高等教育,对中国风土人情的接触与浸染,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对这里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见证与体验……这一切无疑都助推他当选为该韩企在开拓中国市场时的负责人。
谈到创业,金贤洙感慨:“痛并快乐着!”创业不仅要有想法,要整合资源、组建团队,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他直言,只有经历过夜的黑,才知道黎明来之不易。对此,他很感激创业过程中帮忙牵线搭桥的中国机构,他说:“对于一个想在外国落地的公司而言,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一直关注业界动态的金贤洙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地方在招聘时取消了对外国毕业生2年工作经验的限制,上海、广州等地更是出台了吸引外国留学生到当地创业的优惠措施,有些地区则明确提出给予优秀外籍人才与中国公民同等的待遇,这些都让他备受鼓舞。金贤洙希望未来相关人才引进的标准能进一步量化,新政策的普及范围也能循序渐进,不断扩大。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对众多像伊丽莎白、峰谷、金贤洙这样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而言,留学生活体验虽不乏艰辛,但更充满希望、美好与不断前行的动力,每每回望,总能再次感受中国校园生活的别样魅力,这段中国留学体验也成为他们人生画卷一道极为靓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