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滚动新闻>

叶企孙与一流大学建设学术会议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8-07-18 13:57: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曾瑞鑫

叶企孙先生是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清华大学物理系和理学院的创建者,2018年7月16日是叶企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叶先生于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培养出了众多科学家,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近半数曾是叶先生的门生,可谓“大师的大师”,为中国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值叶企孙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华教育改进社、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建德市叶氏古文化研究会联合组办了“叶企孙与一流大学建设学术会议暨叶企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于7月15日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召开,会议主题是传承大师精神,建设一流大学,理性文明做人,建设文明社会。当日有叶企孙的学生北京大学张之翔教授,北京大学钟文定教授以及夫人廖翠媚,北京大学戴道生教授及夫人方瑞宜女士(二位同是叶企孙先生的学生),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中国科学技术馆原馆长王渝生,叶企孙的学生北京大学韩宝善教授及夫人郑德娟女士,叶企孙先生的学生高级工程师李炎午及夫人刘哲瑄女士,东南大学副校长周佑勇,中国科学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清华大学物理系副书记薛平、叶企孙的学生北大教授钟文定、叶企孙的学生北大教授戴道生等来自全国各地对叶企孙敬仰的专家学者及叶氏宗亲代表共180余人参加了纪念会。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朱煦、东南大学档案馆馆长钱杰生、北外书店付帅、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鹿永建分别主持会议。

大会开始之际,叶企孙先生的学生、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专为会议发来贺辞:“我的老师叶企孙先生曾经把清华大学办成全国一流,鼓励今天想办一流大学的人向他学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储朝晖在致辞中谈了举办叶企孙纪念会的动机,认为应该把叶企孙现实这样做人、为师的精神告诉给下一代,让这种精神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掉。纪念叶企孙先生完全出于对历史责任的承担,也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向世界一流健康发展,明晰人类文明前进方向,理性文明做人,导引社会向文明进步的契机。

储朝晖又用三个“最”和三个“好”梳理了叶企孙先生的精神。“第一个‘最’,就是说叶企孙先生是教育感最强的教育家。教育感是研究叶企孙专门造的一个词。什么是教育感呢?简单来说对教育的专门直觉。体现在叶企孙先生身上,一方面是对学生有非常敏锐的洞察,他能够非常直接准确地感知到这个学生在哪方面有优势;另一方面是对整个人类文明前沿、科研前沿的一种非常敏锐的感知。他能够依据学生的天性,对应带到研究人类文明、人类前沿当中去,我认为这就是他最强的教育感。第二个‘最’,就是叶企孙先生的教育绩效,现在做工作都讲绩效,绩效是最高的奖项。他们那时使用的资源与他获得的成绩相比,他的绩效非常高,我们也有很多人当过校长,但是总的比较起来绩效不如他的高。第三个‘最’,就是他的学生对中国社会的科技、文明发展贡献最大,这在中国在20世纪是找不到第二个人的。同时,我讲了三个‘好’,一个是好学生,做学生的时候就好,能够积极参与一些研究,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学者品质的一个人。第二个‘好’是好老师,这个不过多解释了。第三个‘好’是好国民,过去很少有人这样讲,但确确实实是他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这个国家怎么变化,无论这个政权怎么变化,无论形势怎么变化,他都在尽一个好国民的责任,做他能够做的事,为这个国家,为民族向前走来尽他的所能。尤其是在他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依然能够这样做,我觉得这是很难得的。”

东南大学副校长周佑勇在致辞中谈到了叶企孙先生鲜为人知的一段经历。当年叶企孙先生从国外学成归来时,与国内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最初接触是从东南大学开始的。1924年叶企孙先生归国,受聘为东南大学物理系的副教授。1924年3月,东南大学举行第十届数理化研究常会,特邀叶企孙先生为指导员,叶企孙先生在东南大学先后讲授了力学、电子论和近代物理,共任职了三个学期,这段经历不仅给叶企孙先生留下愉快美好的回忆,也促使他沉淀下来,更深入地思考教育家和科学家的内涵与价值。叶企孙认为,科学家为国家创造利器,而教育家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仅凭单个的科学家难以支撑祖国长期发展,中国需要一个科学家群体去实现科学救国的远大目标,正是这些思考和经历,让叶企孙先生开启了从科学家到教育家的角色转换,为他日后科教事业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致辞中谈到,叶企孙先生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给清华大学的教育事业,建树卓著,在他诞辰120周年的日子里,清华大学正在开展多种活动来纪念他。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和高尚的人品。同时也对中华教育改进社、东南大学、中国科学史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叶氏古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这次研讨和纪念活动而致以感谢。胡显章认为,叶企孙先生之所以成为大师的大师,首先基于他强烈的家国情怀,他以科学为根本,以科学救国为己任大的前提之下,他并不满足于一己之成就,而是把精力投放于建立高等教育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致力于科学和教育团队的建设和学科的发展,以加快改变整个国家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1925年8月,他被清华受聘大学物理部任副教授,第二年升教授,创建了物理系,并任系主任。1929年理学院成立,他任首任的院长兼物理系的主任,为清华物理学科理科的建设,乃至整个学校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开拓性的奠基作用。正因为他有科学救国的情怀,又有科学家的视野,他能够有广阔的胸怀,无私的境界,成为知人善任的伯乐。在院系形成了精诚团结、亲密合作的氛围,使得清华物理学和理学院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吸引凝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成为一流的学科平台。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团结一心的名师,德艺双馨的高徒就不断从清华理学院涌现。第二是重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清华大学在当时先后有了校务会、教授会、评议会制度,叶师在相当长时间里是三会的成员,同时他跟一批年轻的同样抱有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理念的海归经常交换意见,商议校务,形成了清华教授治校的群体,这些使得叶师的办学理念和人格力量能够影响到清华的办学全局,得以发挥大师的作用。对叶师最好的纪念就是认真地学习弘扬他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高尚人格,实现叶师未了的科教兴国的事业,并进而推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北京大学教授张之翔作为叶企孙的学生代表致辞。张之翔首先对着叶企孙的照片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自己求学期间与叶企孙先生之间的点点滴滴。他认为叶企孙先生对他们比对待自己的孩子还要关爱。另外,张之翔还谈到了叶企孙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的伟大功劳。由于叶先生的努力,在清华就办成了我们国家在世界上来讲也是一流大学,到西南联大那么困难的时候,到后来也出了李政道、杨振宁先生得了诺贝尔奖,这是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的标志。张之翔认为一个人要得诺贝尔奖并不太难,只要你有能力,当时正好遇上某一个关键问题,刚好有机会在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方研究这个问题,你准确得到结果就可以得到诺贝尔奖。但是把物理学从西方搬到中国来,创造一流大学,这个成就可就比一个人得诺贝尔奖难多了。

叶企孙的侄子、中科院院士叶铭汉,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来到现场,但专门录了视频为大会致辞。

叶铭汉院士谈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培养出了一批大师,如钱三强、王淦昌、王大衍、彭恒武等,接着在西南联合大学培养出了邓稼先、朱光亚、杨振宁、李政道等,可以说,清华大学物理系可以说是一流的。叶铭汉院士讲述了叶企孙先生怎样创建清华物理系,又是怎样把物理系办成一流的。

叶铭汉院士说:“叶先生认为要建设一个高水平的物理系,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必炼选研究上已有成就,并且能够继续研究的人。’为此他千方百计延聘良师,毫无门户之见。从1925年1927年,清华物理系只有他和梅贻琦两位教授,从1928-1937年,他先后聘请到萨本栋、赵忠尧、周培源、任之恭、霍秉权、孟昭英等到清华任教。他们都一面教书,一面做研究工作或著书立说。大家在叶企孙领导下团结奋斗,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教学和科研很快在国内名列前茅。”

在学生培养方面,叶铭汉院士说:“叶企孙一再强调,我们的课程方针及训练方针,是要学生想得透;是要学生对于工具方面预备得根底很好;是要学生逐渐的同我们一同想,一同做;是要学生个个有自动研究的能力;个个在物理学里边有一种专门的范围,在他们专业范围内,他应该比先生还懂得多,想得透。倘若不如此,科学如何进步?”

叶铭汉院士最后强调:“叶先生的这些做法,看来很简单,人人可以做到,在当时清华大学的环境下,叶先生长期得到支持,因而得到了理想的成果。现在大学校长任期往往只有10年,似乎短了一些,可能很难像梅贻琦、竺可桢、张伯苓等那样有时间施展他们的理想。”

曾任叶企孙先生助教的赵柏林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因为年事已高,他同样是以视频的方式向大会致辞。在视频在红,赵柏林院士说:“叶先生是我见到物理学界最开放的、最光明的、最前沿的大师,所以我非常尊敬他。”

赵柏林院士从五个方面回顾叶企孙的功绩同时表达了对叶企孙先生的尊敬之意。“在1948年、1949、1950年、1951年、1952年,这几年是中国最动荡的时候,最混乱的时候,他(叶企孙)作为清华的负责人,能把清华稳定住,而且变成一个安定的、清正的,非常平稳的教学和科研的环境,他的功劳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也奠定了后来清华和北大院系调整后的发展,起了一个基石作用。这是第一个我要说的叶先生的贡献。”

赵柏林院士还谈到他跟随叶企孙先生做助教的情形,他说:“1952年叶先生就开始讲大气物理这门课在北大,我给他做助教,这是在我们中国算是开创。后来变成一个大气科学的一部分,一部分是气象学,天气预报,还有一部分就叫大气物理。所以我就跟叶先生做了助教,做了一年之后,我就教这个课,叶先生当时等于开拓了大气物理这门课,当时清华和北大的气象在全国其他学校气象里算领先的,多少年来一直大气科学都排在第一,当然也有几年是不行的,但是到去年大气科学还是全国排第一,所以这跟叶先生的开创大气物理是很有关系的。”

最后,赵柏林院士特别强调说:“我对他是非常崇拜的,我经常到他家去,他就把我当成亲人。”

中国科技史学会的理事长孙小淳致辞,他在致辞中谈到叶企孙先生对科技史的贡献。孙小淳说:“叶企孙先生对科学史的理解和支持,我觉得是超乎好多科学家的,他在创造清华科学社的时候,他把科学史也是作为其中的一个研究项目。我国在1957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自然科学史研究史。当时叶企孙先生和竺可桢先生等共同发起要搞科学史,不光是中国的,还有西方的科学史。我们读的天文学著作里面,我们编的蓝皮书,我们都叫蓝皮书,中国天文学史,它最早还有油印本,最早整个创意我觉得可能跟叶企孙先生是有关的。”

叶氏宗亲代表、北京华夏孝友会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叶朝阳先生致辞。叶朝阳说:叶企孙先生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同时也是我们叶氏的骄傲,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我们叶氏之栋。他是我们叶氏后裔传承和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先生的精神,学习他热爱祖国,学习他热爱科学,学习他爱护学生,学习他意志坚强,学习他为人师表。

致辞结束,大会进入学术报告会的环节。

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做了《一流大学要为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力》的学术报告。王义遒说:“我们会议题目还是没有出错,叶先生确实是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密切关系。而且我甚至想,当前我们嚷嚷世界一流,但是只有像叶先生那样办,不去念世界一流这个字,才能真正达到世界一流。”

王义遒从通过叶企孙先生的四个案例从学科方向、名师培养、工艺技术、制度建设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叶企孙是如何办一流大学的。

王义遒最后说:“我只是把叶先生,刚才举的四件事只是九牛一毛,但是从正面来看,他是老老实实的,根本不管一流二流,我就按照应该办学的,人家看起来普普通通,似乎每个人都能办得到的事情,就按照这样的路线来办学,所以我想按照这样一个路线来办学,中国就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一天到晚讲一流,就办不了一流。”

北京大学教授钟文定教授做了以《叶企孙创建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所对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为题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钟文定说,叶先生坚持真理,不追求潮流,古今融通,中西会通、文理汇通,是三通理念下成长的典范。

北京大学教授戴道生做了以《回忆叶企孙先生对我的培养》为题做了报告。戴教授在报告中回顾了叶企孙先生培养他的点点滴滴,最后说:“叶先生整个教学理念,理论跟实验并重,同时要求做实验是最主要的,科研和教学这些要同时。这是我自己感觉,虽然我跟叶先生在一起一年多,但是我对绝对非常重要,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回来之后在磁学教研室,在叶先生领导下做了一些工作,我感觉到叶先生二十几年对清华培养那么多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随便就能达到的,是他自己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有一套真正为祖国能够培养人才,他全身心投入有很大的关系。”

随后,清华大学物理学院副书记薛平、科学出版社主任编审胡升华、东南大学教授耿友权、远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东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宋业春、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白欣、天津大学陈印政等分别做了关于叶企孙先生专题的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结束后,又进行了关于学习叶企孙精神的圆桌论坛。首都师范大学丁邦平、河北师范大学赵俊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郑文莉、《现代物理知识》赵洪明、科学出版社侯俊琳、中国石油大学孙纲、陈冬寒、叶之红、康建伟进行了热情激昂的讨论。

最后,与会者深刻领会叶企孙的人生经历与为人,深切感到中国社会发展更需要文明进步,“文明社会既要有文明先驱引领,也需要文明大众参与才能有效建成”。在会议结束之际,通过了《学习叶企孙做理性文明人的倡议》。针对当下社会非理性、不文明、情绪化的暴戾倾向,划出理性文明做人的底线,认准民主与法治为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以文明理性为荣,以野蛮暴力为耻,不用野蛮的方式对待野蛮,不以不文明对待不文明;遇到观点不同时相互敬重,自由讨论……服从于真理,不伤害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遇到利益冲突时首选协商……抛弃等级,追求平等;独立思考基础上说真话,不人云亦云地说只利于自己的假话;充分发展增加自己的科学理性,有正常的判断能力,追求真理做真人,用理智约束情感,运用感觉经验、逻辑论证、实践检验等多种方式检验自己,使自己变得不断文明、理性起来。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中国网官方微信